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工程材料》课程考试改革

2018-01-18宋玉强��

考试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程材料高等教育考试

宋玉强��

摘要:针对《工程材料》考试目的不够明确,考试形式和内容单一的问题,对《工程材料》考试进行了深入、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和改革,建立了一个动态、多元且多样化的考试体系。本文總结了目前《工程材料》考试的现状,论述了新考试体系的考核理念、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模式、评价体系、反馈机制以及制约因素和对策。此项研究与改革对于进一步提高《工程材料》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程材料;考试;改革;大学;高等教育

大学的基本教学环节包括备课、上课、答疑、批改作业和考试。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教学环节的形式及内容,不仅反映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也反映教师的授课水平。除了通过不同的考试方式,实现对学生更全面的评价以外,更重要的是,科学而有效的考试办法,可以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可以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考试改革,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关国外考试改革的研究,文献先进行了国内外课程比较研究,然后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的对比,探讨了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新方向。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考试改革”宏观层面,国内有大量文献进行了相关研究。总结这些文献内容,研究主要体现在当前高校考试的现状和弊端分析、考试观念、考试原则、考试目标、考试功能和作用研究等等。关于大学具体某门课程考试改革研究的微观层面,国内高校针对各种大学课程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结这些文献,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研究方面。

通过查阅文献,目前还没有见到以“《工程材料》课程考试改革”为主题的研究文章,文献基本都是在进行《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同时,有一个方面涉及《工程材料》考试改革,这说明国内还没有针对《工程材料》课程考试改革进行深入、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一、 《工程材料》课程考试现状和改革意义

近二十年来,我校《工程材料》课程组对课程进行了大量改革与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在考试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综合分析多年来我校《工程材料》课程考试的状况,仍然存在如下不足和问题,还没有很好的利用好考试来进一步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需要课程组进行研究、改革与完善。

(一) 考试的目的还不够明确

目前,我校《工程材料》课程一直采用期末闭卷考试作为课程成绩的考核办法。这种考试方法一方面不能够使学生非常明确学习的目的,学习好像就是为了考试,导致部分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个别教师改完试卷、分数一填便算完成任务,考试成了课程结束的标志。这样不仅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需要我们对课程考试进行改革,从主观上改变学生学习的机械性,使学生明确学习《工程材料》的目的,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对课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二) 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

目前,我校《工程材料》课程考试形式和内容一直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考试只有闭卷考试,没有开卷考试;只有笔试形式,没有口试、答辩方式;只有理论考试,没有技能、操作实践应用能力考试;只有一次考试定结论,没有数次考试综合评价;一律统一考试,没有因材施考。单一的闭卷笔试模式,弊病比较明显,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且使其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等能力的养成受到限制。另外,考试内容缺少对学生《工程材料》生产应用的考核,缺少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工程材料知识进行创新的考查,缺少对学生工程材料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考察。

总之,课程组全体教师虽然在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改革,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多教学成果;但是,课程教学在完成知识传授功能的同时,没有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没有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工程材料》考试进行改革、研究和实践,建立一个动态、多元多样化的考试体系,客观评价教学活动,对于课程建设意义重大,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工程材料》课程考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从考核理念、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模式、评价体系、考核反馈、制约因素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改革与实践,本文分别进行论述。

二、 构建先进、科学而有效的《工程材料》考核理念

所谓考试,这是传统的叫法,对于现代高等教育,针对一门大学课程,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应该称为考核更为贴切。名为考试改革,实际上指的是要求教师改革并建立一套科学而有效的课程考核系统。

我们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改革考试,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去进行主动的、自信的、创造性的学习。《工程材料》考核理念的建立针对两个对象,第一个是教师,第二个是学生。改革要让全体课程组教师和上课学生彻底明白考核的目的,建立一种先进、科学的考核理念,建立一种有利于发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考试模式,变只注重知识测试为集知识、素质和能力测试为一体的考核观念。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功能和诊断功能,为培养工程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提供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

三、 明确定位具有双重功能的《工程材料》的考核目标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中列出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考核目标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工程材料》考核目标的制定也是针对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功能和诊断功能。对于学生的考核能够达到以下目的:(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觉性;(2)培养学生的材料工程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工程实际的观念;(3)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的考核能够达到以下目的:(1)坚决贯彻学以致用、学有创新的教学目的;(2)教师教学效果的自检;(3)教学方法的调整;(4)教学水平的提升。endprint

四、 制定规范而明晰的《工程材料》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

《工程材料》考核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充分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既考基础,又考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创新考试内容,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具备创新特色的考试内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索创新的兴趣。

《工程材料》课程考核标准走出了应试教育的圈子,着力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不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不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

在制定《工程材料》考核标准时,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决定课程中让学生掌握些什么,掌握到何种程度,而不是由以往考试情况或本次教学情况来决定。考核标准效仿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考核有一个标准,该标准通过《工程材料》试题库的建设和应用予以实现。试题库将各类题目按照难度分为简单、适中、较难进行分类;按照题型设计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针对课程每一章内容开发出有效地考试题目,最终形成一个规范而明晰的《工程材料》考核标准。

我校《工程材料》使用教材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朱张校主编的《工程材料》。工程材料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掌握的考核标准按照教学大纲对于不同章节的要求进行制定。學生对于教材七章的内容全部掌握才能达到“优秀”,掌握教材五章的内容可以达到“良好”,掌握教材四章的内容可以达到“中等”,而只掌握教材主要的三章的内容只能达到“及格”标准,剩下的就是“不及格”。对于工程材料工程应用和创新的考核标准以学生能够撰写一篇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科研论文,答辩通过,为合格。比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研讨课题方向为石油机械材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研讨课题方向为化工设备材料等等。

