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筋膜挛缩症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8-01-18王佳欢赵世真
刘 雨,王佳欢,谢 琰,赵世真
(中日友好医院 骨科,北京 100029)
臀筋膜挛缩又称肌纤维化,是指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畸形和屈曲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蹲、坐及行走的异常姿态和步态[1]。临床查体时可以在臀大肌外上1/4处见一皮肤凹陷,可摸到与臀大肌纤维走向一致的硬而韧的束带。患者站立时双下肢轻度外旋,双足不能完全并拢;下蹲时双髋呈外展外旋姿势。大多数患者因幼儿时期臀部反复多次肌肉注射刺激性药物。X线检查一般无法确诊,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臀部外观、行走步态及专科检查。若双4字实验(+)、Ober征(+)、Thomas征(-)即可确诊。我们对7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臀筋膜挛缩患者7例,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20~45岁。既往均有幼时反复肌肉注射史,病程10~40年。患者多因自身形象紊乱、影响日常生活来院就诊。
2 手术方式
7例患者均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关节镜下行臀筋膜挛缩带切断术,该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利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此术式护理重点在于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及出院后持续的功能锻炼的指导。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详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面部表情,给予相应符合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心理护理不仅仅只针对患者,也应该对患者家属进行动态的心理评估,强调家属正面性鼓励对患者的重要性。(2)生活护理:由于患者自理能力受限,护士应协助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如洗漱、上厕所等;进行防跌倒、坠床的宣教,如留陪住人员、备防滑鞋、床挡保护、保持病区地面的干燥等;进行预防压疮的宣教,要做到六洁四无,必要时给与骨隆突处贴膜保护,定时翻身等。(3)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踝泵锻炼(简述);下地走路需扶拐或助行器时,保持三点一面,维持平衡、避免患肢负重。(4)遵医嘱完成术前常规检查,如抽血、X线、心电图等。(5)患者疼痛时遵医嘱给予泰勒宁、乐松、洛芬待因等药物口服,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疼痛。(6)遵医嘱进行术区皮肤准备及饮食指导。
3.2 术后护理
(1)患者安返病房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肢的伤口情况,双下肢的足趾感觉、运动、皮温及血运情况。(2)疼痛护理。常规给0.9%NS 100ml+凯纷100mg静脉点滴;可进食后给与泰勒宁、乐松、洛芬待因等口服药物止痛;若患者疼痛难忍,遵医嘱用杜冷丁或强痛定肌肉注射。(3)功能指导。回病房后,即可进行踝泵锻炼;用弹力绷带捆绑双下肢,置屈髋位。患者恢复感觉运动后,进行屈髋锻炼,方法如下:跷二郎腿,健侧腿伸直,以“4”字形式将患肢放在健侧腿近膝盖处,使膝盖接触床面;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腿伸直,患肢弯膝向头部拉伸到最大程度;患者取俯卧位时,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将患肢向后上方抬起。患者能下地进行功能锻炼时,双下肢伸直后双膝并拢下蹲。开始20~30下/次、2~3 次/d, 一直过渡到 100~150 下/次、10~15 次/d。目的是对臀肌进行牵拉锻炼,消除松解术后形成的残腔,减少出血,防止粘连。
3.3 出院护理
(1)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的食物。(2)药物指导:遵医嘱必要时口服止痛药物。(3)运动指导:为了防止肌肉的再次黏连,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4)定时复查。若患者感觉患处疼痛感加重,患肢肿胀明显或肌肉紧张、不易拉伸,应及时就诊。
3.4 护理结果评价
通过出院后电话随访,患者均表示患肢锻炼动作到位,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并且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及护理的满意度。但是,由于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功能锻炼监督不彻底,应在出院随访时重点强调功能锻炼及安全的重要性。因出院后不能面对面访谈患者或者被随访者不了解患者病情,资料有可能失真,影响评价结果。
[1]赵金廷,苏振炎,王付香.手术治疗成人臀筋膜挛缩症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