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高血压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及其规范化管理

2018-01-18张雁美石治宇尹新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治疗率患病率人群

张雁美,石治宇,尹新华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大量研究表明,神经、激素、肾脏、血管等因素可直接引起血压升高,除此之外,遗传、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也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膳食结构不合理、久坐而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睡眠不规律等不良生活方式普遍存在于职业人群中[1],同时,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也严重影响着其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社会劳动价值创造的主体,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关于职业人群高血压相关因素的多项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密切相关[2,3]。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强烈建议全面认识职业人群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加强职业场所罹患高血压人群规范化管理[4-7]等防治工作,从而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1 职业人群高血压

1.1 职业高血压流行病学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之一,是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甚至过早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8]。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每年约有1.7亿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因高血压发病的约0.94亿人,在高血压发病而死亡的患者中,职业人群更是占据了近60%[9]。近年针对职业人群高血压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职业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近30%,显著高于2002年全国成人高血压患病水平[10]。

1.2 职业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特点 职业人群高血压具有高患病率,低知晓率及低治疗率的特点,相关医疗费用的产生和医疗资源的使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熊丽丽等[11]针对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发现,除外种族、地理区域、家族史、年龄、性别等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社会心理等可变因素也影响着血压的改变。我课题组进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关于职业高血压的研究中发现,职业人群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及职场压力、超负荷工作、不良生活习惯、医疗卫生制度不完善等有害因素均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职业人群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2 社会经济地位评价方法

社会经济地位(SES)是研究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因素和划分社会群体等级的一个常用指标。传统的SES主要由收入、职业及教育三方面组成[1]。国际上针对社会经济地位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七种[12]:Hollingshead的评价方法,Duncan的社会经济指数,Green的综合评价方法,Kuppuswamy评价方法,Tiwari的评价方法,WIS(Wealth Index Scale)方法以及Oakesa的新量表。我国学者李春玲对Blau和Duncan的社会经济指数进行改进后,总结出如下回归方程[12]:职业声望Y=11.808+3.349×平均教育年限+0.573×平均月收入(百元)+16.075×最高管理者+11.262×中层管理者+ 3.738×基层管理者+ 8.1942×党政机关+6.841×事业单位-5.694×企业单位-26.655×受歧视职业,该评价方法综合社会经济地位的三个基本要素,能够全面反映我国职业人群的实际情况,在国内很多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3 职业高血压与SES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显示,SES与职业人群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下降,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且在低收入,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工作环境恶劣的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增高的更加明显。综合SES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析如下。

3.1 职工收入与高血压 收入水平是评价职业人群维护健康的方式及能力的标准[13]。2013年,Clara等[14]共招募多个国家共计153 996名成人职工,根据经济收入水平分为高收入组、中高收入组、中低收入组及低收入组,并对其血压水平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组人群中,包括孟加拉国、印度、中国等在内的低收入组及中低收入组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包括加拿大、瑞典等国家在内的高收入组人群;并且低收入组人群在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上,均低于其他三组。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如下:①低收入的职业人群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对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认知相对不够;②低收入国家的职工医疗保险体制不够完善;③高血压长期的诊疗费用为低收入人群的沉重负担;④低收入国家的职业场所针对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模式不规范及管理体制不健全。

3.2 职业性质与高血压 职业性质决定着职工的患病风险及健康维护方式[3]。职业性质的种类多种多样,众多学者参考职业场所的职位高低、工作压力、工作时长等对职业性质与血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R.de G等[15]为研究职业高血压与职位高低的关系,对法国29 676名在职人员按职位高低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基层管理者、雇佣人员及工人后,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研究及分析,数据显示,与管理者相比,雇佣人群及工人等职位较低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治疗率及控制率普遍偏低。Yang等[16]对约1 588 000名职工高血压患病率与工作时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工作时间40 h/周、(41~50)h/周及>50 h/周的职业人群,其高血压患病率分别高于工作时间在(11~39)h/周的职业人群14%、17%及29%,高血压患病率随工作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王凯华等[17]对某医学院校教职工工作压力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职业压力程度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3.3 职工受教育程度与高血压 教育程度反映了个体或家庭规避不良行为和保证健康的能力[3]。1989年,Tyroler等[18]对高血压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越少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越高。2013年,Brummett等[19]将15 000名青年职工按学历水平分为高中学历及以下,大学本科学历以及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三组后,对其文化水平与收缩压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接受较高水平教育的人群,其收缩压明显低于较低水平者。解峰等[20]的研究均表明,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受教育水平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孟加拉国[8]的一项针对成人高血压流行病学的研究虽未明确文化水平与高血压患病率关系,却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其经过规范化管理等干预后的降压效果越好。