五、 构建动态、多元且多样化的《工程材料》考核模式

考试作为一种对教与学效果的评价手段,应尽可能体现其全面、客观、准确的特点,而不是通过一次考试就决定学生的成败。因此,我们设计了“考试时间动态化、考试形式和方法多样化,考试成绩构成的多元化”的考试模式。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形式的考试方式,而且灵活运用线上和线下手段,有效和全面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熟练程度以及能力的发展情况。

《工程材料》的考核模式是:阶段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课题研讨论文+综合创新实验。阶段、期中和期末考试均采用闭卷形式、线上和线下方式结合、试题库出题;研究论文根据不同专业培养规格,选择和工程材料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撰写;综合创新实验采用开放式,根据实验报告给出成绩。

六、 建立系统、科学而有效的《工程材料》评价体系

建立一个系统、科学而有效的考核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评价体系要能够成为教师教学的“指挥棒”,即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能力的差别。

针对上述考试改革开展以后,教学环节将会包括:课堂讲授课、讨论课、课题研讨课、答辩和综合创新实验课以及阶段考试、期中和期末考试。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作业、课题研讨报告、课题研讨PPT和综合创新实验报告。因此,评价体系考核成绩按照不同比例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考勤+发言)和作业)、考试成绩(阶段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课题研讨成绩(研讨课发言、课题研究报告和答辩)以及创新实验成绩(实验过程表现和实验报告)。

七、 构建迅速而简洁的《工程材料》考核反馈机制

考核结果对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考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当把考试成绩作为一种信息反馈给学生时,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是阶段考试还是期末考试;无论是研讨论文还是实验报告,都应该对学生试卷进行讲评,让学生知道错在哪对在哪,最终分数是如何获得的。对于教师来说,对照教学过程,考试结果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

《工程材料》考核反馈机制包括:(1)阶段考试向学生的反馈;(2)期中考试向学生和班主任、辅导员的反馈(包括班风、学风和表现);(3)期末考试向学生和班主任、辅导员的反馈(包括班风、学风和表现);(4)研讨课题论文向学生的反馈;(5)综合创新实验向学生的反馈;(6)每次考试、研讨课题论文和综合创新实验向教师自身的反馈。

八、 全面研究《工程材料》考试改革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一) 来自于授课教师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考试改革的主动权在教师,阻力也来源于教师。从一纸考卷定分数到实行多层次、多种方式的考试,一个突出的矛盾是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增加了。从设计考题到成绩评价,教师都要投入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因此,要搞好考试改革,必须有相应的教师评价办法,承认与鼓励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同时,可以给授课班级配备研究生助教,加大助教配备力度,使每位授课教师有一位助教帮助教学。

(二) 来自于上课学生的制约因素

习惯了传统考试模式的学生,也会对于全新的考核模式产生不适应,部分同学会产生消极抵触情绪,这也会给考试改革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同以往的一纸试卷相比,考试方式的改革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以课题研讨、线上+线下方式进行的考核会给习惯于传统考试方式的学生带来新的挑战,要求同学走出课堂,走进图书馆,走进网络,在更大的课堂中进行知识探索与能力训练。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将会对考试改革有一定的制约。

九、 结束语

当《工程材料》所有的考试改革措施在一届学生中实施完毕以后,课程组要针对考核理念、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体系、考核反馈等各方面进行总结。改革效果总结与分析要从授课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因为学生众多,所以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师可以采用研讨会的形式进行。新的考核体系肯定有合理而有效的地方,也会有不合理的地方,甚至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认真总结与分析,并制定出改进措施,以便于在下一届学生中进一步的完善。endprint

参考文献:

[1] 南玥.探讨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新方向——基于对国内外有关课程的比较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3):142-142.

[2] 梁康有.高校教学考试改革的必要性与实践途径选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4):138-139.

[3] 杨思林,王大伟,唐丽琼等.“双创”背景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6):77-78.

[4] 蒋国璋,汤勃,侯宇等.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6(5):138-140.

[5] 孙娜.高校考试管理改革之思考[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5,34(5):123-127.

[6] 任良科,范德荣.试论当前高校考试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J].科教文汇,2016(16):144-145.

[7] 国景星,李红南,张立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多元化考试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考试改革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7(2):39-42.

[8] 程虹.高等院校考试现状与改革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3):135-137.

[9] 秦忆.略谈考试改革与课程评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117-118.

[10] 汪利.制约高校考试改革有效深入的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39-41.

[11] 曹丽云,常伟,武晓峰等.《工程材料》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129-132.

[12] 崔占全,高聿为,赵品,荆天辅,付瑞东.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效[J].教学研究,2005(04):341-343.

[13] 石志强,何艳玲,王彦芳.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优选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9):35-36.

[14] 李立英,王炳英.素质教育背景下《工程材料》教学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03):81-83.

[15] 朱晓东,宋慧瑾,钱杨顺,史延枫,张维平.“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改进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1):103-105.

作者簡介:宋玉强,山东省青岛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程材料高等教育考试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对策分析
土建工程材料的细节管理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应用型本科《工程材料》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初探
关于机械专业《工程材料》教材建设的探讨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