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深度融合高职食品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初探

2018-01-18徐海祥李志方

农产品加工 2018年13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学院

徐海祥,施 帅,李志方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印发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利义务关系明晰[1-3]。这标志着我国全面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不断推向深入。

1 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当前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未能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和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等诸多原因,导致高职食品类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影响了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也影响了食品企业的用工,进一步影响食品工业的发展和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的招生工作。所以,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前形势下还有很多问题影响着校企深度融合及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深入推进。

1.1 高职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感不强

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譬如仅江苏省高职院校就达90所之多,然而生源人数每年都在不断下降,高职教育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状,每到高职院校招生季,中学里都会涌入大批高职院校招生宣传人员,招生人员普遍多于报考学生人数,甚至出现不管学生考多少分,只要学生填报了就录取的现象。并且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感不强,学生父母普遍认为如果填报了高职院校,孩子将来就是做工人的命运,没有上升空间。因此,报考高职院校的高考学生逐年下降,学生宁可选择复读或打工也不愿上高职院校。导致现在少数高职院校已经出现“无生可教”的现象。随着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在目前的教育体制面前,导致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受高职教育认可度不断下降。

1.2 办学目标偏差,高职院校一味追求办学层次的提升和热门专业的开设

近些年,因生源数年年下降,高职院校为应对生存危机,在办学实践过程中,不得不为了提升办学层次不断地向本科院校办学模式靠拢,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科研成果,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本科班。而忽视了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根本目标,最终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到企业后,眼高手低,什么都不会做,一切都要在工作实践中重新学习。此外高职院校为了生存一味迎合考生追求热门专业的心态,放弃自身主干专业的建设,即使在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也不断新设热门专业,甚至不惜更改校名,以迎合考生报考。这种功利性的办学指导思想,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这种办学目标的功利性,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缺乏正确的职业能力与素养、价值观导向的培养,包括个人职业道德、实践技能、敬业精神、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等,这直接影响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1.3 实践能力训练软硬件设施不足,导致高职食品类院校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现代学徒制的推进需要企业积极深入参与,更需要学院在实训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投入,然而当前在学徒制试行过程中,因校企对接不紧密、双方合作责任不明确、企业师傅综合素质不高,学生到食品企业实习实训更多的是成了廉价劳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另外,由于高职学校实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能力训练材料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高职学校无力为食品类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材料和仿真的实训环境。除此之外,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教材及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落后于大型食品企业的新技术和新技能,职业学院举办的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与行业企业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技能还有较大差距,导致多数职业院校培养食品类专业毕业生的人才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毕业生入职后也不能胜任企业对岗位职责的要求。

1.4 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度和人才培养的效果

因校企合作的制度不健全,校企双方对学生的培养责任约束力不足,各自为自己的目标和利益考虑,学校希望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来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环节,企业希望获得廉价的劳动力,这样的结果是校企双方各取所需,但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学到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自然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此外企业因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企业也不愿真正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参与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去。企业经营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调查发现学生对个人工资待遇期望值较高,而企业自身感觉不能满足给予学生期望的待遇,预计学生跳槽现象频繁,学生毕业后为企业服务的年限不长。因此企业认为如承担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本,而学生毕业后不能留在企业工作,这样就为他人“做了嫁衣”,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

2 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初探

职业教育与以学术研究型为主的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相比,更侧重于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工匠型优质技能型人才,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育大量一线的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工人及生产管理一线需要人才的使命。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第95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目前我国经济各个环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期,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个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随着区域经济转型和行业企业发展对工匠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职业院校为满足社会需求,除需要加大投入建设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外,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为此,结合学院食品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尝试在校企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模式强化对学生真实职业岗位环境中的实践能力的训练[4]。

2.1 校企深度合作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人才

积极试点以订单式培养、工读交替为主要模式的现代学徒制,学院与一些知名大型食品企业(如南京雨润集团、蒙牛乳业集团、益客集团及苏州亿滋集团等)进行了深度合作,签订了学院、企业及参加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学生的三方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校企合作在学院招生时企业就介入招工,招收的试点学生既是学院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工人,试点学生毕业就直接去合作企业就业的实施办法。对试点学生的培养工作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编写授课教材、制定授课计划和教学进程、完成实践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工作[5]。经过深度合作,校企之间的紧密度和默契度正在逐步增强,培养出的食品类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得到显著提升,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同时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招生工作也得到显著改善。

