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支持系统的教育共同体建设

2018-01-18侍作兵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31期
关键词:个性发展学校教育

侍作兵

摘要: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合理开发社会支持系统对于教育的作用也日益明显。通过社会支持系统的合理开发,构建文化理解共同体,打造自主学习共同体,培育个性发展共同体,建设品格提升共同体,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融合,发挥多种教育资源的合力作用,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社会支持系统;教育共同体;学校教育;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1A-0012-04

“社會支持系统”这一概念源自心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1]教育共同体是指为了共同的教育愿景和价值追求,在共同的教育范式中形成的教育群体。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分别在学校、家庭、社会不同层面构建不同的教育共同体,每一个层面又包括多种类型的教育共同体。其实,理想教育共同体的追求在人类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都表现了人们探索理想教育共同体的愿望和追求。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教育共同体,只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单纯的学校教育共同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通过社会支持系统的合理开发,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效融合,发挥多种教育资源的合力作用,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迫切需要。

一、打造自主学习共同体,开发“一站式”学习平台

现代学习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班级授课,已经延伸到课堂之外,社区、家庭以及网络都是学习的重要场所。在此背景下,灌云县实验小学着力构建了自主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共同体是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自主发展为目的,通过人际沟通、交流以及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集体。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我们依据社会支持系统打造自主学习共同体,主要就是希望在学校这个教学场之外,再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对小学教材、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等的多维整合,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创造思维,为全面提升小学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培育家校自主学习共同体

自主学习共同体要求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我们建设自主学习共同体,主要着眼于凸显自愿性、同一性、发展性。

自愿性是指班级微信群是学生家长自愿加入的非正式群体,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家校相互信赖的积极情感是维系共同体成员的纽带。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而加入微信群的家长人数会是学生人数的二至三倍。有爷爷、奶奶,有孩子的监护人,还有学校的管理者、科任教师等。“自愿性”原则在这里体现得极为充分。

同一性则表现为同一个微信群里的家长和学生,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引领下,共享共同确定的信念和路径,如共同的探索目标和方法、趋同的学习研究兴趣和观点等。随着学习任务的更新,班级微信群的讨论主题也在更新。谁有困难,群里也会一呼百应。学生练习中出现疑惑,家长之间会及时在线讨论,学生也会相互答疑。对于共性的问题、疑难问题,教师会适时做出回应。

发展性是就自主学习平台的目标而言,自主学习平台是以创造与传承知识为主要路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这是其生命力所在。

2.搭建“一站式”自主学习平台

学校为实施“翻转课堂”积累了近2000件微课资源,如何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呢?我们想到了开发“一站式”自主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资源的推送,需要一个合适的学习平台。所谓合适,就是搭建成本低,学生使用方便,自主学习成效显著。当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后,我们发现,它同样可以成为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微信平台几乎满足了作为自主学习平台的所有条件:作为移动终端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发送图片、文字和视频的快捷,泛在学习的实现,等等。因此,微信群自然成为每个班级家校联系的纽带。

在这个基础上,如何整合教学视频、进阶练习和知识点的讲解,使得微信平台的基本功能得到综合利用,成为较为完善的自主学习平台呢?微信公众号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教师一个手机号,可以注册五个微信公众号,类型选择“订阅号”,每个公众号每天就可发布一条图文信息,包括导学视频、知识点讲解和进阶练习等多项内容。学生先阅读知识点简介,再看完导学视频,就可以进行知识技能的测试了。基于这样完备的功能,把微信订阅号开发成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自然会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目前,学校为二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注册了微信公众号,用来发布自主学习资源。这三个平台关注的用户近2000人,涉及江苏、上海、北京、河南等全国多个省市,使用苏教版教材的地区用户更多。在这些平台上,可以流畅地浏览图片、文字和视频,还可以在线完成进阶练习,并能及时反馈练习效果,实现了自主学习的“一站式”服务。

