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
2018-01-18夏凤玲
夏凤玲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发生在女性子宫内的一种良性结节,其是由纤维化子宫内膜间质以及子宫内膜腺体共同组成[1]。该疾病是临床妇科中常见的良性疾病类型, 发病的主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等。当前, 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但由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等尚未完全明确, 部分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 进而使得治疗效果有所下降, 因此该疾病的术后复发预防是现阶段医学研究关注的焦点, 为探讨对本病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针对本院近期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展开研究, 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选自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4例, 将其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 每组62例。甲组患者年龄21~47岁, 平均年龄(36.6±5.4)岁;表现为月经过多35例,经期延长32例。乙组患者年龄23~48岁, 平均年龄(36.8±5.2)岁;表现为月经过多38例, 经期延长3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实施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其具体的操作为, 在患者经期结束后的3~7 d内实施宫腔镜切除手术, 在术前将阴道实施清洗, 并于手术前夜在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0.4 mg, 以软化宫颈, 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扩大子宫口, 用日本奥林巴斯宫腔镜电切系统将电切镜放置于子宫中, 观察宫腔内的息肉位置、大小以及数量等, 然后对准息肉的位置将其实施切除, 手术过程中将宫腔压力维持在8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 电切的功率设置在70~80 W,息肉清除后对患者进行电凝止血, 电凝止血的功率设置为50 W。甲组患者在术后服用优思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120), 1片/d;每隔3个月进行1次B超检查。乙组患者完成手术后将1枚曼月乐节育器(Bayer Schering Pharma Oy, 国药准字J20140088)植入子宫中。每隔3个月进行1次B超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治疗6、12、24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 并作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对比 甲组患者中有13例复发,复发率为20.97%;而乙组患者中有4例复发, 复发率为6.45%,两组的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对比 术前甲组和乙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17±0.19)cm、(1.21±0.29)cm,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甲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为(1.05±0.23)cm, 乙组为(0.81±0.22)cm。治疗12个月后, 甲组和乙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0.93±0.30)cm、(0.72±0.22)cm。治疗24个月后, 甲组和乙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0.54±0.17)cm、(0.34±0.12)cm。两组患者治疗6、12、24个月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术前,且乙组低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与炎症、雌激素浓度较高以及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相关。有研究表明[3],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的平衡失调等密切相关。另有研究证明[4], 雌激素受体或者孕激素受体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则会诱发子宫内膜息肉。除此之外, 炎症介质也可促使息肉的形成。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的月经血量过多、经期不规律以及阴道出现不规律出血等[5]。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月经淋漓现象, 在常规的妇科检查中, 该疾病不易被发现或是存在误诊等, 单纯使用手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成效, 但是其复发率节也相对较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 微创技术已在临床上多个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本病的治疗也不例外, 但是微创技术的运用也难逃高复发率的命运。有研究报道称[6-10], 将左炔诺马酮宫内缓解系统置于宫腔内可抑制子宫内膜增生, 使得子宫内膜组织保持萎缩, 强化子宫肌层的收缩力, 促进患者月经血量减少, 降低子宫内膜的厚度, 但患者的子宫体积不会因此而有较大的改变。为探究得到该疾病最佳治疗方案, 本文特此针对本院近期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运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 甲组患者复发率为20.97%, 高于乙组的6.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甲组和乙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17±0.19)cm、(1.21±0.29)cm,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甲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为(1.05±0.23)cm, 乙组为(0.81±0.22)cm。治疗12个月后, 甲组和乙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0.93±0.30)cm、(0.72±0.22)cm。治疗24个月后, 甲组和乙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0.54±0.17)cm、(0.34±0.12)cm。两组患者治疗6、12、24个月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术前, 且乙组低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运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良好, 在降低患者的复发率的同时, 也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应用。
[1]林华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农村卫生, 2017(12):84.
[2]张双元, 商娜, 梁思群.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当代医学, 2017,23(16):57-58.
[3]郑杰, 夏恩兰, 孙霞.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12,27(18):2849-2852.
[4]孙鸿博.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治疗子宫腺肌病45例.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 22(4):431-432.
[5]麦燕桃, 邹美泉, 邓小玲, 等.左炔诺孕酮的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31例临床疗效观察.当代医学, 2013, 19(10):59-60.
[6]陶洁静, 黄美琴.宫腔镜手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8):1244-1245.
[7]王娟, 李燕, 马俊旗.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7, 32(9):2035-2037.
[8]徐艳, 陈霞.宫腔镜下切除及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2, 27(6):920-922.
[9]孙晶, 田梦.宫腔镜下切除及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 4(12):59, 61.
[10]文桂英.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去氧孕烯炔雌醇片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疗效观察.淮海医药, 2017, 35(2):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