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1-17陈华春
陈华春
[摘 要]所谓地理思维,就是指学生根据思维规律去认知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并把握其中本质的一个过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途径有:借助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合理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1-0091-02
所谓地理思维,就是指学生根据思维规律去认知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并把握其中本质的一个过程。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即从空间的角度去分析、判断和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其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即根据地理现象的內在联系去分析认知地理规律的能力;其三,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即根据地理事物间的联系创造新事物或者新方法的能力。下文将从这三个方面通过案例简要分析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借助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教材中包含着众多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的知识点,比如一些地理现象或者地理事物,对学生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记忆这些地理知识点,可以借助更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地图或者地理模型等,将遥不可及的地理事物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促进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的时候,考虑到一些空间思维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我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一些比较直观化的教学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从空间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这部分知识点,从而获得更加全面而清晰的认知。教学伊始,我便拿出了一个地球仪和一个手电筒,并对学生说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下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点。”然后我便让学生将教室的窗帘拉上,使教室处于一个比较黑暗的环境中,之后,我将地球仪放在讲台上,并在地球仪左上方的某个角度打开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同时对学生说道:“假设手电筒照射的光为太阳光。”说完之后,我便将地球仪往某个方向转动,而手电筒保持在同一位置不移动,我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明暗变化,从而感受地球自转过程中受到太阳光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我再邀请两名学生共同完成地球公转的模拟过程,并分析地球公转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在完成了这个课堂小实验之后,我又借助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则微视频,视频内容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整个过程,这既是对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又使地球运动过程更加直观和具体。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借助直观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直观地感知地球的运动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规律,同时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合理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照本宣科是传统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看似减轻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实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适当地设置一些教学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时候,我便合理设置了与“水循环过程”这一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从而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首先,我结合一句古诗问学生:“古诗‘滚滚长江东逝水告诉我们长江之水将源源不断地奔向东海,与海水汇合,那么为什么几千年下来不见长江水枯竭呢?”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便陷入激烈的争辩之中。可见该问题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正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个水循环的Flash动画,形象地展示了水循环的整个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又问学生:“水循环是自然界中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你们知道水循环涉及哪些空间领域吗?”由于有了前期的学习基础,学生很快地就得出了答案:“水循环总共分为三种:陆地水循环、海洋水循环和大气水循环。所以水循环涉及的空间领域有大气、陆地和海洋。”顺应着学生的思维逻辑,我又进一步提问:“那么,在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水循环中,哪一种水循环可使陆地水得以源源不断地更新?哪一种水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多?”有的学生认为海陆间水循环可以使陆地水得以持续更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水量是最多的。而有的学生则认为陆地内循环能够持续更新陆地水,而海上水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多。我并未直接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和地理理论,对比分析三种不同形式的水循环,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在分析和探索的过程中既能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又能够获得地理逻辑思维方面的锻炼与发展。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首先结合一句古诗提出问题,引出水循环的概念,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又结合相应的知识点提出一系列关于水循环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研究水循环这一知识点,促进了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能力
短暂的课堂教学难以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事实上,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掌握延伸课堂的技巧,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开放的地理教学活动中丰富知识和情感,并锻炼提升自身的地理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时候,我便在学生对地球水资源数量和质量以及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了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我们所在的城市缺水吗?若缺水的话,导致缺水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可以解决缺水问题的合理方案?针对这些问题,我让学生在课后分组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在这个课后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我让学生利用幻灯片展示并讲解小组研究结论。其中一个小组经过调查和研究,作了如下汇报:
我们小组经过网络搜索和报纸查阅,发现我们所在城市存在轻微的缺水问题,导致缺水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本市近几年来工农业的发展速度迅猛,导致用水量急剧增大;其二,本市居民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其三,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本市的水资源减少。针对本市缺水问题,我们小组学生给出了几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1.建设工农业用水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2.加强对当地居民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教育,增强居民的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意识;3.绿色出行,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在地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了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并让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地理学科的开放性特点充分凸显,且学生在思考缺水问题合理建议的同时又锻炼了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总而言之,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地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当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地理创新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使学生能够有效运用地理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