3.开发“覆盖式”教学微课资源

作为中国C20慕课联盟(小学组)的发起单位之一,灌云实验小学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比较早的学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抓手。为此,从2013年秋季开始,学校开展了慕课理念和微课制作技能的全员培训。随后,用了近四年的时间,组织县内教师自主开发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大量教学资源,其中数学学科几乎涵盖了教材的主要知识点。

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我们从数学学科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大重点领域切入,创建了“计算教学”“认识几何体”等系列微课近60节。整理完善了苏教版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六年级等全册教材的微课资源近300节。endprint

这些微课资源来源于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所以能直抵教学本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组织学校教师团队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微课比赛,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大奖;教师个人的微课作品,更是多次在省、市、县比赛中获奖。学生借助微信平台,实现了方便快捷的自主学习,不仅更好地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技能,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会了选择学习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的进程会进行简单调控,对自主学习的成效有切身的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还会逐步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课业也不再成为负担。

二、构建个性发展共同体,为生命绽放异彩搭建舞台

金生鈜认为,凭借共同体形成的相互联合和合作,每一个人丰富的生命源泉和能力在共同体的多样化的机会和活动中,得以活跃、展现和发展。个体依靠共同体的不同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而完善自己,依靠分享所有其他人共同创造的丰富的集体性资源而实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完善德性、理性和个性的根本条件。[2]

一直以来,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社团建设工作。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校的“小红花艺术团”和传统体育项目训练队就曾在全省活动中获奖。最近两年,学校更是把社团活动提升到课程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先后成立了一大批富有创意和培养基础的学生社团。其中,研究性社团有“社会责任研究所”“国际理解研究所”“仲琴文学院”“陈吉余少年科学院”等,艺术类社团有剪纸、绘画、手工、合唱、舞蹈等。

活动性社团的建设往往面临资金和专业辅导人才缺乏的问题。为摆脱这个窘境,高品质培育这些学生社团,学校采取了社会力量和学校联合培养的模式,聘请一些足球、跆拳道、乒乓球、太极拳、淮海戏等地方俱乐部(剧团)的教练或者民间艺人担任“义工教练”或“爱心辅导员”,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助力。

近年来,学校的“旋风男足”、“铿锵女足”、跆拳道、乒乓球、篮球、太极拳、民乐队、“迷你剧团”等社团,在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乒乓球代表队荣获2016年度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男甲团体第一名,跆拳道代表队在“2014江苏省首届中小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中取得团体总分全省第一名。“陈吉余少年科学院”通过引导家长指导孩子“做中学、学中做”,巩固、探究、拓展了科学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学生天赋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科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少年科学院。在2014年和2015年江苏省无线电测向锦标赛、2016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中,学生先后获得七项一等奖。学生个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6项,学校因此被江苏省推荐参评全国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

三、培育品格提升共同體,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基

结合品德学科课程改革,学校实施“育‘五自儿童,立公民品格”的品格提升工程。以“自主、自立、自强、自律、自尊”五项品格及以此为核心衍生的二十项品格要素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公民品格锤炼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为目标,以学校为实施主体,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共育平台。通过有计划组织的、以体验和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充满亲和力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获得公民品格的经验,习得相关的公民认知和情感体验,形成行为方式。在儿童成长的生活情境中,尤其是在校园里、社区中和家庭里实践并固化儿童品格。学校由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负责品格教育的课程设计、发展指标拟定和评价体系构建,德育处、少先队共同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社团指导教师具体落实。家庭教育主要通过成立“家庭教育理事会”“亲子悦读联盟”等组织,利用“共育在线网络平台”“家长大讲坛”等平台开展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主体包括由博物馆、文化局和大伊山风景区管委会等单位建立的“品格教育志愿者之家”“社区心灵驿站”等。学校、家庭、社区及共育在线平台协作建构了综合教育机制。

