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美”文化:艺术教育的精神返乡

2018-01-18吴永军

江苏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价值追求艺术教育文化

吴永军

【关键词】“致美”文化;价值追求;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0-0052-02

众所周知,“南京小红花”是南京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它是全国首创的集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与舞台表演于一体的少儿艺术学校。正是因为其独特的艺术教育,许多人都以为这仅仅是一所让孩子们唱唱跳跳的艺术学校。其实不然,南京市艺术小学是一所以艺术教育为鲜明特色的公办小学。该校具有一切现代优质学校的主要元素,体现了现代优质教育的气质与精神,是江苏乃至全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范型。因此,学校提出的“致美”文化理念,就具有超越单纯艺术训练、让艺术教育精神返乡的独特品质。

一、“致美”文化是南京艺术小学基于艺术又超越艺术的价值追求,体现出内生性与超越性的特质

艺术教育是“小红花”的基因和血脉,它承载着学校全体师生高远的信仰和绵长的精神追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在现代教育中,我们是否对艺术的重要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艺术的全面繁荣是国家通往文明之路的首要行动。”可见,艺术教育是多么重要!没有人能否认: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的本体论价值。儿童是本能的缪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与艺术创造有着天然而神秘的联系。因为,在孩子们的艺术作品中,儿童天然的、与生俱来的品质,诸如纯真良善的心靈,好奇与探究的天性,奇特美好的想象,灵动自由的表达,向各个方面展开的无限可能性等都能达到自由自在地展现。概而言之,在艺术创作中,儿童能够像个儿童,像个大写的人,儿童能够过完整的生活,能够呈现他们本然的状态——完整而又具有丰富可能性的人。儿童只有处在自在、自主、自为的自由状态,才是每一个具体的儿童,才是完整的人。因此,今天的教育中所谓的以人为本,儿童立场,首先就是要尊重儿童的这些本然品质,呵护儿童天然的艺术灵性。在我看来,让孩子们在艺术中徜徉,就是呵护儿童的精神成长,实际上就是教育精神家园的追寻!

然而,南京市艺术小学并没有拘泥于单纯的艺术教育,而是提出了“致美”文化,在审美意义上超拔艺术教育,使得艺术教育具有伟大的灵魂,从而走上精神返乡之路。学校根据“致美”文化理念,以az“和谐教育,艺术修身,为每一个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素质基础,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自己幸福的童年”为最终追求,让学生在艺术教育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怡情养性,追求内心的丰富和谐,进而提升精神境界,塑造健全人格。这种基于艺术又超越艺术的、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本“致美”文化是一个丰富的、全面的、完善的文化理念。

二、“致美”文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它在“立德树人”大背景下拔节生长

南京市艺术小学在艺术教育中特别注重以艺育德,以德促学,寓德育于轻松活泼、没有说教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使学校的美育和德育形成统一的整体,让学生在获得各种道德情感的认知和积累的基础之上,自觉地加强自我人格的塑造。这一认识与实践反映出学校对于艺术教育的理解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深刻地把握了艺术教育的本质。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德行的艺术教育是一个怎样的教育。艺术、美德只有比翼齐飞,这样的教育才能塑造出德艺双馨的一代新人。

三、“致美”文化在“小红花”又是鲜活地、生动地、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这是“致美”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前,许多学校都在开展文化特色建设,但是有一些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仅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并没有成为全校师生自觉践行的行为规范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南京市艺术小学则不同,“致美”已成为全校师生基本的生活方式,“致美”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小红花”人的心中,深入到学校的每一层楼、每一间教室、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为具体落实“致美”理念,着力开发以“致美”为主题的校本特色课程,编写了《舞蹈基础训练》《声乐基础训练》等教材,印制了《小红花》《童言唱心声》《童心飞翔》等学生作品集,编印了《成语故事选》《南京小红花》《走向辉煌、梦想未来》等校本读物,创作了《心中的梦》《幸福的小花伞》《加油,加油》等歌舞节目,让广大学生在讲、唱、跳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小红花的发展轨迹,生动而真切地感受“致美”的真正内涵。这一举措可圈可点,因为它抓住了学校教育的核心领域——课程,使得“致美”理念从天上回归大地,诗意地栖居在学生日常的学校生活之中。这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以邓玲校长为核心的行政团队强有力的课程领导力,这也是“致美”文化得以在“小红花”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保障。

真心感谢邓玲校长及其团队对于“致美”文化的解读以及提供的“小红花”文化建设的范例,让我能走进童年的梦想,走进南京“小红花”,走近一群具有独特气质的孩子们和老师们,走进神圣的艺术殿堂和精神家园!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追求艺术教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童诗教学的基本取向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妖魔化爱国主义的几个错误论调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的机遇、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