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病害肉及异常肉尸检疫鉴别与处理探述

2018-01-18王学成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畜牧兽医局3172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胴体猪只黄疸

王学成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畜牧兽医局 3172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视。屠宰检疫是动物检疫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其不但影响广大老百姓的餐桌安全,而且在防控人畜共患类疾病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文重点就关于生猪屠宰工作中的疫病检疫、异常肉尸鉴别与处理进行探究。

1 猪病害肉鉴别要点

1.1 淋巴结

正常猪只的胴体和内脏淋巴结在切开后表面多表现为灰白色。紧急屠宰猪与病死猪的胴体与内脏大多会出现异常肿胀现象,且切面也大多表现为暗红色,或是可观察到由于受到多种传染病影响而发生了一定的病理性改变,如猪瘟病淋巴结切面一般表现为类似于大理石一样的纹理。

1.2 胴体放血程度

健康猪只屠宰后往往不会发生放血不良情况,可观察到皮下脂肪呈明显白亮状,瘦肉呈现为鲜红或粉红色,脂肪与瘦肉组织均无任何渗液情况。而紧急屠宰的猪只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放血不良情况,肉质表现为暗红色没有明显光泽感,部分甚至还可观察到肌肉中的血管有血液渗出。尤其是病死猪放血不良情况将更加典型,瘦肉颜色多呈黑红色,肌肉血管充斥着大量血液。采用滤纸检测可发现滤纸完全被血液沾染,且一般会超出插入深度2.5mm左右,剥皮后的胴体表层可观察到类似于水滴一样的血液大量分布。

1.3 胴体表面病理变化

大部分传染性疾病均会在体表及皮下组织中产生严重的病理性改变,如猪瘟有可能会导致颈部与下腹处产生致密分布的出血点。健康猪只表层皮肤往往十分干净,若为病死猪只则表层皮肤常常会存在淤血斑或是尸斑,这主要是因为猪只在死亡后血液循环便会停止,血管当中的血液便会顺着血管网沉积到低下部位,导致高处血管血液流空而下部血液严重充血[2]。

2 常见猪病屠宰检疫鉴定与处理

2.1 猪瘟

这种猪病是猪瘟病毒引起的,有较强的传染性与高致死率。依据患病猪只在临床上的特征通常可进一步将其分成急性、慢性、迟发性3大类型。在开展生猪屠宰检疫时一般多以前两种为主,现分析如下。

2.1.1 急性猪瘟

患病猪耳根、下腹、股内侧等部位会产生多处出血点;淋巴结表现为大理石纹理,切面有大量脓液外渗;在浆膜、黏膜、喉头和膀胱内膜等部位均可观察到类似于针尖状的出血点;脾脏外缘处有梗死现象,扁桃体异常肿胀且存在炎症现象;部分软骨可能存在出血情况。

2.1.2 慢性猪瘟

患病猪只在具有急性猪瘟的各项病理性特点以外,同时在结肠内膜、回盲瓣等部位同时还可发现有中部内陷,外缘异常突起肿胀的现象,尤其是肿胀处的中心点部位颜色呈黑褐色。

2.2 猪肺疫

这一种猪病情况的发生是因感染了巴氏杆菌导致的。在屠宰以后的检疫环节往往会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性肺炎特征。将猪开膛后可观察到其胸腔和肺部完全粘连于一处,且在这两处部位同时还存在有纤维物及脓液,肺部也存在着一定的似肝病变现象,附近还常常会有水肿及气肿现象,而气管和支气管本身也会产生出大量黏性液体。

针对各种所检查出的猪病害肉与产品,需依据 《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生产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2006)》(以下简称规程)及时予以销毁[3]。当前所采取的销毁方式多以焚烧为主,按规定要求需当日完成处理,且在处理后还需对屠宰场采取全面消毒。

3 异常肉尸检验与处理

异常肉尸的产生多是与腐败变质、色素代谢及病理因素有关。现针对黄疸肉与黄脂肉的检验与处理展开具体分析。

3.1 黄疸

这种异常肉尸的出现多是因为感染疾病而导致胆汁代谢与排泄出现异常,并促使血液与组织液内的胆红素水平严重过量,致使全身组织成为黄色状。其致病因多是由于中毒、溶血、传染病等因素。通过对肉尸开展解剖检验可发现黏膜、皮下脂肪、组织液、关节液与内脏等部位均表现为黄色样状。且对于肉尸安放的时间越长,胴体本身的颜色也会变得越来越黄,且还将会出现明显异味。对于这一种异常肉尸在进行处理时同样需按照上述 《规程》中的相关要求及时采取销毁处理。

3.2 黄脂

这种肉是指肉尸脂肪呈黄色样状,且质地坚硬,部分肉尸可能会存在有一定的混浊现象,而其余组织则无明显异常表现。导致此种情况的发生多是因日常饲喂的饲料中以玉米为代表的天然色素含量较高所导致的。在处理此种肉尸时,由于其一般对正常食用不会造成影响,但若是程度较为严重可将黄脂部分去除再进行销售;对于存在有明显不良气味的肉尸则需依据上述 《规程》中的有关要求尽快进行销毁处理。

3.3 黄疸肉和黄脂肉的差异鉴定

(1)黄疸肉的颜色深度与其放置时间成正比;而黄脂肉在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会逐渐变淡,甚至会回归到正常颜色。

(2)采取实验室检验。取异常肉尸脂肪约2.5g,加入5ml氢氧化钠 (5%),加温至100℃煮1min,经过冷却后添加同等剂量乙醚,将其摇晃均匀,静置一段时间直到能观察出溶液出现分层现象。如果上层乙醚溶液未发生任何颜色改变,下层溶液呈黄绿色,即可判断为黄疸肉;若上层乙醚溶液呈黄色,而下层溶液未发生任何颜色改变则为判断为黄脂肉;上下层溶液均发生改变则可判断同时存在黄疸与黄脂[4]。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发展特点,在开展检疫工作时也经常会遭遇患病猪症状不明确,病理变化不典型等难题挑战。对于这一种现象应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系统性分析,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申请开展实验室鉴别诊断,以便能将猪病害肉控制在源头环节,保证市场供应猪肉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胴体猪只黄疸
猪胴体冷却降温特性及耗能分析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育肥肉牛屠宰率与活体、胴体价格之间的关系分析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