在品格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大力发展家长志愿者队伍,并组建“家长讲师团”,还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少先队建队日等教育契机,开展“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寻访黄海夫妻哨”“心最美家长评选”等活动。特别是开通了“心灵成长银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品格提升工程的积极性。“心灵成长银行”发行“品格币”,一个品格币就是一个品格“代言人”(小动物)卡通头像。比如,学生上课或看书很专注,就可以得到一枚小鹿卡通头像的“专注币”,肯帮助同学就可以得到一枚小蚂蚁卡通头像的“互助币”。当品格币积累到一定时间和数量,就可以到班级“心灵成长银行”去兑换奖励。更多的还可以到年级银行甚至学校“总行”去兑换奖励。这些奖励大多数是行动层面的,比如自由到图书馆借书一次、做“校长助理”一天等等。

四、建设文化理解共同体,引领家长、师生共同发展

我们认为,只有着眼于充分开发社会支持系统,家校合力优化校园文化生态,促进学生、教师、家长及学校的和谐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为此,我们邀请了36名对学校历史比较熟悉,有较深文化底蕴的家长代表,配合本校的骨干力量,共同拟定了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纲要。《纲要》初稿完成后,又先后多次组织不同年级的家长代表参与修改,前后五易其稿。《纲要》把学校丰厚的历史作为校园人文精神培育的温床,为学校的发展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一是确定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安民为本”的书院教育传统。灌云实验小学的前身可推及清朝名臣卫哲治1746年创办的“卫公书院”。1909年,方小兰利用卫公书院院址、院产创建了“大伊镇三育小学堂”,在灌云最早提出了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思想,第一次创新了“安民”的内涵。今天的实小人,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着力于学校的文化重建和历史发掘,重修卫公书院,发掘“安民”的新内涵,致力于用“理解教育”理念建设适合孩子发展的校园新生态。

二是明确了人才培育目标——“上知爱国,下足立身”。学校创建伊始,教育主要以“忠君、尊礼、尚公、尚武、尚实”为宗旨,提出对学生“严加管教”,务必“上知爱国、下足立身”。今天看来,这个目标仍然具有时代进步意义,学校仍然在把这个教育目标发扬光大。endprint

三是确立了校训——“善教乐学”。提出“给孩子一个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改革,落实“阳光体育活动”。着眼“全面发展,为国育才”,本着“发展至上,放飞生命”的博大胸怀,将“理解教育”深深植入师生的心田。

四是倡导教师形象追求——“士品高处立,文风上游争”。1922年在校任教、曾被誉为“海属泰戈尔”的朱仲琴先生一直倡导“士品高处立,文风上游争”的精神作风,并熏染至今。近年来,学校加快推进名师工程的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先后培养了7位特级教师和一大批市县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教师群体杰出的品格与学识已成为学校永葆青春的精神内核。

五是营造优良学风——“学必有志,习必有恒”。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志向、志趣、意志的培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育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让学生能够养成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

为促进家长和师生文化素养的共同提升,学校开展了“聆听窗外的声音”系列活动,先后邀请省内外数十名有关专家学者到校开设家庭教育公益性讲座,开展座谈交流。专家中有家庭教育专家,有文化学者,还有军界、政界代表。家长和师生同时接受文化熏陶和思想洗礼,曾被地方媒体作为一件新鲜事而广为传播。我们大力倡导亲子共读,专门举办“向阅读致敬”读书峰会展示活动;面向全体师生、家长征集校旗、校徽设计方案及校歌,还利用节假日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活动,比如元旦联欢暨热心家长表彰大会等。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师生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启迪家长重视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在课程教学改革日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对开发社会支持系统,建设教育共同体的探索,对于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無疑是有深远意义的。通过打造自主学习共同体,构建个性发展共同体,培育品格提升共同体,建设文化理解共同体,将使我们育人的途径越来越宽,也使我们对教育共同体的理解和实践不断走向丰富。

参考文献:

[1]程虹娟,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l).

[2]金生鈜.教育与正义——教育与正义的哲学想象[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50.

责任编辑:杨孝如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s in growing need of integrating all aspects of power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support system plays an increasing role in education. To meet the urgent need of promo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culture understanding community, create autonomous learning community, foster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community, and build character heightening community to facilitat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joint forces of various educational resources.

Key words: social support system; educational community; school educatio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发展学校教育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数学课堂的自主化教学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