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定位的实践样本解析

2018-01-18徐兆兰刘祥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31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普通高中

徐兆兰 刘祥

摘要:普通高中課堂教学价值取向与定位的实践样本的内涵认知主要体现为:教学目标要以课程标准为根本,核心问题要以目标落实为关键,教学环境要以心理环境为抓手,教学过程要以生命在场为诉求。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学价值;实践样本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1A-0029-05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重点项目“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定位与实践研究”业已完成的各项研究成果中,实践样本的研制与运用无疑是最基础、最接地气、最具实践价值的工作。将其已成定格的实践样本模式应用于普通高中学科课堂教学,不但有利于规范学科教学的诸多教学形式与教学行为,而且有利于从专业视角探究学科教学的应有规律,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教学评价,实现教育的元价值与人的生命价值有机统一。

为确保上述价值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得以高效率呈现,前提条件之一,是所有的教学实践者必须明了实践样本各要目的丰富内涵。唯有“知其所以然”,才能高效落实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与定位所规划的各项目标,才能推动教学实践朝向“有据”“有序”“有理”的理想方向健康前行。

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与定位的实践样本的内涵认知,需重点关注下述四方面问题。

一、教学目标:以课程标准为根本

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定位实践样本,主体部分由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核心问题、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专家点评等十二个要目构成。其中,教学目标又分解为基础目标、核心目标、拓展目标三个小项。教学过程则依照不同的教学环节,分别从“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活动(重点学法)”“设计理念”三个版块呈现教师的实践样本构建成果。其中,“设计理念”是“课堂价值定位”与“实践建构”的联结点。

将该实践样本应用于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时,上述十二个要目中最难把控的一条,是教学目标。语文学科文选式教材的独特形式,使教材编写者附加在具体文本中的课程意义,远远小于此文本本身蕴含的文学意义与文化意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在设定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时,极容易脱离了课文的课程属性,只将课文当作一篇无任何约束的独立文本而随意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均由此而形成。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价值取向与定位研究,便将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依照语文学科内在知识结构体系化建设需要和学生生命成长需要,区分为基础目标、核心目标和拓展目标三大类型。其中:基础目标被定位为“指向教学内容中蕴藏着的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以及‘识记‘理解等基本技能,以全体学生均应掌握的基础性知识与基本能力为着眼点,并努力打通过去所学与当下所学的有效衔接”。核心目标被定位为“指向课程标准引领下的、最能体现教学内容的课程属性的学科本体性知识和‘分析‘鉴赏‘探究等学习能力与生命感悟”,旨在“以教学内容中切合课程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教学重难点内容,激活学习思维,培养多元观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生命滋养”。拓展目标被定位为“指向与课堂活动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旨在借助相关信息的引入,修正单一文本的价值缺陷,打通课文、生活与文化的有机关联,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提升学生运用文本知识探究现实问题的能力,既让语文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丰富认知经验、完善思维品质、提升学科素养的实践载体,满足学生的当下学习需要,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有了这样明确的价值定位意识,则每一节课必然是生命价值引领的课堂实践。

教学目标的准确界定,直接影响着上述实践样本十二个要目中的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核心问题、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六大项目的内容。比如,当某语文教师将《氓》的基础目标确立为通译并背诵全文、核心目标设计为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拓展目标定位为培养正确的爱情观时,则其教学内容便必然偏离《氓》的课程属性,其教学重点也必然无法落实到古典叙事诗的结构认知、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等基础性语文知识之上。而其核心问题也必然无法带动起对课文中隐藏着的基础性语文知识的有效学习,无法培养出切合课程需要的学习能力。至于其拓展目标,则全然脱离了语文知识传授与语文能力培养这一根本性教学任务,偏离到了中学思想品德课的路径上。从语文学科应有的课程属性而言,《氓》被教材编写者安排在高中一年级的教材中,其基础目标应指向《诗经》的赋比兴手法,指向第一首古典叙事诗的叙事特征;核心目标应指向表达情感与塑造形象的创作技法;拓展目标应指向古典诗歌中爱情主题的呈现形式探究,可引入初中阶段学习过的《静女》《关雎》等作比较阅读材料。

二、核心问题:以目标落实为关键

在准确界定一节课的基础目标、核心目标与拓展目标的前提下,核心问题的预设或生成,便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什么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从何处来,核心问题应该如何设计……这一系列问题,均成为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与定位实践样本研制过程与实践过程中不得不认真思考并合理阐释的教学难题。

