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研究
2018-01-18倪智妍
倪智妍
急性脑梗死发病急骤, 预后较差, 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 而早期的脑血流改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基础, 因此对本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脑血流的影响程度是疗效评估的重要参考方面[1,2]。临床中对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研究多见, 其中关于依达拉奉用于本类患者的效果研究占比较高,但是关于本药对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研究少见[3]。本文就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本院诊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7例;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62.2±7.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15.0 h,平均时间(6.8±2.8)h;病灶部位:基底节部位26例, 其他部位1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 女15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6±7.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16.0 h, 平均时间(6.9±13.1)h;病灶部位:基底节部位25例, 其他部位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及病灶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治疗, 给予患者溶栓、降低颅内压及脑水肿、改善循环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 依达拉奉3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 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NIHSS评分及脑血流参数。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参数, 主要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探头频率为10 MHz, 检测指标为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NIHSS评分是有效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有效评分标准, 本标准包括12个评估方面, 评分范围为0~45分, 分值越高则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为明显[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 对照组NIHSS评分为 (18.22±2.97)分, 观察组为(18.35±3.03)分;治疗后1周, 对照组NIHSS评分为(12.65±1.95)分, 观察组为(9.24±1.35)分;治疗后2周, 对照组NIHSS评分为(8.98±1.20)分, 观察组为(6.23±0.87)分。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 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比较 治疗前, 对照组大脑中动脉 Vs、Vd、PI、RI水平分别为 (71.31±5.24)cm/s、(28.26±2.34)cm/s、(0.71±0.06)、(0.80±0.07), 观察组分别为(71.25±5.30)cm/s、(28.30±2.26)cm/s、(0.72±0.05)、(0.81±0.06);治疗后1周, 对照组大脑中动脉Vs、Vd、PI、RI水平分别为 (75.26±6.03)cm/s、(29.46±2.60)cm/s、(0.80±0.07)、(0.73±0.05), 观察组别为 (79.97±6.42)cm/s、(33.24±3.05)cm/s、(0.95±0.10)、(0.52±0.03)。治疗后2周, 对照组大脑中动脉Vs、Vd、PI、RI水平分别为 (77.92±6.28)cm/s、(32.25±3.17)cm/s、(0.91±0.09)、(0.60±0.04), 观察组分别为 (82.86±7.05)cm/s、(35.46±3.66)cm/s、(1.03±0.13)、(0.48±0.0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 观察组脑血流参数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率不断升高,因此与本病诊治及其他方面相关的研究均多见。急性脑梗死患者除表现出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的指标外, 脑血流参数也处于相对较差的方面, 且是临床急需改善的方面[5-7]。临床中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药物种类较多, 其中依达拉奉是效果较好的一类药物, 关于本药改善患者各方面状态的研究多见,但是对于脑血流参数的细致改善研究则极为不足[8-10]。本文就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显示, 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的效果显著好于单用常规治疗的患者, 表现为治疗后NIHSS评分及脑血流参数均持续改善, 说明其对于患者的神经受损及脑血供改善作用均较好, 这与依达拉奉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对血管内皮损伤的改善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较为积极,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蔡松泉, 张慧君.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 4(19):91-92.
[2]杨琴, 王天书, 牛瑞娜.125例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33(3):190-191.
[3]李龙珠, 刘家军, 张梅, 等.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局部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影响.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6, 18(2):182-184.
[4] 时新艳, 高明.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重庆医学, 2013(35):4324-4326.
[5] 李忠音, 张军.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河北医学, 2015(1):122-125.
[6] 李晓华, 崔玉惠, 张静.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国老年学, 2013, 33(7):1650-1651.
[7] 刘世朋, 王淼.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10(16):120-121.
[8] 陈冬丽.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脑血流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116-117.
[9] 陆云南, 马涛, 许虹.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 34(6):36.
[10] 徐兴才.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4):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