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药线点灸对谷道病的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

2018-01-18宁余音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壮医中医药大学医药

姜 涛,宁余音

(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壮医药线点灸是采用经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于患者体表穴位,以疏通道路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壮医药线点灸是壮医特色疗法中研究最为成功的典范[1]。许多实践例证,药线点灸疗法对慢性疼痛、老年病、失眠、哮喘、风湿病等慢性病、疑难杂症有良好的疗效[2]。而谷道病为壮族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复杂,病程长久,缠绵难愈,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许多学者将壮医药线点灸应用于谷道病的治疗及调护,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就近年来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及调护谷道病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壮医对谷道病致病因素的认识

谷道是五谷进入人体得以消化吸收的通道,谷道病(壮名称为Binghdungxsaej)是指谷道阻塞不畅或调节失度引起的系列病变,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便秘、打嗝、胃痛、腹痛等[3]。壮族聚居于层峦叠嶂的河谷山区,雾霭弥漫,湿热交蒸,易伤谷道。因此,壮医对谷道病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壮医学认为,“毒”“虚”是致病的两大因素,在壮医理论中就著有“毒虚致病论”[4],谷道病也一样,“毒”和“虚”是其最主要的致病原因。壮医认识的毒邪,含义很广,它是一切致病因素的总称,壮医还将毒邪分为痧毒、瘴毒、蛊毒、风毒、湿毒、寒毒、热毒、无名肿毒等几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具体而形象的分类型,如痧毒可分为热痧、寒痧、蚂蟥痧、漂蛇痧、红毛痧、闷痧等分类型。谷道病往往是由于人体正气虚弱,毒邪侵入人体后滞留于谷道,导致谷道的枢纽、脏腑,如咪胴(胃)、咪隆(脾)、咪叠(肝)、咪背(胆)、咪曼(胰)、咪虽(肠道)等损伤或气机阻遏,出现各种相应的症状,壮族先民对诸毒及毒邪致病有深刻的认识,常见的毒邪及其所致病症如下。

1.1 痧 毒

痧毒是外感或内生于经络气血的瘀秽。其所致的谷道病除全身倦怠乏力、头昏脑涨、胸腹烦闷外,谷道证候常为暴吐暴泻、腹痛如绞、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1.2 瘴 毒

瘴毒为山岚雾露、蚊蚋、蛇虫毒气所产生,而瘴病则由瘴毒所致,瘴病是一类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包括疟疾、中毒、痢疾、温病、沙虱热等[5]。瘴毒易损谷道脏腑,因为瘴即温湿之气,湿热相兼[6],而湿热之邪最易阻遏谷道,如伤及咪胴、咪隆则出现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恶心欲呕,大便带红带白,腹痛神昏;而损及咪叠、咪背则口干口苦,寒热往来,自汗如雨,头痛如裂。反过来,咪胴、咪隆虚寒,功能低下也易感瘴疾,《古今医统大全》言:“瘴气惟中气不足者受之……虽云山岚瘴气,其实内因而得之者也。”

1.3 蛊 毒

蛊毒起源于巫医巫术,带有神秘、令人恐怖及传奇的色彩,但事实上蛊毒只是一种毒物,由各种动物躯体、植物毒汁及一些不知名的矿物等混合而成[7]。壮乡号称“蛊毒之乡”,对蛊毒认识颇丰,认为蛊毒可使龙路、火路及三道受伤,致天地人同步平衡失调,从而出现中毒症状。蛊毒毒物入侵谷道后常常出现腹部胀痛或者绞痛、上吐下泻症状。

1.4 其他毒邪

其他毒邪如风毒、湿毒、寒毒、热毒等,壮医对这些毒邪的认识与中医大体一致。毒邪如缓慢而持久作用于谷道,可导致谷道脏腑虚弱,功能低下。常见有咪隆、咪胴虚寒或者水毒湿毒内留;咪胴热毒盛;谷道虫毒内积;肠痧;咪叠、咪背湿热等病症。

