APP下载

“沉浸学习”:让儿童获得原生态的数学学习体验

2018-01-18黄玉春

江苏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学习体验原生态

【摘要】“沉浸学习”既是一种学习状态、体验,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境界,是儿童数学教学的本真回归。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策略来促进儿童进行“沉浸学习”:创设数学情境,设置儿童“沉浸学习”的通道;引导儿童的具身活动,激活儿童“沉浸学习”的体验;经由儿童的反思评价,启动儿童“沉浸学习”的引擎。

【关键词】“沉浸学习”;原生态;学习体验

【中图分类號】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9-0074-02

【作者简介】黄玉春,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实验小学(江苏高邮,225600)副校长,高级教师,扬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扬州市首届教科型校长。

“沉浸学习”既关乎儿童内隐的数学学习(如体悟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又关乎儿童外显的学习行为(如数学实验、操作等)。“沉浸学习”是指儿童在数学学习情境中,运用自我的数学活动经验,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知识建构中而不受其他干扰的一种状态。“沉浸”既是一种学习状态、学习体验,也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学习境界。儿童沉浸于数学活动、数学情境之中,能够自然、自觉、自由地进行数学学习,进而不断开掘自我的数学潜能。“沉浸学习”倡导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数学情境:设置儿童“沉浸学习”的通道。

一般而言,态度是人们对某一对象的心理倾向,它决定着人们行为的动机、效度。研究表明,只有极少数人具有“内在沉浸体验”的个性,绝大多数人必须在有助于自己进入“沉浸状态”的情境中才能进入那种沉浸体验式的学习。情境是儿童“沉浸学习”的物质通道,情境所获得的“场”能够成为诱发儿童深度沉浸的磁场、心理场。只有形成情境场,引导儿童入情、动情、忘情,才能改善儿童的学习态度,促进儿童主动卷入数学探究活动中去。例如:教学“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笔者用魔术般的道具——长方形纸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笔者出示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描述它的特征。学生先是一愣,感觉很简单,两个面、四条边;接着,笔者将长方形纸条围成一个圆圈,形成圆柱体的侧面,学生目不转睛,开始沉浸于笔者的教学操作之中,一种惊奇之感油然而生:纸条变成了两个面、两条边;最后,笔者将长方形的一条边旋转180°,和长方形的对边相连,形成了一个“莫比乌斯圈”,笔者故意提高嗓门:“这个时候长方形形成的圈是几个面、几条边?”学生用手比划着,他们惊呼,一个面、一条边。这里,没有花哨的图案,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媒体课件的浓郁渲染,仅仅运用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就唤醒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激情,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拿起手边的长方形纸条投身到制作“莫比乌斯圈”的活动中。学生心中渐渐萌发出“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一系列数学问题。由此,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新学习任务之间架构起了一座桥梁。

2.开展具身活动:激活儿童“沉浸学习”的体验。

活动是发展儿童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传统的数学活动往往异化为“教师讲解—儿童模拟—评价反馈”等教学流程,由于儿童缺乏主动思考,这种数学活动往往会成为模仿活动、机械活动、被活动。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儿童没有丰富的活动经验、活动体验,更谈何“沉浸”。“沉浸学习”倡导儿童全身心投入,呼唤儿童的多感官活动,主张将活动的自主权归还给儿童,让活动成为融合儿童感知、思维、操作与语言表达于一体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是一种“智情合一”的活动,儿童因活动而体验,因体验而感悟,因感悟而明理、启智、融情,在启迪儿童心智的过程中激发儿童的兴趣、陶冶儿童的情操、润泽儿童的心灵。例如:教学苏教版三下《吨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形成“1吨有多重”的表象,笔者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探索活动中来。(1)掂一掂:掂一掂一枚硬币、一把大豆和一千克砝码的质量,说一说掂的感受,促进学生在比较中建立“一千克有多重”的感受。(2)听一听:听一听一枚硬币、一把黄豆、一袋大米和30名同学齐跳落地的声音,让学生在比较中建立“30名同学齐跳”的感受。(3)看一看:多媒体展示50袋大米、集装箱等的图片,使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表象。上述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吨”的数学世界,使学生沉浸于手、脑、口、心的协同活动中,获得了丰富而深刻的体验,积淀了丰富的表象。

3.引导反思评价:启动儿童“沉浸学习”的引擎。

“沉浸学习”需要师生、生生主体的共情、共生,需要儿童的主动参与、积极卷入。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反思评价”这一利器,引导儿童对数学探究、数学活动结果展开自省。美国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曾说过:“评价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改进。”通过“回头看”,可以激励儿童融入学习、沉醉于学习。要让主体的反思评价成为激励儿童“沉浸学习”的撬动杠杆、动力引擎。例如:教学苏教版六上《分数除以分数》,对于例题

生1:我觉得第一种方法有局限性,如果分数不能化成小数怎么办?

生2:我觉得第二种方法也有局限性,如果这道题不是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而是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就麻烦了,因为4不好除以3,所以第三种方法好。

生3: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可以运用第二种方法,分子除以整数还是蛮快的。

生4:是的,我觉得三种方法都可以,只不过第三种方法能够普遍适用,而第一、二种方法要灵活运用……

通过反思评价,学生深入了解了各种算法的特性,他们沉浸于算法的讨论,形成了灵活的运用方略。这里,笔者没有传授给学生所谓的“万全之策”,而是帮助他们形成了“应变之策”,有助于避免他们解决数学问题时出现机械化或刻板化倾向。

“沉浸学习”是“生本化”“学本化”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回归。在引导儿童进行“沉浸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领入”,儿童的状态是“浸入”。因此,教师要给儿童打造一个“场”,一个思索场、探究场、对话场、审美场。根植于“场”,立足于数学,“沉浸学习”着眼于儿童数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学习体验原生态
原生态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净化心灵,回归本真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原生态河流亟待抢救和保护
关于高职电子专业微课平台学习体验的研究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契合感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