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疱口炎病毒感染临床症状与防治建议
2018-01-18马守菊山东省邹平县畜牧兽医局256200
马守菊 (山东省邹平县畜牧兽医局 256200)
水疱口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感染该病毒的患病猪会表现出口腔黏膜、鼻子、乳头以及冠状带等处出现明显水疱的临床症状,每年的8~10月为该病的高发期,对猪只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并且能够传染给人,因此,在养猪生产中,对水疱性口炎病毒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1 猪水疱口炎病毒感染病原学分析
水疱口炎病毒与狂犬病毒都属于弹状病毒科。水疱口炎病毒归属于水疱病毒属,而狂犬病毒归属于狂犬病毒属,这类病毒粒子呈子弹状,直径为65~185nm,病毒粒子由来源于宿主的质膜、磷质外壳和最内层的核糖核蛋白核心组成。病毒经过对细胞吸附、侵入及脱壳过程后,可在被感染细胞胞质内进行病毒复制。病毒通过RNA依赖性RNA聚合酶转录病毒基因组的mRNA。病毒基因组编码5个主要的结构蛋白,分别为核衣壳蛋白、磷蛋白、基质蛋白、糖蛋白与大聚合酶[1]。同一病毒属内病毒的基因组有一定的差异,水疱性口炎病毒造成水疱性口炎病。历史上关于该病的报道可追溯到19世纪,第一次分离到病毒株是1925年在美国新泽西州,次年在印第安纳州也有分离到该毒株。这些分离株血清学上关系较远,由此而分为不同血清型:新泽西型水疱口炎病毒与印第安纳型水疱口炎病毒。两种血清型的病毒都可对家畜造成病理损伤,但只有新泽西型水疱口炎病毒可使猪染病。此外,在南美洲有两种亚型的水疱口炎病毒可在畜群中流行。水疱口炎病毒可在多种细胞系中增殖。
人类对水疱口炎病毒易感,直接接触与气溶胶都是该病的传播方式。临床症状包括类似流行性感冒与口疱样症状,潜伏期为1~2d。对于在工作中接触活的水疱口炎病毒、处理可能带有水疱口炎病毒的诊断样品或动物的人员,应该针对水疱口炎病毒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2 猪水疱口炎病毒感染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水疱性口炎以高热为基本特征,猪只感染后24~72h内会在口腔黏膜、鼻子、乳头及冠状带等处出现明显的水疱。不同部位的多处病变能在同一只猪身上发生。典型病例显示感染初期较小区域会出现针尖样有边缘的白色凸起,之后迅速转变为浅灰红色的水疱,如果多个水疱较为接近则可能合并为一个较大的水疱。水疱通常在形成1~2d后破裂,流出淡黄色富含病毒的液体。染病猪只表皮可能被大范围侵袭,出现溃疡以及结痂。在严重病例身上可能出现舌部上皮脱落,严重的蹄部冠状带病变,可能会导致蹄壳脱落。如果水疱破裂部位没有继发感染,则通常会在1~2周内完成自我修复。口腔内出现过多的唾液通常可作为病症的初兆,也可能是发病期仅能观察到的症状。口腔病变产生的疼痛通常会导致动物厌食与消瘦。常见蹄部感染而导致跛行的现象。
猪只感染水疱性口炎的潜伏期通常为1~3d。发病率较高,能达到90%,但死亡率较低。水疱性口炎是一种自我限制性疾病,动物感染该病后如果没有继发感染其他病症,通常会在2~3周内康复。
3 猪水疱口炎病毒感染诊断分析
临床上一般无法区分猪水疱性口炎、口蹄疫、猪水疱病与猪水疱疹。因此,很有必要将临床样品收集并上交以进行实验室诊断。可使用排除法排查感染性的病因,包括口蹄疫、猪水疱病、猪水疱疹、海洋杯状病毒、猪细小病毒、肠病毒以及猪痘。此外,非感染性的病因包括化学物品与高温引起的灼伤、饲喂过程中误伤,毒素、植物芒及光敏作用造成的外伤。供检测病毒的临床样品包括水疱液、崩解水疱邻近组织、活体检查组织以及棉拭子。为了保证样品中病毒的活性,应将样品保存至4℃环境的容器中,转移至实验室诊断的过程中应置于冰袋上。注意不要冰冻样品,否则会影响到对病毒的检测。
