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强运用熄风化痰祛瘀法治疗眩晕验案1例报道

2018-01-18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口苦川芎天麻

王强主任医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从医二十余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尤其在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临床上王老师注重治法,精于用药,善于辨证、辨病结合,数法并用论治眩晕,其治疗上多从风、痰、瘀着手,熄风化痰祛瘀,每获良效。现就王老师运用熄风化痰祛瘀治疗眩晕验案1例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眩晕的病因病机

在中医内科学中,眩指眼花或者眼前发黑,晕是头晕,甚者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因二者常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1]。

中医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2]可见眩晕的发病与肝的关系密切。病因主要有情志、饮食、体虚年高、跌扑损伤等方面。病理变化不外乎虚实,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窍。王老师认为眩晕多虚多瘀,常以虚为本,但临床上多见虚实夹杂,多表现为肝肾亏虚兼见风、痰、瘀,如《景岳全书·眩运》云:“无虚不能作眩”,《丹溪心法·头眩》云:“无痰则不作眩”[3]。

2 临床辨治验案资料

病人,男,79岁,2006年6月初诊。主因“头晕、头胀间作10余年,加重1周”来诊。病人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胀,无明显头痛、黑矇、恶心、呕吐,无语言、肢体活动障碍,血压最高达180/70 mmHg,考虑“高血压病”,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安内真)62.5 mg,每日1次;波依定5 mg至今,症状尚平稳,血压控制在(130~140)/(70~80)mmHg。1周前病人情绪激动后自觉头晕、头胀较前明显,服药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血压为(150~160)/(90~100)mmHg,来诊。现病人头晕、头胀,偶发视物旋转、冷汗出,时感胸脘部满闷不舒,心烦易怒,双下肢乏力,易疲劳,偶感口干、口苦,纳尚可,寐欠安,二便调。舌紫暗,苔薄黄,脉弦滑。

西医诊断:高血压Ⅲ(很高危)、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绞痛、心功能Ⅱ级、2型糖尿病、轻度脂肪肝、局限性肺气肿。中医四诊合参,辨病为眩晕病,证属肝阳上亢、痰瘀互结证,治以育阴潜阳、熄风化痰祛瘀,予自拟用平肝熄风汤加减,组方:天麻10 g,钩藤10 g,熟地黄15 g,牛膝15 g,粉葛15 g,茯苓15 g,丹参20 g,清半夏10 g,生黄芪15 g,陈皮12 g,川芎15 g,醋延胡索15 g,郁金10 g,柴胡12 g,盐杜仲15 g,槲寄生15 g,白术10 g,黄芩12 g,砂仁12 g。上方3剂,日1剂,清水煎400 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二诊:病人诉头晕、头胀较前好转,血压控制在(130~140)/(70~85)mmHg,仍感口干、口苦、乏力,遂于原方中加入黄连6 g以清热泻火、党参12 g补中益气,兼可祛痰。予汤药5剂。

三诊:病人诉已无头晕、头胀等不适,口干苦、乏力等较前明显好转。

按:病人年事已高,病情复杂,患有高血压Ⅲ(很高危)、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心功能Ⅱ级、2型糖尿病、轻度脂肪肝、局限性肺气肿,症状繁多,表现为头晕、头胀间作,偶有视物旋转,时感胸脘部满闷不适,心烦易怒,双下肢乏力,易疲劳,偶感口干、口苦。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病人患病日久,平素性情急躁、喜食肥甘,导致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运化,主升清。脾胃的正常运转有赖于肝的疏泄调达,脾为后天之本,土生万物,脾失健运,脾土侮肝木,影响肝的正常疏泄,肝脾之间相互为用,互为依赖,脾升胃降与肝脏的疏泄功能共同维持着气机的正常运行。肝失疏泄,则肺失肃降,脾失健运,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聚而为痰;气为血之帅,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气滞血瘀;肝失疏泄,肝阳升发太过亢而为风,风痰瘀相互交结,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王老师认为,病人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兼夹风、痰、瘀,则发为眩晕。

方中天麻入肝,功能熄风定惊,甘润不烈作用平和;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半夏化痰熄风,功同白术、陈皮健脾益气燥湿;茯苓利窍去湿、导浊生津;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扰;熟地黄滋补肾阴,牛

膝、杜仲、槲寄生滋补肝肾以平肝之逆,可谓标本兼治;由于病久,病人则可有血瘀,同时痰生则气机阻滞,瘀血内生,则兼见胸脘部满闷不适,遂于方中加入丹参活血止痛,砂仁散结下气,配以川芎、延胡索理气止痛;病人平素性情急躁,故配以郁金、柴胡行气宽胸解郁,生黄芪益气健脾,气血同调,增强活血化瘀之功,使气血调达;方中加入粉葛,其解肌升阳、生津止渴,兼顾病人消渴之疾。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化痰祛瘀之效。

且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天麻、黄芪、茯苓、川芎、丹参有镇静作用,天麻、白术、陈皮、川芎、丹参降低血管阻力,扩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川芎、丹参、白术有抗血小板凝聚,保持血流通畅的作用[3]。故以本方治疗眩晕,临床中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3 讨 论

眩晕在临床上多见虚实夹杂证,在固本的基础上,应同时兼顾熄风、化痰、祛瘀,往往能获满意疗效。临证时,王老师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根据病人的症状对遣方用药灵活变通,如失眠多梦,则加用酸枣仁、珍珠母、龙骨,一补一平一敛以安神;若自觉“项背强几几”,则加入细辛、葛根通经脉;若觉口苦、口干甚,则加入麦冬、黄连以养阴清热生津[4]。

猜你喜欢

口苦川芎天麻
川芎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口苦是怎么回事?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释药特性的评价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