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物温和灸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1-18张营光
张营光
AS是一种侵犯中轴关节的全身性和炎症性疾病。病理改变大部分累及骶骼关节、外部周围关节以及多个重要器官,晚期患者经常会造成脊柱关节强直畸形。AS在国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以青壮年男性居多, 大部分在40岁以上发病,其发病诱因尚没有完全明确。相关研究表明[1], 基因、感染及环境等在AS的发病当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中医认为AS与人体的督脉有密切关系[2], 在治疗AS上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 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肾虚督寒型AS患者92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46例。研究组男32例, 女14例;年龄18~43岁, 平均年龄(25.2±5.9)岁;病程8个月~12年, 平均病程(4.2±2.6)岁。对照组男35例, 女11例;年龄20~45岁, 平均年龄(26.4±6.2)岁;病程1~14年, 平均病程(4.9±3.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栓(SASP)进行治疗,第1周0.25 g/次, 3次/d;第2周0.5 g/次, 3次/d;第3周0.75 g/次, 3次/d, 一直采取这种服用药物方法直到疗程结束。总疗程12周。
1.2.2 研究组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取隔物温和灸进行治疗:①将炮附子研制成为粉末, 之后添加适量黄酒和饴糖做成一个圆饼, 其直径在2 cm左右, 厚度为0.3~0.5 cm, 圆饼做成以后再采取火柴棒轻盈地在饼中央均匀戳5个小圆孔;②在双侧肾俞穴、命门穴、大椎穴、双委中穴以及腰阳关部位,放上1个做好的附子饼;③将艾条长度处理为4~5 cm, 插入自主研制成为艾灸器的圆孔当中, 点燃以后将其悬置到附子饼1 cm的正上方进行治疗, 实施针灸的时间为30 min左右,每周连续针灸5次, 针灸实施完成以后通常能够看见实施针灸的穴位皮肤泛红, 然而没有发现灼伤的痕迹。在整个治疗期间应该每隔几分钟要将艾条灰去掉,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对其距离给予调整, 进而保持其热度和治疗效果[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4]治愈:患者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好转:患者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95%>证候积分减少≥70%;无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改善, 证候积分减少<70%。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愈30例, 好转14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治愈27例, 好转10例,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80.43%。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研究组腹痛1例, 恶心1例, 乏力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对照组腹痛3例, 恶心3例, 乏力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S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其症状主要为腰背、髋部以及臀部疼痛, 严重的有可能引发脊柱畸形以及关节强直, 以男性居多。AS在我国中医辨证理论当中属于“骨痹”、“肾痹”以及“竹节病”等相关范畴。中医认为, AS是肾督亏虚以及肝肾不足, 同时感受外邪, 经络气血不通所造成的[5]。根据相关研究表明[6], 采取艾条这种温热性的刺激,对包括肾虚督寒型AS在内的寒性疾病可以取得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 扶正固本, 驱除外邪, 温散风寒以及痛经逐痹。艾条具有良好的抗炎消肿的作用[7],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或者减轻全身性迟发性变态反应, 然而这种变态反应是造成多发性关节炎发生的主要诱因, 同时对弗氏完全佐剂(FCA)致炎因子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性降低可以起到良好的调整作用, 同时增强刀豆球蛋白A(ConA)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对于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 同时温针灸能够使AS患者以后的血浆粘度以及血沉等相关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使患者的血液高粘稠程度状态得以明显减轻, 对血小板聚集给予有效抑制, 使相关关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8-10]。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痛1例, 恶心1例, 乏力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对照组腹痛3例, 恶心3例, 乏力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相关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 对肾虚督寒型AS的患者采取隔物温和灸治疗, 临床效果可靠, 不良反应较少,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任璇璇, 李邦伟.铺灸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 2016,54(17):116-119.
[2]高巧霞.督灸联合补肾祛寒化湿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疗效及对ESR、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10):1103-1106.
[3]丁琴, 秦亮甫, 朱琦, 等.秦氏代灸膏穴位敷贴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5):54-57.
[4]姜益常, 李远峰, 宋寒冰, 等.补肾强督祛湿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医药学报, 2017, 45(4):83-86.
[5]叶聿隶.益肾温督方对肾虚督寒型中青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的影响及疗效评价.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3.
[6]章玲艳.补肾强督治偻汤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7]景福权, 汪秀梅, 牛相来, 等.针刺结合火龙灸法治疗肾虚督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针刺研究, 2016, 41(4):343-346.
[8]薛相虎, 王昊, 阎小萍.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性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急症, 2009,18(8):1254-1255.
[9]卢露.补肾通络汤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10]余鹏.补肾强督治偻汤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医药, 2016(4):0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