2.2 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企业深度融合

积极与国内相关大型食品企业洽谈共管共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合作事宜。校企双方通过签订协议,本着有利于学生培养,同时企业也能得到利益的原则,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责任。学院食品加工实训中心为合作企业提供生产用的实训基地、加工设备及参加学徒制试点的实训学生,企业负责提供产品生产工艺技术、高素质的技术指导师傅、生产管理制度等,生产出的合格品由企业负责的处理。按企业的产品质量要求组织试点学生参加生产性实训,实训过程管理企业化。这样既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达到了提高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操作技能的目的。依托学院食品加工中心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及基础设施,结合合作企业的相应生产任务,以校企共同制定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中心,制定相应的实践环节教学计划。使实践教学融于实际生产中,使师徒实践知识传授、实训、生产、师资培训一体化。使企业部分产品的生产计划与学业院试点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计划相吻合。使试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达到同步化。这样既深化了校企合作,又在真实环境下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6-7]。在制定实训计划项目与实训进程时,实训项目、实训用书和实训时间要与产品生产的要求相吻合,并对试点学生按计划定期轮岗,对产品生产涉及到的各岗位工作合理安排,保证所有参加试点学生经实训后掌握产品生产工艺环节上的各岗位的实践技能及岗位质量要求的职责。

具体的产品生产合作方案由校企双方协商规定,然后校企签订使用校内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合作企业根据实训基地条件提出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及质量管理要求,并供给生产所需的各种原辅材料,在合作企业派驻的高素质师傅和学院的实训教师共同指导下,指导试点学生按照合作企业的质量规范要求进行真实的产品生产实践教学。生产过程中企业师傅和学院教师共同参与过程管理,发现生产质量问题及时纠偏,严格按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HACCP质量管理要求指导学生做好生产过程的相关质量记录,产品经合作企业过程检验和成品抽检合格后,由合作企业负责外销,学院仅收取生产能耗及设备损耗的费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为试点学生在校内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减少了试点学生在校企之间来回奔波的辛苦,而且弥补学院生产性实训教学经费不足的困境。对于合作企业来说,既减少了因生产扩大需扩建厂房及购置设备的费用,又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难题,这样既为企业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支出,还为企业潜移默化地宣传了企业文化,并为企业高质量的产品在学生中做了免费的宣传,扩大了合作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初探

学院食品加工实训中心以产品加工实际为主导,结合学院制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规范要求组织实训,选拔综合素质高、知识技能好的学生,组成现代学徒制班,对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在摸索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合学院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模式的以下特点。

3.1 专业能力与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学院食品加工实训基地与校外大型食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通过学生为合作企业生产合格的产品,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双赢的关系。企业以学院实训基地实训的学生作为企业员工不断补充的源泉,选择在校内基地实训的食品类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关键工作。这充分体现了高职学生专业素质技能在真实岗位培养的理念,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完全吻合的教学目标。

3.2 小班授课,灵活开展学徒制教学

试点现代学徒制班是在校企及学生签订三方协议的基础上,理论知识传授以小、精为主导思想,考虑到企业师傅的工作实际与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对于现代学徒制班的实践教学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例如,企业派驻校内实训基地的师傅为了能够兼顾工作的前提下,参与现代学徒制班的实践教学指导过程,就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与教学计划,实行“小班上课、个别辅导”制度。为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班的理论授课教师要与企业派驻师傅共同合作,探讨交流如何协作,采用“边做边教”“课后集训”“晚上上课”“周末突击”“疑难问答”“技能比武”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让学徒一方面完成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同时熟练实践技能并规范完成合作企业的产品生产任务。

3.3 校企协同指导,提升学徒职业素养

参加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学生独立组班,学院专门配备校内教学团队、辅导员及企业配置优秀师傅团队,及时跟踪班内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的思想、行为、生活等多方面的动态信息,确保参加试点班的学生在现在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下各等多方面的素质能力都取得进步。学徒班学生的优秀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一直是校企共同的教育目标之一,试点班学生受校企双方共同教育管理,让学徒制班学生时刻明白自己的双重身份,既是学院学生又已经是企业受训的员工。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诚信、敬业教育,让学生明白职业生涯中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敬业精神的重要意义。

3.4 校企共同育人、优势互补

现代学徒制班的学徒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技能知识与实训中的实际操作技能有机融汇贯通,这就需要校企双方教师和师傅本着培养“工匠型”优秀人才的原则共同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校企共同建立稳定的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模式。“双师”联合授课一方面为学徒制学生提供更便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模式,同时也为校企“双师”建立起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平台。校企双方教师和师傅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发挥教学团队协作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徒的理论知识、职业素养、技术技能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实现了校企和学生各方共赢的局面[8-11]。

4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要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努力践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应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指挥作用,充分利用市场调动各行业企业参与高职学生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施教学的积极性,校企合作共管共用校内实训基地,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使国有资产充分发挥为学生实训服务的功能,使国家财政投入的大量资金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真正发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体功能。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深入,只有在持续总结中外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遵循高职教育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不断完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学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