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无创正压给氧方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气指标及疗效影响的比较

2018-01-18黄玮许东宝吴超华汪浩文祝选姣胡海英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胎龄血气肺泡

黄玮,许东宝,吴超华,汪浩文,祝选姣,胡海英

(池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安徽池州247000)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常见病,主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致肺泡发育不完善,患儿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1-2]。临床传统治疗方案是进行机械通气,虽然可进一步降低围产期新生儿的病死率,但是常引发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全及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3]。正压通气治疗能有效避免传统治疗方案的并发症。临床上常用的有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4]。为了进一步比较这两种通气模式的疗效,我们选择了7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其中男41例,女37例,胎龄<35周,平均胎龄为(31.78±2.57)周,平均日龄为(7.19±0.89)h,平均体质量为(1 831.43±75.28)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NCPAP组和BiPAP组,每组各39例。NCPAP组男21例,女18例,胎龄28~35周,平均胎龄(31.49±2.64)周,平均日龄(7.23±0.92)h,平均体质量(1 842.43±73.16)g;BiPAP组男 20例,女19例,胎龄28~35周,平均胎龄为(31.81±2.59)周,平均日龄为(7.11±0.94)h,平均体质量为(1 827.48±74.27)g。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5];胎龄<35周,出生日龄<12 h;患儿在出生后早期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且进行性加重。

排除标准:先天性呼吸道畸形;伴有肺出血;伴有宫内感染性肺炎;家属不同意参与实验或不能积极配合完成实验的患儿。本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NCPAP组采用小儿CPAP无创呼吸机(型号:SiPAP;上海康尔福盛商贸有限公司)和NCPAP通气模式,选取合适型号的鼻塞。设置初始参数:呼气末正压4~6 cm H2O,吸入氧浓度(FiO2)0.40,流量6~8 L/min。

BiPAP组采用瑞士ACUTRONIC公司新生儿/小儿呼吸机(型号:FABIAN)和合适的鼻塞型号。采用BiPAP模式治疗,参数设置:吸气相压力8~10 cm H2O,FiO20.40,流量 6~8 L/min,呼气相正压4~6 cm H2O。

1.3 观察指标

采集患儿桡动脉血,比较患儿0、6、12、24 h的通气模式工作参数[呼吸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呼气压力(expiatory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EPAP)、FiO2]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PaO2、PaCO2、pH、血氧饱和度(SaO2)]并统计患儿治疗24 h后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评价标准[5]:显效,患儿肌力、呼吸恢复正常,呻吟消失,皮肤无青紫,血气指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正常,X线显示双肺正常;有效,患儿呼吸平稳,呻吟消失或减弱,皮肤轻微发绀,肌力略微恢复,血气指标改善,X线显示肺部阴影明显好转;无效,患儿皮肤、呼吸、肌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各时段通气模式的工作参数

两组患儿治疗前通气模式的工作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 6、12、24 h,两组通气模式的工作参数均明显降低(均P<0.05);相同治疗时段对比,BiPAP组的通气参数明显低于NCPAP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通气模式的工作参数比较n=39,¯x±s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气指标PaCO2、PaO2、pH及SaO2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 h后,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但BiPAP组血气指标的改变明显优于 NCPAP组(均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2 h的血气指标n=39,¯x±s

2.3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BiPAP组治疗24 h的有效率为92.31%(36/39)明显高于 NCPAP组 74.36% (29/39,χ2=4.53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疗效比较 n(%)

2.4 两组患儿肺部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组患儿在治疗24 h内,均出现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及肺出血病例。但BiPAP组肺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NCPAP组(χ2=4.129,P=0.042)。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n=39,例(%)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一般见于早产儿,发病机制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肺泡萎缩,肺顺应性减弱,以至于肺发育不良,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同时患儿血液流经肺不张区域,气体没经过交换又回到心脏,形成肺内短路,患儿的氧合功能降低,血氧含量降低,导致二氧化碳滞留[6-7]。临床上,相应治疗方案一般有产前预防性激素应用,产后机械通气呼吸支持及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等。但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可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损伤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8]。因此,非侵入性无创通气模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弥补了传统治疗模式的呼吸压力限制,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9-10]。

无创通气方式能在呼气末维持肺泡正压,保持肺泡处于扩张状态,避免肺泡塌陷,增加肺泡面积,降低肺内分流,提高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另外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可减少呼吸做功,延缓或防止呼吸肌疲劳,扩张塌陷的肺泡,保护患儿呼吸道,减少呼吸压力[11-13]。NCPAP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明显效果,但治疗过程中仍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Bi-PAP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通气模式,能保证患儿在呼气时克服肺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轻松吸入气体使肺部膨胀,改善通气,从而使患儿轻松呼出气体,克服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避免肺泡萎缩,改善弥散功能,从而提高血氧浓度,降低PaCO2[14]。本研究表明,治疗后 6、12、24 h,两组患儿的通气模式工作参数均明显降低;相同治疗时段对比,采用BiPAP模式治疗的通气参数明显低于采用NCPAP模式。这说明BiPAP模式能扩张肺泡、增加跨肺压力,增加功能残气量,避免肺泡萎缩,可最大程度增加弥散面积,减少肺泡动脉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量,提高肺顺应性。本研究中,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但BiPAP模式治疗组的血气指标改变优于NCPAP模式组。患者通过无创通气模式为体内新陈代谢过程输送氧,进入血液中的氧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再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中去。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患儿血气指标 PaCO2、PaO2、SaO2,然后调节通气参数,达到治疗低氧血症的目的,进而减少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患者的pH升高。采用BiPAP模式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NCPAP,肺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模式。这表明采用Bi-PAP模式治疗能明显恢复患儿肺功能,减少高氧肺损伤;另外,在呼吸过程中没有破坏患儿气道防御机制,且呼吸方式规范,因而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综上所述,BiPAP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比NCPAP模式氧合作用高,CO2滞留减少,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高翔羽,杨波,黑明燕,等.三种无创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34-40.

[2]张三红.两种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近足月早产儿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6):1034-1036.

[3]林伟斌.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指标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1):102-104.

[4]段晨初,甄立娜,张中平.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小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比较[J].世界中医药,2016,11(b03):684-685.

[5]马晓春,王辰,方强,等.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6(12):1-6.

[6]夏家敏,温冬梅,郑雪玲,等.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气指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4):6048-6050.

[7]Beurskens CJ,Wösten-van Asperen RM,Preckel B,et al.The potential of heliox as a therapy fo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adults and children:a descriptive review[J].Respiration,2015,89(2):166-174.

[8]苌俊明,宋雪民.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0):123-124.

[9]戴立英,张健,王琍琍.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8):732-735.

[10]孙静.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血气指标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6,29(3):458-460.

[11]许邦礼,康文清,孙慧清,等.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4):2340-2342.

[12]Anas NG.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which child is destined to die?[J].Pediatr Crit Care Med,2016,17(2):165-167.

[13]张连红,熊丽.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3):66-67.

[14]张卫星,员丽,秦珂君.不同正压通气方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0):4316-4319.

猜你喜欢

胎龄血气肺泡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苜蓿素对哮喘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
黑珍珠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