病毒分离、补体结合试验、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都可用于检测病毒或病毒核酸。病毒分离试验可以使用传代细胞系、鸡胚及小鼠。如果接种的水疱口炎病毒的病毒滴度较高,则可在接种后24h内被检测到,如果以较低滴度存在可在7d内检测到。
使用病毒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血清中的抗体。人工感染牛的血清在数年内使用病毒中和试验仍可检测到抗体存在,而自然感染马的血清使用病毒中和试验与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都可检测到抗体存在。补体结合试验通常只能检测到数月内的抗体反应。较之补体结合试验与病毒中和试验,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能检测到更早期人工感染的小牛与小马体内血清中的抗体。由于动物体内抗体存在时间较长,为了建立水疱口炎病毒感染模型,需要在动物感染后第7天,即抗体滴度升高到最低值的4倍时采集双份血清。
4 猪水疱口炎病毒感染免疫机理
感染水疱口炎病毒的猪只其免疫反应受病毒血清型、感染方式与途径以及样品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猪只感染水疱口炎病毒后最早可在第5天检测到血清转化。抗体的形成与病毒逃逸能力的下降有关联。人工感染猪的样品在血清转化之前就检测到了病毒存在,其中部分猪只在检测到病毒前就出现了血清转化。人工感染VSV的动物间隔49~77d使用同源病毒进行二次人工感染,没有散毒,抗体反应也未见变化[2]。而动物在二次感染异源病毒后,其血清学反应与散毒情况则出现了不同。相反,田间试验显示动物在有中和抗体存在的情况下二次感染同源病毒后仍然无法被保护。在被感染母猪所产仔猪的血清中可检测到母源抗体。母源抗体在3月龄时仍可被检测到,而在7月龄时则检测不到[3]。
5 猪水疱口炎病毒感染预防和控制
一旦发现猪只有水疱性口炎症状,需要立即将猪只与相关器具隔离,直至对该病确诊方可进行下一步动作,同时需要立即通知相关的动物卫生机构,及时控制住病情,防止危害扩大。对于大多数感染猪只的治疗效果都不甚明显,除了缓和疗法,比如饲喂较软的饲料与提供舒适的垫料,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案。为了预防治疗细菌的继发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但应该充分考虑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对于水疱损伤部位则建议使用局部抗菌药物进行处理,清理水疱表面,以减少继发感染的风险,并且能加速自我修复进程。由于新泽西型水疱口炎病毒在猪只之间非常容易通过接触传播,所以感染猪以及可能与之接触过的猪都需要进行隔离,将一切可能的传染源控制住,将猪只之间接触传播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对感染猪接触过的饲养器具、交通工具以及环境设施等都需要进行消毒。预防该病的措施还包括对昆虫等传染媒介的控制,在昆虫采食活动高峰期将猪只留在舍内,完善生物安全条例,进行封闭式管理,避免从感染猪水疱口炎病毒的农场迁移设备、人员及动物,也不能都患病区参观交流以及引进猪只。必要时期可以应用苄氯菊酯及其类似成分的驱虫剂,以减少猪舍内的昆虫。在一些呈地方流行性的国家和地区,已有相应灭活疫苗的使用,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能够预防猪水疱口炎病毒的感染。
6 讨论
猪水疱口炎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治疗方案,因此,对该病的预防就十分关键,日常饲养中应该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猪只与传染源间的接触、切断传播途径,并完善生物安全条例以最大限度的控制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