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当然离不开教学目标。因为,学科教学中“核心问题”的最外显定义,便是服务于核心目标的思考题。将此定义再作内涵挖掘,则又可以将教材价值、教师价值、学生的学习质态等教学元素纳入其中,最终形成这样的诠释: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定位实践样本所主张的核心问题,是指立足于课时教学的核心目标而设计的、能够带动起整节课的学习活动的、指向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激活和自主探究能力养成的课堂活动主问题。任何一节语文课中,核心问题都应尽量控制在两个以内。

核心问题从何处来?三条路径:教师备课时的预设,学生预习时的思考,教学活动中的临时生成。三者中,教师预设为主要形式。教师备课时的预设,既可以立足于自身对课文内容的反复阅读,也可以立足于对他人教学智慧的合理借鉴,还可以立足于对学生预习作业中提出的问题的归纳提炼。需要注意的是,来自学生预习的思考和来自课堂的临时生成,应服务于课时核心目标的制约。脱离了教学目标的思考与生成,不宜作为核心教学内容。endprint

核心问题的设计应以课程目标和具体学情为依托。首先,核心问题必须是用以落实核心目标的问题,是最能体现该课时教学价值的问题。其次,核心问题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与学生的理解力相匹配。核心问题既可以在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便直接呈现,也可以先借助少量的铺垫,一步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然后择机而呈现。无论是在何时何情境下呈现核心问题,问题的指向均须十分明确。问题须有抓手,思考须有台阶。

下面这三个问题,就很好地体现出核心问题的设计技巧与教学价值。

问题1:透过( ),我读到了一位( )的李白。

问题2:圣贤之人本该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但却被人冷落,反而“饮者留其名”。诗人把这种不公的现象表达出来是为了表现什么?

问题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句话,老师初中毕业时在同学录中写过,相信有些同学也写过。那么同是这两句,我们和李白真的一样吗?

这三个问题中,哪一个问题可以充当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带动起整节课的学习呢?要理清这一点,先要分析三个问题间的逻辑关系。问题2和问题3分别针对《将进酒》中的两处具体诗句而展开探究,其最终指向都在于挖掘诗句背后隐藏着的诗人的独特情感。这两个问题,显然都是对问题1的具体化呈现,属于问题1这个主干上生长出的两个枝杈。故而,问题1当属核心问题。

理清了三个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后,便需关注该问题与课文的课程价值的契合度。核心问题只有紧扣了课文的核心目标,才能真正满足教学的需要。

从《将进酒》所属的单元主题及模块特征中可知,《将进酒》的课程价值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这一诗歌学习法的“赏析示例”。也就是说,《将进酒》写了什么、怎么样写以及为什么写,对于该文本的课程价值而言并非全部重要。作为课文,《将进酒》只需承载起“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这八个字,能够为此种诗歌鉴赏方法提供典范性的素材。

以此种教学需要解读问题1,可以发现:问题1 中的前一处空格,关注点正是课文中的“声”——具体的诗句;后一处空格,关注点则是课文中的“气”——诗人的个性、理想和追求。也就是说,问题1所引领的一切课堂探究活动,都是围绕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这个课程任务而展开。这样的问题,便是真正的“核心问题”。

三、教学环境:以心理环境为抓手

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与定位的实践样本中,教学环境被单独列举出来,作为每一节课都必须思考与研究的一项教学要素。

从当下语文学科教学的客观实际而言,每一节语文课虽然都离不开具体的教学环境,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外在的、物质化的教学环境,比如教室的地理位置与内部配置、班级的规模以及座位编排模式等等,在特定的时间内总是处于稳定状态。这一节课与下一节课的外在的、物质化的环境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基于这样的认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与定位实践样本中需在每一节课都认真准备的“教学环境”,必然指向日常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如班风、学风与课堂气氛、情感环境以及师生关系等等。

语文学科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又如何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呢?

上述各种社会文化心理环境中,班风与学风属于两个人工湖,其湖水的质态深受每天汇入的课堂气氛、情感环境与师生关系等溪流的影响。也就是说,语文学科教学中要想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最根本的任务只在于保持课堂气氛、情感环境与师生关系这三股溪流的清澈。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绝大多数时刻,就是营造课堂气氛,创设情感环境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每一节语文课所需的课堂气氛、情感环境与师生关系,永远是一个变量。小学阶段很多教师追求的“小手高举,小脸通红”的兴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恰恰是最该警惕的现象。高中语文教学需要的,是能够带来足够的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绞尽脑汁的思考,豁然开朗后的觉解,都是值得追求的课堂气氛与情感环境。

