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PICC规范化护理操作对置管后静脉炎发病率的影响

2018-01-18王凤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6期
关键词:置管静脉炎无菌

王凤威

PICC置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 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 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 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 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1]。因此对于恶性肿瘤需要长期化疗患者来说, PICC置管是常选择的输液途径。但是由于PICC置管可能存在局部感染, 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分析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 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PICC规范化护理操作, 结果显示其能够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本院内科实施PICC置管输液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56~74岁, 平均年龄(56.70±5.87)岁;其中肝癌18例, 结肠癌17例, 直肠癌25例, 胃癌24例。根据患者入院病例号利用完全随机法分成常规组和施护组, 每组42例。常规组男24例, 女18例;年龄56~73岁, 平均年龄(55.80±5.74)岁;其中肝癌8例, 结肠癌9例, 直肠癌14例,胃癌11例 。施护组男20例, 女22例;年龄56~74岁, 平均年龄(57.70±5.48)岁;其中肝癌10例, 结肠癌8例, 直肠癌11例, 胃癌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内容包括:每间隔24 h进行穿刺部位局部换药, 避免局部发生感染和渗血。每间隔5 d左右更换一次敷料, 如穿刺部位存在局部感染、敷料松动、局部皮肤红肿热痛要缩短辅料更换时间间隔。注意无菌操作流程, 注意保护导管防止脱管事件的发生。每次操作前后要对肝素帽进行常规消毒, 并做好冲管操作, 避免发生堵管事件。

1.2.2施护组 患者采用PICC规范化护理操作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选择静脉相对直、粗、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2]。建立PICC置管风险事件防范预案[3]。②规范操作流程, 穿刺时由操作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避免反复进行穿刺操作, 严格无菌原则, 准备专用PICC换药包, 佩戴无菌手套, 铺无菌方巾做好无菌防护, 并利用用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及PICC接头。要求消毒范围直接应达20 cm, 左右。在更换过程中注意无菌原则接触。穿刺成功后选着使用云南白药加压包扎止血做好局部预防性感染措施。③分析静脉炎的发生原因施加相应护理对策。目前静脉炎主要包括机械性导管刺激、化疗药物血管内化学刺激, 以及患者因精神紧张造成血管收缩而引起的疼痛。因此采用预防性措施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选择红外热疗治疗仪, 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进行照射, 一般温度在45℃左右, 2次/d, 持续30 min/次。完成照射后给予常规消毒。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静脉炎发病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置管后发生静脉炎8例, 静脉炎发病率为19.0%;施护组置管后发生静脉炎1例, 静脉炎发病率为2.4%。施护组置管后静脉炎发病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4], 由于常规静脉化疗期间需要使用大剂量且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 同时由于化疗用药周期较长, 所以对患者来说毒副作用较重, 而采用PICC置管给药途径, 因为PICC置管在临床使用中具有如下优点[5]:①由于穿刺点位于外周表浅静脉, 因此不会出现血气胸、大血管穿孔、感染、空气栓塞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②减少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操作方法简捷易行, 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可直接在病房操作。③PICC导管材料由特殊聚胺酯制成, 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顺应性, 导管非常柔软, 不宜折断, 因此在体内能够留置长达1年左右时间, 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6]。④导管可直接进入上腔静脉, 此处血流量大, 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组织疼痛、坏死、静脉炎等。⑤早期进行置管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静脉损伤, 确保化疗过程中能有良好的静脉通道, 顺利完成化疗[7-9]。目前已成为危重病和化疗患者长期静脉营养支持及用药的一条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静脉通路。但是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由于操作流程不规范、护士责任心不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的触碰, 都有增加PICC置管风险事件的发生, 如穿刺局部感染、导管堵塞、血管静脉炎、导管脱落或断裂等[10]。本文通过建立规范的PICC置管护理内容, 通过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加强PICC规范化护理操作, 能够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PICC作为临床肿瘤化疗输液常选择的给药途径, 给临床护理工作中带来了方便, 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 如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破裂等。加强PICC规范化护理, 能够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 宋葵, 戴雪松.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 , 2007, 42(8):742-745.

[2] 罗奕.贵要静脉与头静脉行PICC置管的对比分析.湖南中医药导报 , 2004, 10(1):25-26.

[3] 彭文.PICC置管护理现状研究进展.中国医药导刊, 2011,13(3):513-514.

[4] 王春妹.护理操作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护理研究,2004, 18(6):1099-1100.

[5]叶中慧.PICC置管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5):452-453.

[6]朱石洁, 卢向莉, 崔春梅, 等.PICC置管用于大剂量静脉化疗的观察及护理.现代护理, 2002, 8(7):502-503.

[7] 谭冬梅.置管专项护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血栓及微血栓形成的影响.血栓与止血学, 2016, 22(4):441-443.

[8] 陈海红.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后对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及患者焦虑程度评价.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16):2439-2441.

[9] 周国莉.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术后术肢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现代实用医学, 2010, 22(2):221-222.

[10] 魏玉涛, 贾志强, 魏玉莲, 等.静脉保护护理对PICC置管白血病患儿静脉炎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0):138-140.

猜你喜欢

置管静脉炎无菌
血液滤过患儿置管后短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