2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谷道病的思路

从壮医对谷道病致病因素的认识看,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毒邪乘虚侵入谷道,导致谷道瘀阻不通而出现各种证候。因此,谷道病的治则也是应用壮医的“排毒、调气、补虚、逐瘀”四大治疗原则来治疗疾病,称为“八字”治则[8]。而壮医药线点灸具有温经通痹、通络止痛、祛风止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消炎退热、开胃消食、健脾止泻、安神宁心、补益强壮等功效[9]。从这些功效及作用看,壮医药线点灸无论排毒还是补虚、逐瘀以及间接的调气都具有其特定的作用。

2.1 排毒作用

壮医药线点灸的消肿散结、消炎退热的功效及作用其实就是它的排毒作用。壮医学认为,穴位是龙路、火路在人体体表网络交叉成结或谷道、水道、气道之气血汇聚和出入之处[10],是脏腑气血骨肉的外延,亦是邪毒出入之处。药线点灸穴位产生热力刺激并引药深入,通过龙路、火路的传导鼓舞人体天、地、人三部的正气,从而祛毒外出,疏通三道两路的气血,使之达到气血平衡。张晓春等[11]通过研究认为,药线中药物本身发散芳香可驱散邪气,同时借助药线的热灼刺激局部穴位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疏通道路而排毒。有人研究发现[12],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HIV无症状期脾虚证候的感染者可显著改善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并显著提高免疫功能指标CD4+细胞水平。由于艾滋病病毒攻击靶点主要是淋巴细胞中的CD4+细胞,艾滋病患者的CD4+细胞检测是观察患者免疫系统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这一研究说明壮医药线点灸具有排毒的作用。

2.2 补虚、调气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壮医补虚治疗方法中的一大特色疗法,其补虚通过两方面起作用:一是通过点灸时的温热和药效作用,而达到温养阳气;二是通过刺激三道特定穴位,调补三道以滋生气血。有人报道壮医药线点灸对气虚质亚健康人群所表现出来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雀啄灸[13],说明壮医药线点灸具有显著的补气、调气作用。夏李明等[14]也认为,通过药线点灸可达到经气顺畅、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2.3 逐 瘀

壮医药线点灸还有较强的活血、通络、逐瘀作用。唐汉庆等[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壮医药线点灸具有温经、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的效果。此外,吴红斌等[15]也发现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效果良好,说明壮医药线点灸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止痛效果。反观谷道病的治疗原则,壮医药线点灸完全与这些治疗原则相吻合,尤其是壮医药线点灸的补气、调气作用非常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为壮医理论认为,“气调则道路自通”“路通则气血自畅”,气血通畅平衡,天、地、人三部之气就能同步运行,人体就能处于健康状态[8]。因此,许多学者探讨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谷道病。通过点灸使人体道路通畅,达到形体功能一致,升降适度,涵养中和,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脏腑协调,人体三部气血同步的健康境界。

3 壮医药线点灸对谷道病的治疗及护理实证研究

壮医药线点灸是壮族先民原创的治病方法,对谷道病的治疗及护理已有很多实验例证,对咪胴、咪隆、咪叠、咪虽等脏腑疑难杂症的应用研究较为深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对咪胴、咪隆、咪叠疾病的研究,曾均[16]以温经汤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与口服胃复春片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明显降低,其有效率达到86.70 %,较对照组的50.00 %明显增高。李巧云[17]、黄峥[18]等也应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证,结果: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改善而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 %。黄恒霞[19]以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 %,明显高于西药组的65.00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西药组。壮医药线点灸也常用于咪虽病患,如柯玲玲[20]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泄泻,其有效率为91.67 %,相比对照组的75.00 %明显增高。周学寻[21]也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白芷固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其有效率达到90.50 %,较对照组的有效率66.70 %显著增高;而黄家兴等[22]单纯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同样收到良好的效果;张磊昌等[23]通过壮医药线点灸干预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指数、镜下黏膜积分及IL-17F 表达量明显降低,并认为此方法能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改善症状,促进康复。壮医药线点灸对小儿厌食症也有极好的效果[24,25]。

