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6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在预防尿路逆行性感染中的护理体会

2018-01-18王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6期
关键词:尿道口尿管尿路感染

王丹

留置导尿管法是临床中对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常用的导尿方案, 也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诊疗手段, 特别是对于各种急性危重患者, 导尿术是护理工作中常操作的护理内容[1]。留置导尿管法主要施护的目的是准确记录危重患者的尿量、尿比重以及自主排尿困难者引起尿潴留的发生。由于导尿管属于异物留置体内, 因此常因患者自身或术中操作不当, 导致尿道损伤或尿液外渗, 且由于长期留置导管易引起尿路逆行性感染的发生, 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带来不必要的治疗负担[2-4]。本文通过针对96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建立预防性护理方案, 结果无一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尿路逆行性感染。现将具体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行留置导尿管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4例, 女52例;年龄35~77岁, 平均年龄(43.5±11.2)岁;其中缺血性脑梗死患者21例, 脑出血30例, 有机磷中毒6例, 外科手术需留置导尿管30例, 外伤性损伤致排尿功能障碍9例。导尿管留置时间最长1个月, 最短3 d, 平均导尿管留置时间(14.5±5.3)d。留置导尿管前均无既往尿路感染病史。

1.2方法

1.2.1总结引起尿路逆行性感染的原因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泌尿系统具有自洁功能及抑菌屏障功能, 具体机制包括:①能够通过正常的尿液排泄, 依靠尿液的冲刷作用, 防止细菌逆流进入上行尿路;②尿道、膀胱壁正常黏膜层具有抗菌作用, 能够防止细菌粘附黏膜层引起炎症反应;③尿液的pH值以及男性前列腺分泌的前列腺液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但是对于女性来说, 由于尿道具有短、宽、直的解剖结构特点, 女性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要高于男性[5,6]。因此分析尿路逆行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①由于正常排尿功能损失, 造成尿液对尿道冲洗作用降低, 使得细菌逆行上行尿道的可能性加大;②对留置导尿管法技术操作不熟练, 对尿道解剖结构及走形不清楚, 现在导管直径过大, 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暴力型操作损伤, 造成尿道黏膜损伤, 进而破坏黏膜的屏障作用;③导尿管的尿道口周围细菌侵入, 特别是女性患者由于尿道口距离肛门、阴道口较近增加了细菌感染逆行的几率。

1.2.2针对原因建立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方案 通过定期组织院内护理培训, 加强护理工作人员对留置导尿管的操作流程熟练度。强调在每次操作过程中, 要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以轻柔的动作进行插入, 避免暴力操作,造成导管头部对尿道黏膜的机械性损伤。建立留置导管法操作质量级评分标准, 具体内容包括:①操作准备:操作人员是否洗手、戴帽子口罩, 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治疗目的以及外阴的清洁护理内容。用品准备, 常规导尿护理用品具体包括棉签、消毒液、成人护理垫、一次性无菌导尿包, 带标识导尿管等。②操作流程:术者站于患者右侧, 协助患者做好个人隐私包括, 暴露外阴, 打开导尿包, 将护理垫置于臀下, 左手戴手套, 进行初步消毒, 女性患者操作内容:初步消毒:由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尿道口(由外向内、由上而下)每个棉球单方向操作一次不能返回消毒。取内消毒包, 戴手套;铺孔巾;暴露会阴, 连接引流袋, 润滑尿管前段;再次消毒:固定小阴唇、消毒由尿道口-小阴唇-尿道口。一手持续固定小阴唇, 一手将尿管出入尿道4~6 cm, 见尿液再插入5~7 cm, 注入10~15 ml生理盐水于气囊, 轻拉尿管证实固定稳妥。男性患者操作内容包括:初步消毒:由阴阜-阴茎-阴囊-左手用纱布包裹阴茎, 暴露冠状沟及尿道口-棉球自尿道口向外旋转消毒, 注意对暴皮及冠状沟的消毒清洗。取内消毒包, 戴手套, 铺孔巾, 润滑尿管前段,连接引流袋。再次消毒:用纱布包裹阴茎, 提起阴茎与腹壁呈60°夹角, 暴露尿道口, 消毒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左手持续固定, 右手用血管钳持尿道插入尿道20~22 cm,见尿液再插入5~7 cm, 注入10~15 ml生理盐水于气囊, 再次插尿管入膀胱, 轻拉尿管以证实固定稳妥。妥善固定外部导管,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整理物品, 记录操作流程。③留置导尿管操作质量评价:是否严格按上述流程操作,是否手法熟练, 是否引流通畅固定良好, 是否与患者有效沟通、为患者提供关爱护理与舒适护理, 是否物品整理齐备处理规范。

2 结果

96例患者无一例因留置导尿管而引起尿路逆行性感染发生。

3 讨论

留置导尿管法是日常护理工作者最为常见的操作护理技术, 特别是在急诊或抢救危重患者中, 留置导尿管法经常被使用, 由于导尿管长期留置尿道内, 如果无菌操作不当或对预防感染的注视度不高, 容易造成逆行性尿路感染, 特别是女性患者由于尿道解剖结构和位置特点, 其逆行性感染的发生率更为常见。国内相关报道有提示, 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大约占医院感染的11.89%[7], 在国内院内获得性感染中占第三位, 国外占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第一位[8]。因此, 作为护理人员应加强医院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防范意识, 特别是在操作留置导尿管法时, 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 尽量减少导尿管的留置时间, 以减少逆行性感染的发生率。本文通过整理分析以往相关文献资料, 分析尿路逆行性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细菌沿导尿管逆行性进入泌尿系统而导致上行感染[9,10]。因此作者认为, 在预防尿路感染的最有效方案是在护理操作过程中,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法的使用指征,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通过建立完整的护理方案, 提高预防感染的防范意识, 有效将留置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甚至避免感染的发生。

[1] 吕少娜.100 例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体会.医药前沿, 2015,5(13):387-388.

[2] 谢淑平, 吴换好.留置导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9):1274-1275.

[3] 项燕燕.不同护理行为对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的影响观察.母婴世界 , 2015(18):69.

[4] 左琳.脑出血留置尿管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中外健康文摘 , 2012(51):222-223.

[5] 王玲, 袁雷, 黄劲华.老年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临床调查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9):4235-4236.

[6] 蔡露娟.循证护理在留置尿管病人预防尿路感染中的应用.全科护理 , 2012, 10(14):1258-1259.

[7] 罗美平.预防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系感染的护理体会.医学信息旬刊 , 2011, 24(9):4849-4850.

[8] 岳素琴, 张廷霞.医院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5):358.

[9] 涂欢涛, 何梅.护理干预对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27):93.

[10] 王建平, 赵敏, 成敏洁, 等.循证护理预防长期留置导尿老年男性患者尿路感染的价值.西部中医药, 2014(11):148-150.

猜你喜欢

尿道口尿管尿路感染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什么是处女膜病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PRN喷洒抗菌膜预防男性尿道口出血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