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疥螨病诊治
2018-01-18蹇东东
蹇东东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富荣镇动物卫生监督所 123100)
猪疥螨病以剧烈的痒觉为特征,病猪不安、食欲减少、饲料报酬下降,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疾病之一。饲养环境和管理条件较差容易发生本病。随着我国养猪业发展,许多规模化和集约化猪场的兴办,对猪疥螨的防治更具有经济意义。现将笔者在实践中摸索的诊治经验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 病原
猪疥螨成虫呈圆形,微黄白色,背面隆起,腹面扁平,长约0.5mm,成虫有4对粗短的腿,雌虫有两对腿末端为具柄吸盘,雄虫第一、二和四对腿末端为具柄吸盘。疥螨终生寄生,其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疥螨钻进宿主表皮挖凿隧道,并在遂道内发育繁殖。雄虫交配后死亡,雌虫在隧道内产卵。虫卵5d后孵出幼虫,幼虫蜕化为若虫并发育为成虫。全部发育过程均在表皮遂道内进行。从卵至成虫其全部生活史需8~22d。猪疥螨多寄生于耳廓内面,虫卵沉积于碎屑及耳道的分泌物内。
2 流行病学
健康猪可通过直接接触患猪或通过猪舍、用具和工作人员的携带而感染。仔猪易发生疥螨病,而且发病比较严重,随着年龄增长,症状减轻,但往往成为带螨猪而成为本病的感染源。母猪产仔后,通过直接接触传给仔猪。螨及虫卵离开畜体后的存活时间不超过3周。
3 症状
疥螨病症状是瘙痒、痂皮、皮炎、化脓等,患病母猪所产仔猪从生下来就出现间歇性擦痒现象。几周后则出现广泛性瘙痒。从感染至出现过敏现象,潜伏期为2~10周。病变最初发生在耳部,见耳部皮屑脱落,进而发展成水疱样,约5mm,以后相互融合。12~18周后多数病变消退,猪出现过敏性皮肤丘疹。丘疹多出现在臂部、肷部和腹部。痒感剧烈,常在猪舍墙、栏杆等处摩擦,造成出血,结缔组织增生和角质形成,局部脱毛。治疗不及时,病程延长,造成食欲下降、饲料利用率下降、贫血甚至死亡。
4 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即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要找到病原。方法是检查耳部癣痂,刮取耳部癣痂,装入试管中,加入10%NaOH溶液煮沸,待皮屑、痂皮、毛发等固体物大部分溶解后静置20min,用滴管吸取试管底部沉渣,滴至载玻片上,然后用低倍显微镜检查,可见到不同发育阶段的疥螨。
5 防治对策
5.1 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猪舍清洁卫生,保持通风和干燥,及时清理猪粪。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都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粪便应进行生物发酵,杀灭虫卵。
5.2 对新引进的种猪进行隔离驱虫
由于新引进的种猪可能携带疥螨病虫卵,在转入生产前应隔离驱虫。一般驱虫后10d,无异常状况才能进入生产区。
5.3 增强猪的抵抗力
在饲养过程中,仔猪要采用全价饲料足够能量,以保证其正常发育,提高抗病能力。育肥猪和种猪要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抵御幼虫侵袭。猪感染疥螨病应加强猪的隔离护理,做好猪体表消毒灭源工作,防止皮肤病的继发感染,避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5.4 定期驱虫
公猪每年至少驱虫2次,主要在每年的6月份和12月份各驱虫1次。繁殖母猪和后备母猪于配种前驱虫1次。断奶仔猪转猪后2周驱虫1次。在夏季猪体表绒毛脱落,天气干燥,阳光充足,大多数螨虫死亡,只有少数螨虫在耳壳、尾根、腹股沟等处潜伏,此时,加强驱虫效果较好。在潮湿和寒冷的季节加强体内外驱虫,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5.5 治疗
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按体重皮下注射1次。饲料中添加伊维菌素预混剂,连用7d。全群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可溶性粉,连续饮用3d以上。对发病猪只患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涂抹红霉素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