4 述评与展望

壮医药线点灸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6]。它是一种简、便、验、廉的外治疗法,综观其作用及效果,壮医药线点灸在谷道病治疗上有极大的优势,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成本小、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而且治疗环境无特别要求,适合在家庭或者社区开展,这些特点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病来说无疑占尽了优势。另一方面壮医药线点灸创伤小、见效快、效果好、操作时间短,操作后无须做特殊处理,这些特点极大地迎合了非常忙碌的护理人员。同时,谷道病的证候群:呕吐、便秘、打嗝、腹胀、腹痛等是内外妇儿很常见症状,尤其是外科术后早期,理论上壮医药线点灸对麻醉后和术后并发症:呕吐、腹泻、便秘、打嗝及各种头痛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尚未见有壮医药线点灸对麻醉后和术后并发症的应用研究报道。因此,笔者认为积极探讨具有“简、便、验、廉”特色的壮医疗法来防治麻醉后和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充分体现了现代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践行以“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创新、发展”为一体的护理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江涛,张 煜.壮医目诊和药线点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3):166-167.

[2] 唐汉庆,李克明,郑建宇,等.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对血管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5,40(1):20-24.

[3] 庞宇舟,蒋祖玲.应用关联规则挖掘壮医谷道病用药组方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4):1-3.

[4] 唐汉庆,黄岑汉,黄秀峰,等.“三道两路”“毒虚致病论”与壮医体质治疗学内涵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1):1413-1415.

[5] 李凯风,覃文波,邓汝铭,等.壮医“瘴毒”致病机制及防治经验浅述[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3-4.

[6] 郑 洪,罗启盛.岭南医学的瘴气病因和瘴湿病机理论[J].中医杂志,2014,55(12):995-998.

[7] 覃文波,李凯风,邓汝铭,等.壮医“毒”致痛说浅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4):5-6.

[8] 宋 宁.壮医气血理论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35-37.

[9] 林 辰,陈 攀,黎玉宣.中国壮医外治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62-64.

[10] 梁 群,宁余音,王广青,等.风热犯肺型肺炎患儿敷背散配合壮医穴位按压治疗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5,22(15):64-66.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5.064.

[11] 张晓春,王媛媛,李志锋,等.壮医药线背穴点灸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00例[J].西部中医药,2015,28(6):67-68.

[12] 梁春才,苏齐鉴,韦 斌,等.壮医药线点灸治疗HIV无症状期脾虚证候的感染者的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4):6-8.

[13] 庞 勇,李 季,冯 卓,等.壮医药线点灸与雀啄灸对气虚质亚健康人群体质调养效果的比较[J].针灸临床杂志,2011,17(11):38-40.

[14] 夏李明,雷震霄,蒋钦云,等.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疏肝健脾方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9):41-44.

[15] 吴红斌,秦辛玲,魏鹏飞,等.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临床疗效及对PGF2α、PGE2的影响[J].新中医,2014,46(11):186-189.

[16] 曾 均.温经汤联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6,38(3):382-384.

[17] 李巧云,韦少玲,黄子珪,等.壮医药线点灸联合敷脐治疗糖尿病胃轻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8):142-144.

[18] 黄 峥.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2,35(5):33-35.

[19] 黄恒霞.以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4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5):14-15.

[20] 柯玲玲.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泄泻2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3):13.

[21] 周学寻.壮医药线点灸联合白芷固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3,36(3):51-52.

[22] 黄家兴,梁海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0):9.

[23] 张磊昌,肖慧荣,吴云翔,等.IL-17F在壮医药线点灸干预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意义[J].江西中医药,2016,47(11):54-56.

[24] 郭钦源.药线点灸疗法在小儿厌食症临床治疗中应用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186-188.

[25] 彭锦绣,黄瑾明,黄贵华,等.黄瑾明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J].四川中医,2014,32(3):36-37.

[26] 陈 攀,林 辰.浅议关于壮医药线点灸的若干问题[J].中国针灸,2016,36(10):1104-1106.

作者简介:

姜 涛(1985-),女,2009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大学学历,助教。现在长春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民族医药护理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壮医中医药大学医药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