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羊布鲁氏杆菌病诊断与预防

2018-01-18王立杰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胎衣布病家畜

王立杰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梁镇畜牧办 123100)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简称“布病”。肉羊养殖经济效益可观,引起众多投资者的兴趣。但由于一些饲养户缺乏必要的分析考查和科学饲养技术,很多人未取得良好的预期。现将笔者在实践中摸索的诊断技术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 临床诊断

本病潜伏期为14~180d,怀孕母羊流产多发于妊娠后3~4个月,在流产前2~3d,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阴唇潮红肿胀,流出黄色黏液或血样黏性分泌物,流产胎儿多为弱胎或死胎。流产后阴道持续排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容易发生慢性子宫内膜炎,发情后屡配不孕。个别羊只还发生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和滑液囊炎引起的跛行。

2 病理学诊断

主要病变是流产胎儿呈败血症变化,胎衣胶样侵润。公羊化脓性坏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脾脏轻度肿大、充血、切面脾髓模糊不清。妊娠子宫化脓、坏死。全身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增生,淋巴小结数量增多,同时上皮样细胞增生,形成坏死增生性结节。肺内有渗出性结节及支气管肺炎。肾发生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增生。附睾肿大,有时有黄豆大小结节。附睾管上皮变性、坏死、脱落,管腔内有上皮样细胞等。

3 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学诊断

无菌取流产胎儿、胎儿内容物、胎衣、胎盘、水肿液、阴道分泌物、乳汁或有病变的肝、脾、淋巴等组织,制备涂片,干燥后,火焰固定,用2%沙黄加温染色,然后水洗,再用1%孔雀绿水溶液复染,清洗后干燥镜检,可见布氏杆菌呈红色,其他菌呈蓝色。

3.2 血清学诊断

普通实验室常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度验检测。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方法是将被检血清与布氏杆菌虎红平板抗原各0.03ml于玻璃板上,混合均匀后,在室温下5~10min内便可判定结果。试管凝集试验凝集价达1:50为阳性反应,1:25为可凝反应,不到1:25为阴性反应。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受试验温度、凝集时间相对较短及其他细菌抗原存在的影响,易出现非特异性反应,不易准确判断结果。试管凝集试验单独使用时特异性较差。两种方法相结合,即可作出确诊。

3.3 补体结合试验诊断

此方法特异性较高,并可用来鉴别注射疫苗与自然感染引起的血清学反应,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过程十分复杂,适合于有条件的实验室。

4 预防措施

4.1 监测措施

利用现有技术对羊群实施布病净化,每年两次布病检测,及时剔除阳性羊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建立养殖档案,根据布病流行病和临床症状及时排除可凝羊。对于可凝羊进行分离血清,请求具体监测能力的实验室协助鉴别。

4.2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对扑杀的尸体、流产胎儿、排泄物等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及时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对于发过病的羊舍、活动场、饲槽及各种饲养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粪便进行发酵处理。

4.3 保护易感人群及健康家畜

密切接触家畜及其产品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处理可凝家畜时,需要戴口罩、眼镜和手套,穿好防护衣,皮肤有伤口者应暂时避免接触家畜,防止经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感染本病。

4.4 免疫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布氏菌弱毒S2株可用于预防羊布氏病菌,羊免疫期为36个月。口服接种和皮下注射皆可。怀孕母羊口服后不受影响,注射法不能用于孕畜和小尾寒羊。布鲁氏杆菌病高发地区一年免疫一次,无病区每两年免疫一次。免疫接种时间在配种前1~2个月进行较好,疫苗用灭菌用水或凉开水稀释。

5 小结

人感染后布病后可导致发热、神经和肌肉疼痛、关节炎等,甚至使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养殖人员及相关工作者要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对可能污染的环境彻底消毒。给羊接产时,接产人员一定要带长的橡胶手套,不直接接触羊及胎儿、胎衣、羊水、产道分泌物,接产后注意洗净手,防止感染。羊布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在生产中要坚持 “预防为主”的防疫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加强布病的诊断净化工作,提高养羊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胎衣布病家畜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牦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