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寄生虫防治手段分析
2018-01-18冯虎张洪智
冯虎 张洪智
(四川省苍溪县白山乡畜牧兽医站 628431)
1 猪场寄生虫病危害
我国养猪业发展十分迅速,养猪户对猪病预防意识也逐渐提高,很多对猪场危害巨大的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寄生虫病目前还经常被忽略,寄生虫病能影响猪只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造成经济损失。患有寄生虫病的猪只饲料转化率降低,出栏时间延长。情况严重的还能使猪只发病,导致死亡,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寄生虫病对猪肉的品质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还有可能威胁人民健康。寄生虫不同于传染性疾病,发病急、临床症状显著、很容易被养殖人员发现,寄生虫病尤其是体内寄生虫,患病猪只表现出的症状通常是食欲下降、生长发育速度减慢等,不易被察觉,容易被忽视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此外,长期感染寄生虫的母猪容易出现空怀、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现象,甚至导致母猪死亡或失去繁殖性能[1]。
2 猪场寄生虫种类
感染猪只的寄生虫包括消化道寄生虫、呼吸道寄生虫、泌尿道寄生虫、皮肤内寄生虫及全身性寄生虫。
2.1 消化道寄生虫
寄生在猪只小肠、大肠、胃内的寄生虫被称为消化道寄生虫。例如猪圆线虫、蛔虫、姜片吸虫、蛭形巨吻棘头虫、鞭虫、隐孢子虫和猪等孢球虫等寄生于猪的小肠内。其中,对猪只危害最为严重的是猪蛔虫,感染率高、猪只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鞭虫、结节虫寄生在猪的大肠内,其中结肠小袋纤毛虫能通过猪只使人感染,胃圆线虫寄生在猪只胃内。
2.2 呼吸道寄生虫
主要危害猪只的呼吸道寄生虫是肺线虫,在猪只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中寄生。在散养和放养的猪群中感染率较高。感染的猪只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喘气等。此外,蛔虫和肾虫的幼虫能在猪只体内游移至肺脏部位,影响呼吸道健康。
2.3 泌尿道寄生虫
在猪只肾脏内寄生虫能导致育肥猪无法正常行走,腰背部无力,好像有重物压倒。患病猪逐渐消瘦,腹水,生长发育减缓甚至停止。
2.4 皮肤内寄生虫
皮肤内寄生虫寄生在猪只体表或皮肤内。常见的有猪疥螨、蠕形螨和血虱。其中猪疥螨是养猪生产中最常见的寄生虫,散养猪群中发病率更高。常感染母猪和种公猪,能通过母猪传染给仔猪,影响仔猪窝重,甚至造成仔猪死亡。患病猪皮肤多部位有病灶结痂化脓。
2.5 全身性寄生虫
猪旋毛虫、囊虫、猪肉孢子虫和弓形虫属于猪只全身性寄生虫,虽然发病率较低,但能感染人,需加强重视。
3 猪场寄生虫病的防治手段分析
随着养猪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及猪场疾病防控技术的不断推广,很多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但伴随而来的是猪群饲养密度增大,猪舍封闭,自然光照时间短及通风不良等问题,这就给寄生虫在猪场中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预防寄生虫之前要充分了解寄生虫的生理特点,学习寄生虫的有效控制方法,干扰寄生虫卵的发育和成熟。
3.1 制定合理的驱虫程序
驱虫药物的使用能有效终止寄生虫的感染周期。首先需要调查清楚,猪场寄生虫感染情况,对猪场内的寄生虫进行检测,了解污染猪场寄生虫的种类,并根据对猪场危害的严重程度排序,选出防控优先级,以此来制定寄生虫的驱除和预防程序。如果检测结果显示猪场内寄生虫存在率和感染率都很低,根据季节和区域特点选择预防方案。如果猪场已被寄生虫污染,从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开始着手驱虫,逐渐净化猪场。日常管理中定期驱虫,消除和控制寄生虫对猪只的危害。
驱虫程序可参考如下: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对种母猪、公猪进行驱虫,采取拌料形式投药,连续驱虫7d;对猪只体表喷雾预防皮肤寄生虫。在仔猪20kg时,驱虫药物拌料预防,连续7d[2]。
3.2 科学的使用驱虫药物
可以使用的驱虫药物有硝氯酚、左旋咪唑、敌百虫、丙硫咪唑、芬苯哒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散养或放养的猪只感染率高,可以配合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或者拌料预防,对预防线虫的感染有较好效果。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用量。普通预防和轻微病症治疗通常使用拌料方式,注射驱虫药物容易引起猪只应激,造成其他疾病发生。驱虫药物的使用应有针对性,并且时常更换。
3.3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猪场和猪舍的环境卫生工作,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营养,提高猪只抵抗力,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防止外界寄生虫侵袭猪场,做好灭鼠、灭蚊、防鸟等工作,减少外来动物携带寄生虫进入猪场,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综合防治猪只寄生虫病,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及时淘汰久治不愈的隐性带毒猪,全方位减少或清除猪只感染寄生虫的机会;采用综合性防护措施保护易感猪只。
3.4 强化检疫
强化猪场的疾病检疫,尤其是对新引进猪只的检疫。规范实验室检疫流程,对引进的猪只进行详细的健康检查,选择可靠的猪场购买种猪,对购入的猪要登记并上报,隔离饲养一个月,定期检测寄生虫和其他疾病的情况,符合引进要求,确保健康无病的才能与猪场中原有猪只混群饲养,严格检疫程序能有效的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而达到保护易感猪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