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探讨

2018-01-18李媛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期
关键词:尿常规尿液误差

李媛媛

作为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 尿常规检查是发现早期肾脏病变的方法之一, 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肾脏早期病变患者尿液中可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1]。此外, 在诊断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尿常规检查也能起到重要参考作用[2]。同时, 尿液的检查还可以反映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症。但临床在进行尿液检验时, 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常出现明显差异的情况, 这些可能是由于尿液保存、采集、检验或是患者用药等情况造成的, 进而影响了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降低了其在临床诊断上的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对本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检验科接收的1020例尿液样本资料进行研究, 再次证实了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本院检验科接收的1020例尿液样本资料, 其中接受尿液检查的患者中男540例, 女480例, 年龄20~83岁, 平均年龄(34.5±17.8)岁。所有接受尿液检查患者的条件均符合本研究所需要求。对其中误差明显的96例尿液样本作为复检研究对象, 其中男52例,女44例, 年龄22~80岁, 平均年龄(33.5±16.6)岁。

1.2 方法 对尿液样本进行检验操作, 操作步骤严格依照SOP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且依照尿液分析仪(仪器为日本ARKRAY京都便携式AE-4020尿液分析仪)及试剂说明书(选用适用分析仪的相应配套试剂)参数进行上机, 记录好检验结果, 对于存疑的结果须进行二次检验。尿液样本留取步骤:取中段尿液, 须注意处于经期的女性应在经期结束后再取尿液样本;服用药物的尿液首检者应在停药后取样, 以免经期或药物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取样后将尿液样本置于干净的容器内即可。

1.3 观察指标 分析尿液样本检验结果, 记录结果出现明显误差的例数。复检后, 探究尿液样本出现明显误差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96例尿液样本经复检, 造成尿液样本出现明显误差的因素中, 49例因采集因素导致, 占总误差的51.04%(49/96);20例因个体差异导致, 占总误差的20.83%(20/96);13例因检验结果误差导致, 占总误差的13.54%(13/96);11例因尿液保存导致, 占总误差的11.46%(11/96);3例因操作人员仪器误差导致, 占总误差的3.13%(3/96)。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出现明显误差的主要因素为采集因素, 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患者自主采集操作不规范、患者生理状态特殊性。

3 讨论

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排泄物, 尿液成分的变化可直接反映泌尿系统及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 因此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后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但在临床检验中, 其结果常因各种因素感染而出现偏差, 比如尿液样本保存、实验室检验操作不当、个体差异、尿液样本采集等, 任何一个环节稍有差错就会影响到尿液检验结果的精准度[4]。本文作者通过对本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检验科接收的1020例尿液样本资料的研究, 发现有以下几个因素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可靠度。

3.1 尿液采集因素 尿液采集过程中生殖部位分泌物混入尿液样本导致检验出现误差有关, 尤其是女性尿液送检者较易出现误差问题。这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有关, 女性阴道口位于尿道口下方、肛门上方。正常生理情况下, 女性会从阴道口流出分泌物, 以保持阴道湿润并避免细菌污染, 这也使得分泌物常易混入尿液检验样本, 而影响检验结果[5]。对于男性尿液送检患者来说, 其前列腺液、精液则易混入尿液检验样本而影响检验结果[6]。

3.2 个体差异因素 个体差异因素是指送检尿液患者的性别、年龄、种族、尿液采集前服药情况、尿液采集前饮食情况及采集时间等因素。尿液样本检测受送检者本身服药情况及饮食情况影响较大, 不同的送检者其尿液检验结果会存在一定差异, 且由于整个采集过程由患者自我完成, 也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由此,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尿液检验时, 常选择早晨进行, 且一般要求患者空腹, 因为晨尿浓缩度高,受外界影响因素相对较少, 能够有效评价肾脏功能情况[7]。

3.3 检验结果误差因素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 如尿红细胞、白细胞等)、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尿酶测定等, 这些指标的检验方式并不相同, 因此检验操作手法、试剂、检验操作仪器等都可能导致一些指标出现明显误差[8]。以pH值为例, 室内温度、储存时间等会对pH值检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以蛋白质指数为例, 因采用青霉素、喹啉类药物、季铵盐类等不同抗生素的化学检验方法, 也会导致蛋白质指数出现偏差[9]。此外, 洗涤剂也会对尿液检验结果的精准度造成一定影响。

3.4 尿液保存因素 尿液采集完成后, 应确保放置尿液的容器干净, 同时避免保存时间过长, 导致尿液内细菌滋生或尿液内某些成分因子发生变化而影响尿液检验结果。一旦无法保证在尿液采集后的短时间内完成检验, 应在尿液中放入适量防腐剂, 并于-20℃环境中冷冻储存[10]。须注意即便是冷冻环境, 也应在尿液采集后的5 h内完成检验, 否则尿液样本就失去了检验的作用。

3.5 操作人员及仪器因素 操作人员操作不当、仪器保养不当及尿液样本保存环境潮湿或受光照等情况, 致使试纸潮湿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差异, 同时室内温湿度、试纸槽板干湿度、清洁度等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

综上所述, 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出现明显误差的主要因素为采集因素, 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患者自主采集操作不规范、患者生理状态特殊性。因此, 临床在进行尿液检验时, 应严谨把控检验所有环节, 才能降低临床尿液检验结果误差, 提高尿液检验结果可靠性、精密性, 才能对疾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评判起到重要作用。

[1]宋秋梅.浅析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1):52-53.

[2]赵惠清, 王拥军, 张淑云.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因素分析.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5, 9(6):417.

[3]玛依拉·热合曼, 马鹏飞.探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 16(15):105.

[4]汪丽.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当代医学, 2015, 21(34):48-49.

[5]张伟.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 10(5):146-147.

[6]陈小玲.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 7(10):39-40.

[7]陈霞.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中外医疗, 2014(30):189-190.

[8]叶玲丽, 朱垂玲.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5):141-142.

[9]彭鹏, 闫晓琳.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2):12-13.

[10]周旭艳.临床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研究.养生保健指南,2016(25):49.

猜你喜欢

尿常规尿液误差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角接触球轴承接触角误差控制
Beidou, le système de navigation par satellite compatible et interopérable
压力容器制造误差探究
跟踪导练(三)
影响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及改进管理措施分析
九十亿分之一的“生死”误差
尿液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