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扣生活之门轻启教材哲理
2018-01-17吴德花
吴德花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哲学课的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基础。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对感性材料的分析上,认为哲学知识枯燥乏味、很难理解。教师在哲学教学时巧用生活案例、历史典故和生活故事,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又能為学生撑起一片精神的天堂,让学生在深思中不断完善自身。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哲理;生活;故事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1-0052-02
要是你问学生:高中政治四门必修课中哪门最难?保证大多数学生会说:哲学!是啊,哲学是智慧之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而成长中的中学生因为生活阅历不足、文化视野不广,缺乏抽象的哲学思维,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对感性材料的分析上,深奥的哲理就好像一堵墙横亘在他们面前。要让学生从感性材料中抽象出哲学思想,教师可以巧扣生活之门,轻启教材哲理。
一、巧用生活案例,增强哲学课堂导入实效性
当课堂导入无趣时,教师可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来启发学生思考,由此开展教学。
如在讲解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中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时,我通过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徐玉玉事件”,首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徐玉玉事件”通过多媒体展示后,我出示了以下思考题:当诈骗发生后,徐玉玉为什么会丧命?如果换成家境富裕的人会不会像徐玉玉那样心中无比懊悔?如果徐玉玉能痛哭一场,把心中所有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她还会把命丢了吗?我引导学生试着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来解答以上思考题。
1.物质决定意识
在讲徐玉玉事件时,很多学生不了解,为什么钱丢了会要了她的命?对于富裕家庭来说,这件事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对于徐玉玉的家庭来说,这是灾难。徐玉玉的家庭很贫困,她的母亲腿部残疾无法干活,父亲辛苦劳作换回的血汗钱对于徐玉玉而言,是沉甸甸的。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是体会不到徐玉玉内心的痛苦的,九千多元钱对于富家子弟而言仅是零花钱。
物质决定意识,一个人的眼界是由其生存的环境决定的。眼界不同,选择也不同,结果更不同。同样是电信诈骗,对于富裕家庭的学生来说,这点钱并不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他们认为钱可以再挣回来,他们不仅看到了钱,还看到了未来;而对于清贫的徐玉玉来说,看到的是被骗的钱以及父母劳累的身影,于是她自责不已。不同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之一是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使人消沉,丧失斗志。
“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意识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从这句话中就可以体现出来。徐玉玉为什么会因电信诈骗猝死?钱被骗走了,徐玉玉心里是何其懊恼和愤怒!徐玉玉的父亲安慰徐玉玉不要放在心上,然而这种安慰无疑是苍白的,让懂事的徐玉玉更加自责。在徐玉玉郁结而死后,徐玉玉的父亲说,如果当时让她哭一晚,也许就不会有事了。我认为徐玉玉不需要同情,她的情绪需要被接纳和宣泄,使劲哭一场宣泄一下,心中的郁闷也许就会慢慢消散,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这充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教师在哲学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案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点,还让学生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苦闷等负面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巧扣生活之门,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学生看得懂的社会现象。
二、妙引历史典故,增强哲学课堂教学深入性
当遇到高大上的理论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典故来引发学生的哲学思考,由此开展深度教学。
哲学教学中,在讲授量变与质变的含义时,我引用了“田忌赛马”的典故。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在前几次的比赛中,田忌都失败了。这次比赛,孙膑给田忌想了一个办法:用田忌的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田忌的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田忌的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最后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 马还是一样的马,但换了一下马匹的比赛顺序,结果就发生了改变。
这个典故就可以用来解释量变的含义,从而突破难点。量变不仅指事物数量的增减,还包括场所的变更,这里的难点“场所的变更”就可以通过“田忌赛马”这个典故来解释。这样就让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同时也觉得哲学趣味无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再如在讲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时,可引用以下历史典故: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文化水平不高。后经孙权指点,吕蒙勤奋学习。然而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有一次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运用这个历史典故引领学生理解人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分享生活故事,增强哲学问题思辨性
当遇到一些难以说清楚的哲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发学生比照思考,由此推动学生思辨。
哲学课晦涩难懂,很多时候只通过理论的讲解学生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到位。比如,讲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时,教师可以引用“杰米扬的鱼汤”这个小故事:从前有个叫作杰米扬的人,十分的好客。有一天,一位朋友远道来访,杰米扬非常高兴,亲自下厨烧了最拿手的好菜——一大盆鲜美的鱼汤来招待他。朋友喝了第一碗,感到很满意。杰米扬劝他喝了第二碗。第二碗下肚,朋友有点嫌多了。可杰米扬不以为意,仍一个劲儿地说:“再喝一口吧,朋友,这是多么美味的汤啊!”最终,可怜的朋友终于忍无可忍,夺门而出。于是,杰米扬的朋友们再也不来拜访他了。引用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理解本课晦涩的知识点:做事情要掌握火候,把握适度原则。
生活中的故事很多很多,适当引用,可以给枯燥的哲学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在讲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时,为突破难点,通过多媒体展示“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你说这是为什么?这时指点学生,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状态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三个和尚通过想办法合理分配任务后,都有水喝了,说明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状态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实现了整体的最优目标。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任何深刻的哲学原理,都源于特定的社会生活,只有回归社会生活,才能彰显其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点滴渗入,开展智慧性教学,以无声的溪流浇灌学生思想的心田,让学生的思想能够越来越成熟,能够走得更远。
教学是一场奇妙的旅行。通过哲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考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心性、提高素养。其实学习哲学的好处不只有这些,还有使人真正为“人”,学会反思,而不是一辈子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地生活。所以教师只有运用生活案例、历史典故和生活故事来构建生活化的哲学课堂,才能和学生一起欣赏沿途美好的风景!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