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品教育应指向人生

2018-01-18李峰

江苏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

【摘 要】思品教育必须要为学生的未来和幸福人生负责,要关注学生的“人生”,指向学生的“人生”。“人生思品”教育从如何生、为何生、怎样更好地生等问题出发,把内涵界定为生物性教育、社会性教育两个方面。把与自己、与他人集体、与国家社会、与自然等内容定为四个教育纬度,提出了除班级授课制外的个别教育、分组教育、协作教育、学生教育等组织形式,提出了转变传统观念、关注道德体验、改革评价机制、开展死亡教育等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思品教育;内容与组织方式;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0-0055-03

【作者簡介】李峰,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00)校长,高级教师。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思品教育要达到课程目的,就必须为人的长远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要为学生的未来和幸福人生负责,要关注学生的“人生”,指向学生的“人生”。因此,做好对“人生思品”内涵的诠释,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思品教育的现状,指导思品教育的实践,反思思品教育的未来及其对核心素养养成的作用都是很有必要的。

一、“人生思品”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的深入,尤其是核心素养研究的开展,一些学者对道德教育的讨论回归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问题上来,这与“人生思品”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认为,人生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还包括丰富的价值观和人生意义的体悟。人不能只仅仅“生”,还要从“为什么生”“怎样生得更精彩”来追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人生也无法回避的有关“死”的思考。涉及“人生思品”教育上,就是要强调思品教育促进学生的人生发展,不仅仅教育学生懂得成长中的我,还要理解与他人集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不仅仅关注自己的人生,还要关注他人的人生、国家的命运;不仅仅懂得对当下人生的重视,还要学会对明天人生的期盼和对人生终结的坦然认可。“人生思品”教育强调的是对人的发展过程中定向、体验、诱导、矫正、改造、领悟,追求的是实现思品教育的本意——使“人”的个体特质及其潜在优势真正发挥,使人的发展符合社会前进的方向,更好地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是生物性的生命体,人生是一种生命形态的存在。因此,“人生思品”必须首先满足生物性人的教育——教育学生“如何生”,即教育学生未来如何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时代发展到今天,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由于劳动的分工更加精细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机会选择,从而达到谋生的目的,而且由于物质产品的丰富使得人能够比以往更容易“活”。“人生思品”要教会学生的是在物质世界里生存的基本能力,例如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还有客观认识自我教育、与人相处友善教育、遵守基本准则教育等。

生命有开始就意味着有结束。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明白生与死的道理,才能更加懂得生存的意义,理解生命的美好,才能教会孩子珍惜生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但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很少谈论死亡,更不要说公开进行“死亡教育”了。“人生思品”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的“死”,懂得生命的独特性、唯一性,理解生命的宝贵,从而激发起更好地“活”的情感!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是社会性的生命体,人生是一种价值追问,是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也是对生命价值的诉求。因此,“人生思品”还要满足社会性人的教育——教育学生“为何生”,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社会上难免有人被物欲主义、享乐主义左右,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丢失了自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不知道“为何生”,更不知道“如何活得更好”,这些不良思潮也难免影响着学生。“人生思品”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

二、“人生思品”的教育内容与组织

(一)“人生思品”的教育内容

“人生思品”着眼于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关注人的一生,将思品教育同他人、集体、国家、社会、自然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初中思品课程内容,“人生思品”教育可从四个维度展开。

第一,人与自己关系的教育。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认识生命的短暂,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第二,人与他人集体的教育。了解与他人集体关系,认识处理与他人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掌握交往的技巧,树立规则意识,学会参与公共生活的方法。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追求公正的品质。

第三,人与国家社会的教育。了解基本法律知识,知道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国家、社会的合法权益。了解基本国情和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养成热爱祖国情感,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

第四,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育。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基本能力和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人生思品”教育内容的组织

“人生思品”教育内容如何组织?除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的课时进行班级授课形式外,还要通过开展个别教育、分组教育、学生教育、协作教育等形式,实现人生的体验、诱导、矫正、改造与领悟。endprint

