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8-01-18高瑾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幼儿教育

高瑾

摘要:当前社会变迁背景下,我国的幼儿教育存在功用化、媒介化、外来化的问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重视人格陶冶等幼儿教育理念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一方面,幼儿教育的目标要以人格教育为主,不能单纯强调技能学习;另一方面,幼儿教育要多采用“生活教育”的方法,让孩子逐步认识自我。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教育;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2A-0043-03

陶行知是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以“生活教育”为核心的幼儿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建立在幼儿原有生活基础之上,要将生活经验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将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放置于当下幼儿教育语境中来讨论,依然具有强烈的启示意义。

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认为人的幼儿时期(6岁之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1]因此,幼儿教育将直接影响孩童的健康成长。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就是“生活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三方面的内容,其主要思想是要求教育同生活实际相联系。他认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2]

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要相信孩子的内在、潜在力量,在适当的环境下为其提供自由的活动,要突出强调将知识转换为生活能力。为此,他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3]引导儿童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帮助幼儿认识自然世界、认知自我与社会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总而言之,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取材于生活,教育内容必须是浅显易懂并具有启蒙价值的。

二、当前社会变迁背景下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然而,伴随幼儿教育发展的还有日益复杂的现实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幼儿教育的功用化、媒介化和外来化。

(一)幼儿教育功用化

功用化的概念来自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它强调信息具有“物”的特性,除了被传播外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4]同样地,幼儿教育的功用化表现在,对幼儿的教育并非单纯服务于教育、培养幼儿,更是赢得升学、竞争成功的手段。其突出表现是教育内容的技能化。

当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共同的心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所导致的入学竞争也促使家长们开启“提前教育模式”,有些地方的有些学校甚至连幼儿园升小学也需要参加考试。在激烈的教育竞争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开始开展“学前”教育,甚至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幼儿教育的侧重点从最初的品格塑造和能力培养演变成为超前的智力开发和技能学习。

启迪幼儿智力并无错误,然而如果仅仅是为了提高幼儿的入学竞争能力而进行教育,则与幼儿教育初衷背道而驰。重压之下的“学前教育”势必难以引起幼儿的喜爱,也难以优化幼儿的素质,甚至有可能会“揠苗助长”。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应该侧重培养幼儿的多方面能力,而非单纯增加幼儿的知识量。就幼儿而言,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多停留在形象记忆与情感分辨阶段,因此,培育健康的情感态度、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储备相关经验知识才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幼儿教育媒介化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一方面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但另一方面这种便利性也使幼儿教育中出现过度依赖媒介的问题。有的家长为图省事、让小孩不哭不闹,会长时间让幼儿看电视或是使用智能手机、iPad玩游戏。这种对媒介的过度依赖,不仅减少了家长与幼儿的接触时间,削弱了亲子之间的亲密感,而且容易使幼儿过早地产生媒介依赖,对书籍的兴趣减弱,甚至有可能对室外活动产生抵触,这无疑大大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媒介发展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并非仅此一方面。研究媒体文化的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认为,古罗马人有着明确的成人儿童界限,而中世纪主要交流方式是面对面的口头交流,成人和儿童的界限趋于模糊,因此没有儿童向成人发展的概念。然而,印刷术的发明让书籍得以大量传播,是否具备阅读能力让儿童和成人的界限重新明晰起来。然而,电视的出现让童年逐步消逝,儿童无需再通过文字进行缓慢的认知学习,电视直观丰富的画面加速了儿童向成人的转变。由此,人类的童年无可挽回地沦为媒介发展的牺牲品。[5]

事实上,如果从个人空间的角度考察当下幼儿教育媒介化的现象,会发现问题或许比想象的要严重很多。幼儿正处在培养沟通理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过早过多地接触新媒体有可能导致其对现实交往缺乏兴趣,不利于其全面发展。此外,新媒体所带来的碎片化阅读、简单化视频信息接收等现象,也有可能导致儿童对复杂的信息和抽象的书本知识缺乏兴趣。

(三)幼儿教育外来化

清末中西思想的剧烈碰撞,使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西方的许多理论包括教育理论开始涌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批判,中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被西式教育所取代。幼儿教育也是如此。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专业水平也不断提升,从胎教到幼儿园、托儿所,再到各种层出不穷的辅导班、特长班,幼儿教育日趋复杂化、专业化。然而,必须看到,这些幼儿教育思想和理论大都是“舶来品”,缺乏本土化的过程,也没有传统的教育理论的支撑和指导。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所体现出来的过度专业化、过度外来化,以及缺乏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理论等现象,值得反思。虽然当前教育体系以西式教育为主和近代以来国家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但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教育中一些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樣应该继承发扬。endprint

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出生于1891年,既受过传统的中式教育,也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对中西方的教育思想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尽管时代不断变迁,但他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民国时期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在当前中西方教育思想交流融合的背景下,仍然具备新的时代意义,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能够“纠偏”当前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是幼儿教育的目标要以人格教育为主,不能单纯强调技能学习。陶行知认为幼儿时期是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不加以重视,将来教育起来可能会事倍功半。可见,当下幼儿教育过度重视“技能培训”,对人格培养、性格塑造关注度不够的局面,亟须加以扭转。事实上,重视人格塑造的教育思想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孔子提出的“不知礼,无以立也”便是强调行为塑造的一个例证。在对待技能的培养上,传统的教育思想更是“重道轻术”,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品行养成比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要。这种对“道”的重视是有利于个体长远发展的。在儒家看来,修身则能齐家,齐家则能治国,治国则能平天下。把自己的人格培养塑造好,一切外在的事务都能得到好的处理。反观应试教育之下,许多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在遭受一点挫折后便有自暴自弃甚至轻生的想法,这背后所暴露出的便是轻视人格塑造所导致的性格缺陷。因此,在幼儿教育时期多注重人格培养,注重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为孩子后期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单纯强调技能训练急于求成,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

二是幼儿教育要多采用“生活教育”的方法,让孩子逐步认识自我。陶行知认为幼儿的生活即是教育。这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尚不具备独立的读书学习能力,生活环境是其认知学习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陶行知认为从生活中认识世界是幼儿学习的必经阶段。从心理学上讲,幼儿阶段是主体认识自我的初级阶段,对幼儿将来形成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定位有着重要影响,而自我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对幼儿来说,生活是其认识自我、认识外在环境的重要渠道,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生活细节中传递教育内容。同时,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认识周边环境的本能需求也会让这种融于生活之中的教育起到很好的效果。正因如此,陶行知提出应该“解放孩子”,让孩子充分认识世界,而不是束缚在“四角天空”里。当前许多家长出于安全考虑,常常将孩子的活动局限在室内,由于工作的繁忙又难有时间陪伴孩子,这种空间上的束缚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孩子童年的消逝。因此,生活教育要求家长们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丰富的生活环境,并注重在生活中实施教育。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华教育改进社创试验乡村幼稚园[C]// 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陶行知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11.

[2]陶行知全集(第四卷)[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428.

[3]陶行知.社會大学运动[C]// 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陶行知文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805.

[4][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 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30.

[5][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吴燕莛,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5:169-200.

责任编辑:杨孝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幼儿教育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