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荞麦钩翅蛾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2018-01-18高永平王宏彦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虫源荞麦田块

高永平 王宏彦

(吴起县植保植检站 陕西 吴起 717600)

延安荞麦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农民种植的主要小杂粮,延安也是世界红花甜荞的主产区。延安地区7、8、9月份平均气温在18.8℃左右,且降雨较多,非常适合荞麦生长,所产荞麦、荞麦食品(凉粉、饸饹、碗坨、剁荞面、煎饼、搅团等)以及附属产品(荞麦皮枕头、荞麦香醋)远近闻名。在过去因种植面积大、管理粗放而导致荞麦钩翅蛾普遍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荞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1 荞麦钩翅蛾发生特点

因荞麦生育期短,在延安播种期为6月上中旬~7月初,此时农业基础设施、土壤肥力和交通运输好的地块已种植其它农作物,荞麦只能种植在远离村庄、农业基础差、土壤肥力一般的梯田地和坡地,交通不便,且疏于管理。当地大多数农户用自留种种植荞麦,播种以后有70%左右的农户不再进行中耕除草、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7、8、9月份降水多,湿度大,气温(正常年份)适宜的情况下荞麦钩翅蛾一旦发生,整体抗性差,十年有九年危害严重。气温升高出现的冬暖和早霜来临推迟现象,使荞麦钩翅蛾始见成虫期从7月上旬有时提前至6月底,越冬期从9月底10月初延迟至10月上中旬,为害时间有所延长。荞麦钩翅蛾的发生整体情况是:7、8、9月份降水多,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发生较重,7、8、9月份降水少,气温不适宜的情况下发生较轻;自留品种田块较新品种田块重;越冬虫源量多、疏于管理的田块较精于管理的田块重;重播、窝风的田块较新播、通风的田块重。

1.1 荞麦钩翅蛾在延安市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为害时间从6月底7月初始见成虫期开始至9月下旬10月初早霜来临时老熟幼虫入土越冬结束。7、8、9月份降雨多,气温适宜致使危害严重,一般年份减产10%~20%,大发生年份减产30%~50%,甚至出现绝收田块。2013~2015年分别在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金佛坪村、吴仓堡镇韩沟门村,志丹县金丁镇金丁村,安塞县砖窑湾镇砖窑湾村等山地荞麦田调查,平均被害株率为10%~30%,个别田块高达60%以上,平均减产10%~20%。

1.2 荞麦钩翅蛾以幼虫和成虫为害荞麦的叶、花、籽粒等,造成其产量和品质下降。根据多年调查情况分析,荞麦钩翅蛾发生一般是先川道、浅山,后中山、高山。2015~2017年荞麦自留品种,因品种退化严重、疏于管理,荞麦钩翅蛾发生情况分别是21.6%、23.8%、24.9%,呈上升趋势;而新品种、精于管理的田块荞麦钩翅蛾的发生情况分别是7.5%、7.4%、7.3%,呈下降趋势。

1.3 若上年9月底10月份温度高,加上本年度1、2月份气温高(暖冬),越冬虫源量增多;若上年9月底10月份温度低,加上本年度1、2月份气温低,越冬虫源量减少。

2 原因分析

2.1 气候条件。荞麦钩翅蛾属鳞翅目、钩蛾科,其食性单一,只为害荞麦,是荞麦生产的一大害虫。荞麦的生长期为7、8、9月份,此时气温高、降雨多,非常适合荞麦生长,同时也是该虫发生为害的高峰期,气候条件对荞麦钩翅蛾的发生起着决定作用。

2.1.1 上年9月底10月份温度高,早霜来临推迟,为害时间延长,有利于荞麦钩翅蛾越冬,1、2月份气温高(暖冬),越冬基数高,虫源量增多,荞麦受害就相对严重;上年9月底10月份和1、2月份气温都低,越冬基数低,虫源量少,荞麦受害程度就相对轻。

2.1.2 7、8、9月份降雨多,气温高,非常适宜荞麦的生长,但此时的高温高湿条件也有利于荞麦钩翅蛾产卵、繁殖和为害。如2013年7~9月份平均月降雨量164.3 mm,月平均气温19.1℃,较2014年7~9月份平均月降雨量103.3 mm,月平均气温18.4℃,高出61 mm和0.7℃,较2015年7~9月份平均月降雨量58.0 mm,月平均气温18.8℃,高出106.3 mm和0.3℃;这样的高温高湿在有利于荞麦生长的同时,荞麦钩翅蛾为害也严重,2015年受害情况为45.5%,比2016年的34.7%高出10.8%,比2017年的32.8%高出12.7%。

2.2 品种和田间管理

2.2.1 2015~2017年进行品种对比试验发现,选用优良新品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的地块,出苗后的荞麦苗苗全、苗壮,而种植自留品种的田块荞麦钩翅蛾发生严重。选用优良新品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的地块,较自留品种荞麦钩翅蛾发生轻,荞麦新品种田块整体抗性上明显好于自留品种的田块。

2.2.2 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后期发现缺肥结合降雨情况进行追肥的田块,因植株生长强壮、旺盛,抗病虫害的能力比疏于管理的田块更强。

2.3 越冬虫源数量的多少影响着荞麦钩翅蛾发生的数量。在同等水肥、管理、气温条件下,越冬虫源数量多的田块荞麦钩翅蛾发生的数量多、机率大,荞麦受害相应较重。

3 荞麦钩翅蛾的防治

延安荞麦钩翅蛾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气温条件适宜、种植品种抗性差、田间管理方式粗放、越冬虫源数量多。为减轻荞麦钩翅蛾的危害,需要从推广抗病新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减少越冬虫源数量等方面着手。在7~9月份降雨偏多、气温适宜的年份,农户应勤到田间进行观察,及时关注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以便在荞麦钩翅蛾发生时能够及时掌握虫情,在成虫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并在始见成虫期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3.1 选用抗病新品种和加强田间管理。选用籽粒饱满、发芽率高的优良新品种,如西农9940、榆荞四号等,播前进行种子处理,通过晒种、药剂拌种或沼液浸种等方式来提高荞麦出苗后的整体抗性。及时拔除杂草。植株生长后期出现缺肥情况时,结合降雨及时追肥,提高作物生长能力和抗性。

3.2 有效控制和减少越冬虫源数量。荞麦成熟后及时收获和运输,减少老熟幼虫的食源。通过秋翻整地、轮作倒茬等方式控制和减少越冬虫源数量。

3.3 防治方法。当田间平均百株有卵0.1块,有虫达2头或每平方米虫口密度大于5头时,须及时防治。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

3.3.1 物理防治。利用幼虫具有趋光性和假死性的特点,采用灯光、色彩人工诱捕或机械捕杀。

3.3.2 化学防治。①延安市有50%以上的荞麦种植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块,在防治中为了解决水到不了地块的问题,可采用低容量喷雾或超低容量喷雾技术,使用的农药剂型以油剂为主,如25%敌百虫油剂、25%杀虫脒油剂、25%辛硫磷乳油剂等。②3龄前幼虫群集活动,抗药性差,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用BT粉800~1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2 000~2 5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1 500~2 000倍液,早晚无风的情况下进行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虫源荞麦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红山荞麦看木森
我国科学家发现荞麦属新种
血吸虫来源的miRNA通过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Ⅲ促进宿主肝纤维化
水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下不同虾苗放养模式对比试验
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荞麦
贵阳市烟仓烟草粉螟消长动态及虫源分析
荞麦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