1.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是指教师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私密性很强的空间里进行的一种育人活动。对于具有独特主观认识的学生而言,他们在“人生”问题上的认识显然大相径庭。因此,个别教育在“人生思品”教育目标的实现上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个别教育时,教育的目标应依据具体学生的情况而定,并在教育过程中随时调整。教育的内容则依据课程标准且取决于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个别教育追求的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人生特殊认识”,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话的“私人”教育环境,使得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激发,从而达到矫正、帮助、改造与提升的目的。

2.分组教育。

分组教育一般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组织小组内开展问题对话学习。通过自我对话、组内生生对话,辅之以师生对话的方式,理解“人生思品”的内涵,提升人生应有能力,形成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组内交流,便捷迅速,对话中,情感得到了交流,价值观得到了形成。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组间对话互动或延伸到班级对话交流,班内对话无法解决的困惑则需要教师教,尤其是“为什么生”“怎样生”等问题。分组交流,学生获得的是人生必备的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学生教育。

学生教育就是让学生登上“教师”的舞台,代替教师演好“教师”角色。“人生思品”强调的是对“人生”的理解,追求的是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显然,教师的“灌输”很多时候是不一定奏效的,而学生之间有着更为相同的话语体系,他们的思维方式更为接近,所以学生教育会比教师的教育效果更好,更有利于落实人生思品的教育任务。学生教育实质就是让学生自身对“人生”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人生必备的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协作教育。

协作教育是由教师和教辅人员组成小组,共同研究拟订教育计划,分工合作,协力完成教育计划的一种组织形式。教辅人员可以是家长、社会人士、劳动模范、英雄人物等,让他们走近学生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经历谈人生感悟、议人生价值、抒人生情怀,对于“人生思品”育人目标的达成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一次成功的协作教育,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也不在于协作者讲得是否精彩,往往在于教师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人讲述恰当的事,在于协作者是否激起了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他们自我反思。

三、“人生思品”的实施策略

1.转变传统观念,关注课程要求。

思品课程要达成的育人目标往往隐藏在一般的概念、原理、方法等理論知识之后,教师如果仅仅是通过传统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掌握的也仅仅是“知识”而已。学生要把这种抽象的理论、原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生”的能力,懂得“为何生”,进而积极追求“生得更好”,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落实人生思品的育人要求。教师就必须要组织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交流、体验、感悟、思辨,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内化,就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就不能仅仅依靠教材上的案例和说理,需要注入“人生”的活水,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从而最终接受国家和社会的要求。

2.着眼人生实际,关注道德实践。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生活实际,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融入生活实例之中。把这样的生活实际作为教育内容,能体悟生活提供给我们的暗示,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由境引情,由情生悟,从而生成学习的动力,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达到学习知识、陶冶情感、端正态度的目的。这样的教学内容就像一个过滤器,它克服了人对某一新知识、新观念、新价值观固有的抵触情绪,剔除了人思想深处的消极因素,保留了人情感的积极成分,使人的情感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3.改革评价机制,关注价值观教育。

当前,“考试分数”作为传统评价中根深蒂固的东西,被绝对化、神化了。受其影响,评分制理所当然也就成了学校考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依据,分数崇拜成了学校中不容置疑的一个现象和事实。应该看到,考试分数不可能将完整的有个性的人作为自己的对象,分数已然被严重异化。“人生思品”强调的是要着眼于学生人生,服务于学生人生,对他们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可以说,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是人生思品的终极追求。因此“人生思品”教育评价应该关注教育是否帮助学生提高了道德素养,形成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了法律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4.做好课程拓展,解读“死亡教育”。

死亡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因为对死亡的恐惧而忌讳甚至避而不谈。“人生思品”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死亡,看待死亡,理解生与死是自然规律,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无法回避的终结点。懂得了生与死的关系,才能真正谈得上懂得人生。因此“人生思品”教育中,必须做好课程的拓展,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引入死亡教育。通过拓展课程资源,引入死亡话题,从而为处理今后的死亡问题做好认识上、心理上的准备,也通过加深对死亡的深刻认识,进一步强化珍惜生命、提高生命品质的意识,从而为自己努力追求“更好地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