此外还需注意,不同的课文,需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学习杨绛的散文《老王》,需要的是对底层民众的苦难持有深切的同情,对知识分子的自我解剖持有由衷的敬佩,如果丧失了这样的情感环境,只以游戏的心态组织学习活动,则必然无法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内核意义。

师生关系的预设也是需要认真探究的一个命题。每一节课中的师生关系,总是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有的教学内容,教师为主导;有的教学内容,教师为导游;有的教学内容,教师则完全可以退隐到幕后,让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准确界定出教师的不同身份,才能有效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以生命在场为诉求

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与定位的实践样本中,“教学过程”属于最具弹性的内容。依照《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与定位体系》中有关“教学过程”的价值取向定位,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应大体包含“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走进文化、走进心灵”这五个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环节。常态化教学中,一般不打乱既有的顺序,但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的需要,省略掉后四个环节中的某些环节。比如:文学类文本的教学,可能五个环节同時存在;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则可能无需关注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无需生拉硬拽地进行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五个教学环节中,“走进文本”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该教学环节,占据课堂教学的绝大多数教学时间。一节课的好坏,决定于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深浅度。

“走进文本”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需服务于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不能用教师的深度,取代学生的深度。更不能硬性灌输。

更为重要的是,走进文本并非全方位解读文本。无论是教师的深度,还是学生的深度,都必须服从于“课程”这一根本。

走进文本的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对话。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不断地同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同作者对话,同作品对话,同教材编者对话,才能一步步走进文本的内核,感知文本的真实意义。如果没有对话,只有教师的言说和学生的倾听,便只能是“走近文本”,不能“走进文本”,更不能“走进文本内核”。endprint

“走進文本”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走进文本”至少需要经过“初读感知”“细读赏析”“研读探究”三个步骤。相当数量的文本,还要借助一定量的拓展性资料,与文本形成对比或映衬。

“走进作者”是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与定位的实践样本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教学环节。“走进作者”绝不是简单的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简介,而是要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隐藏着的作者这个“人”,是引领学生走进作者创作该文本时的特定心境之中,尽量弄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又为什么要这样写。

“走进生活”追求的,是打通当下生活与文本中呈现的生活间的关联点,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当下生活为参照,推知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与情感。“走进生活”的关键,是宏观的课程目标和具体的课时学习目标。

走进生活,可采用下述三种方法:

第一,精选事例,类比分析。此方法的重点,在于用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疑难点。

第二,互文性阅读,打通情感。此方法的重心,落在学生的情感体验之上。即用生活中的精短文字,作为课文的互释性材料,既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中的情感,也用课文中的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

第三,运用文本经验,认知客观生活。此方法的着眼点,在于以课文中传递出的知识经验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引导学生利用此类知识,解决生活中遭遇的各种问题。

“走进文化”属于教学的拓展环节,教学时,不宜过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可舍弃启发与对话,直接针对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展开分析阐释,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定位到需要其跳起来才能摸到的高度。当然,如果课时较多,也可以通过精心预设的问题串,带领学生一步步走向文本的文化内核之中。

“走进心灵”追求的是学生的“心动”。这个“心动”,既可体现为感受到了语文之美,也可体现为接受情感的熏陶、获取哲理的启迪、感悟生命的价值意义等。但是,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内容的心动,都必须建立在深度思考基础之上的情感共振,不可用简单的煽情来收获廉价的瞬间感动,更不能用假大空的话语来诉说灵魂缺位的话语。

走进心灵,并无固定的方法,一般而言,需注意下面两点:

第一,依文本选内容,顺势而为。走进心灵,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其存在与否,由教学内容决定。文本指向哲思,则引领学生走进思想的深度,使灵魂收获丰盈与震撼;文本指向情感,则引领学生透过表象,探究情感形成与维系的丰厚内涵,为学生种植有益的情思之种。

第二,讲练结合,力求真实表达。“走进心灵”这一环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既可借助写作训练而完成,也可借助诵读而完成,还可以借助教师的抒情性表述而完成。很多名师在展示课的结尾处,善于组织一段既深情又含蓄的话语作为结束语。撇开表演的成分不看,这样的话语,其实也可以看作是“走进心灵”的一种可取的方法。

责任编辑:丁伟红

Abstract: Cognition of connotation on senior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value orientation can be see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eaching goals should be based on curriculum criteria, the core problems should be implemented as the key target, teaching environment should tak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as its starting point, and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be rooted in the presence of life.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 value; practical sample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善用story time板块,提高英语有效教学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