4 职业人群高血压与规范化管理

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及生活,而针对职业场所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防治的尝试尚处于初级阶段。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首都钢铁公司[4]建立了心血管病防治示范基地,对职工进行包括改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卫生宣教及健康咨询、督促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措施的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经过24年的干预管理后,职工血压水平较干预前有所下降,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明显上升,脑卒中标化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2008年,对安徽省企事业单位[5]559例高血压患者通过电话、短信平台进行个体化干预等方式,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宣教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由初始的58.3%、32.5%及14.5%上升为92.5%、62.5%及43.0%。美国、加拿大等[6,7]发达国家对于职业场所高血压的规范化管理同样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研究,合理和规范的综合干预治疗均使高血压人群明显受益,血压降低,并发症减少。综合分析国内外针对职业场所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可以看出,这些模式能够改善职业场所高血压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及紧张情绪,提高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从而降低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提高生活及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职业人群更是肩负着兴国安邦的重任。国内外关于职业场所高血压人群的规范化管理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但是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为传统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经济地位影响着职业人群高血压的发病,其三要素对于全面理解和掌握职业人群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策略尤为重要。因此,准确评价SES能够为建立健全的职业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模式打好基础,从而更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等慢性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刘敏,赵芳红,李英华,等. 北京市3类职业人群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2011,29(3):171-2.

[2]Fotso JC,Defo BK. Measuring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health researc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we be focusing on households,communities or both[J]. Soc Indic Res,2005,72(2):189-237.

[3]Fikadu G,Lemma S.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hypertension among teachers and bankers in Addis Ababa,Ethiopia[J]. Int J Hypertens,2016,16(4):143-6.

[4]吴锡桂,顾东风,武阳丰,等. 首都钢铁公司人群心血管病24年干预效果评价[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93-7.

[5]方向,沈干,吴蕾,等. 安徽中部职业人群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0):965-9.

[6]Jackson J,Kohn-Parrott KA,Parker C,et al. Blood pressure success zone:You Auto Know-A worksite-based program to improv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mong auto workers[J]. Popul Health Manag,2011,14(5):257-63.

[7]Chung M,Melnyk P,Blue D,et al. Worksite health promotion: the value of the turn up your heart program[J]. Popul Health Manag,2009,12(6):297-304.

[8]Chowdhury MA,Uddin MJ,Haque MR,et al. Hypertension among adults in Bangladesh:evidence from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urvey[J]. BMC Cardiovasc Disord, 2016,16(2):16-22.

[9]Lim SS,Vos T,Flaxman AD,et al.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 attributable to 67 risk factors and risk factor clusters in 21 regions,1990-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 Lancet,2012,380(9859):2224-60.

[10]郭瑞,王增武,王馨,等. 我国部分省份职业人群高血压现患状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循环杂志,2014,29(3):172-5.

[11]熊丽丽,杜万红.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杂志,2011,39(1):174-7.

[12]马玉霞,张兵. 社会经济地位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教育,2011,27(5):372-6.

[13]Macintyre S,Mckay L,Der G,et al. Socio-economic position and health: what you observe depends on how you measure it[J]. J Public Health Med,2003,25(4):288-94.

[14]Chow CK,Teo KK,Rangarajan S,et al. 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rural and urban communities in high-,middle-,and low-income countries[J]. JAMA,2013,310(9):959-68.

[15]De Gaudemaris R,Lang T,Chatellier G,et al. Socioeconomic inequalities in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 care: the IHPAF Study[J]. Hypertension,2002,39(6):1119-25.

[16]Yang H,Schnall PL,Jauregui M,et al. Work hours and selfreported hypertension among working people in California[J].Hypertension,2006,48(4): 744-50.

[17]王凯华,侯继申,米术斌,等. 医学院校教学人员职业紧张与血压的关系[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2075-6.

[18]Tyroler HA.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the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1989,13(5):94-7.

[19]Brummett BH,Babyak MA,Siegler IC,et 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ocioeconomic status,and biobehavioral risk factors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US young adult sample[J]. Hypertension,2011,58(2):161-6.

[20]解峰,卫建军,陶勤芳. 社区人群社会经济状况与高血压关系研究[J]. 上海医药,2016,37(10):46-8.

猜你喜欢

治疗率患病率人群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
财富焦虑人群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分析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