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1-18裴绣萍
裴绣萍
小儿手足口病属于常见传染病, 其是因柯萨奇病毒[1]与肠道病毒导致的, 通常患儿的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足部、手部与口腔等部位有黏膜疱疹, 破溃后易导致溃疡, 使患儿食欲减退, 病情进展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无菌性脑膜炎[2]及心肌炎等并发症, 尽快采取措施治疗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小, 治疗配合度低, 因此辅助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其能够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进而增强治疗的效果[3,4]。现探析本院在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两种护理措施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均经临床诊断明确为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与B组, 每组50例。A组女23例, 男27例;平均年龄(3.35±1.08)岁。B组女25例, 男25例;平均年龄(3.49±1.2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A组 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患儿病情状况;遵医嘱指导患儿用药, 密切观察患儿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指导患儿饮食, 做好其口腔护理;对家属开展疾病健康宣教工作,教会其基本的护理技巧。
1.2.2B组 患儿采用循证护理。首先对手足口病临床护理的难点予以循证问题分析;其后通过分析的结果, 将问题解决的关键找出, 明确护理中应及时解决的问题与护理的重点, 以便于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最后通过循证观察, 查阅文献或检索网络资料, 通过资料的全面搜集以获得循证支持,分析相关资料与调查数据, 明确其临床实用性和真实性, 对于存在的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本研究针对性近些年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的有效措施展开总结, 以此开展循证护理,具体如下。①病情观察:因病毒可累及患儿的心脏和脑, 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状态, 及时告知医生患儿病情情况, 并与其密切配合及时处理。重点观察患儿呼吸、心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咽痛、咳嗽及流涕等呼吸系统指标;肌张力、惊厥、头痛与神经状况等神经系统指标[5]。②消毒隔离:将同种病例收住于同一病房, 维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新鲜, 保持合适的湿度及温度, 每日定期开窗通风。应用含氯消毒剂对患儿接触到的桌面、床栏等进行擦拭, 小件物品(玩具等)可浸泡15 min, 其后应用清水清洗, 2次/d, 随时消毒污染;地面受到排泄物污染时, 可应用漂白粉覆盖, 待1 h后再清理;患儿被单与衣物均做好消毒措施;护理人员应当加强手部卫生;对探视人员及次数予以适当限制。③皮肤护理:指导患儿穿着宽松且柔软的衣物, 维持皮疹与周围皮肤干燥清洁;勤剪指甲, 以免将皮疹抓破, 或者带上手足套, 对患儿下床活动尽量限制。避免患儿应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的物品, 以免加重病情。④口腔黏膜护理:提高对患儿口腔卫生护理的重视, 进食前后可给予温开水漱口, 有效预防细菌感染;镇痛或消炎破溃部位, 以促进溃疡愈合;加强对溃疡及糜烂部位愈合情况的观察[6]。⑤针对性护理:通常患儿会出现发热或者低中度热等情况, 护理人员应及时引导患儿饮用温开水;对于体温>38.5℃的患儿, 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如有必要可遵医嘱给予小儿退热药[7]。⑥健康教育:向患儿家属告知手足口病为婴幼儿时期传染性疾病, 属于常见病, 治疗痊愈后有再次感染发病的可能性, 因此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日常生活中帮助儿童养成科学的卫生习惯,定期消毒玩具;饭前便后及时洗手, 加强床单被褥及衣物的消毒工作, 保持充足的睡眠 , 补充充足的营养, 提高抗病能力。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疗效判定标准[3]:①痊愈:护理后手足白泡、发热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30 d内无复发;②好转:发热控制良好, 手足白泡接近消失;咳嗽症状明显减轻;③进步:发热有所缓解, 手足白泡改善显著, 咳嗽有所减轻, 病情反复, 需接受进一步干预;④无效:护理前后病情未出现明显改善或者病情加重[8]。总有效率=(痊愈+好转+进步)/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A组痊愈26例, 好转12例,进步5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6%;B组痊愈34例, 好转13例, 进步2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8%。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3, P=0.0270<0.05)。
2.2两组患儿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A组溃疡愈合时间为(3.14±1.57)d, 住院时间为(7.59±1.47)d;B组溃疡愈合时间为(2.06±1.15)d, 住院时间为(5.46±1.51)d。B组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41、7.1470, P=0.0002、0.0000<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易流行于春夏季节, 具有传播快以及传染性强等特点, 若不采取手段予以控制, 极可能在短期内引起大流行。大部分的手足口病患儿有良好的预后, 能够自然痊愈,部分患儿出现并发症后会引起循环衰竭、脑脊髓膜炎以及脑炎等病症, 对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9,10]。
循证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 为常规护理的优化与补充,能够在总结原有的护理措施的前提下, 优化护理方法, 明确可靠的护理措施, 确保护理干预工作开展的有序性。研究结果显示B组总有效率为98%, 高于A组的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3, P=0.0270<0.05), 提示循证护理更有利于改善患儿病情;B组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41、7.1470, P=0.0002、0.0000<0.05),进一步提示循证护理的实施在控制患儿病情、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有重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应用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可及时改善患儿病情症状, 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建议进一步推广。
[1] 宋凤美.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13):125-129.
[2] 黄敏.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0):138-140.
[3] 伍中华.舒适护理模式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0):214-215.
[4] 曹莉.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8):222-223.
[5] 汤文辉.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中外医学研究, 2014(6):118-119.
[6] 岑宝兴.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 38(4):139-140.
[7] 华珍.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母婴世界 , 2015(10):362.
[8] 张笃春.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医学信息 , 2015(34):185-186.
[9] 冯亚婷, 赵淑玲.浅谈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河南中医, 2014(b11):518.
[10] 王婉芳.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中的效果对比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15(20):2849-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