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法”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7丁平田友清
丁平 田友清
【摘 要】从概述、设计、应用、反思四方面详细介绍了“四步法”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的应用,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并为该模式在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四步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6-0069-03
【作者简介】1.丁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连云港,222007)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2.田友清,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连云港,222007)中医药系副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药职业教育。
一、“四步法”教学模式概述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仅我国就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即便常用的药用植物种类也达千种。《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收录的源自药用植物的药材和饮片达546种,源自药用植物的油脂和提取物达46种,而人才培养方案安排的课时数仅72学时,加之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对如此繁杂的知识掌握得较差,教学效率一直不高。因此,近年来笔者尝试将教会学生如何识别药用植物的规律和技巧作为教学核心,探索出“温故知新—自主探究—技术突破—情感共鸣”的“四步法”教学模式,将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药用植物奠定基础。
二、“四步法”教学模式设计
第一步,温故知新。每堂课通过温故知新环节,既能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又有助于收拢学生心态,营造课堂氛围,奠定学习基础。在每次上新课前,教师一般设计3~5个问题,既包括直观的也包括需要主观思考的,以检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识记能力、比较迁移能力,达到自我评价、比较评价并提高自信心的目的,为新课奠定牢固的知识基础。
第二步,自主探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兴趣,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通过教师定任务、学生观察、小组探讨、结果汇报、专著(或教材)互比、教师点评等程序,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对植物形态的描述更专业,对药用植物的感情更专注,对自我能力的提升更认可。
第三步,技术突破。药用植物的很多形态特征描述术语较为专业,加上学生的生活知识、社会阅历有限,初学者难以准确把握。于是,笔者借助信息化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动画、视频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摩学习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同时教会学生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
第四步,情感共鸣。情感是学生学好各种知识的催化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有意选取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唐诗宋词、古典名著等进行朗读、分析、感悟,既学习药用植物的典型特征,又考证古代诗歌、文学所引用的药用植物及其寓意,进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之美、之趣。
三、“四步法”教学模式的应用
药用植物学专业性强,又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必须全面培养学生主动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观察药用植物典型特征的能力,并在观察中学会运用各种感官展开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观察后能将所见所闻准确描述出来;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能力,能在众多药用植物中分析植物的典型特征,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专业术语进行描述,从而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
现以“蔷薇科药用植物识别”教学为例,介绍“四步法”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温故知新环节
在学习蔷薇科药用植物前,首先对上次课学习的毛茛科、木兰科、樟科、十字花科药用植物内容进行复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了四个问题进行温故知新(详见表1)。
通过执行本环节,学生对毛茛科、木兰科、樟科、十字花科药用植物内容进行了很好的复习巩固,不仅重温了旧知识,而且扩充了新知识,历练了思维素养,营造了协作温习氛围。
(二)自主探究环节
教师首先设计两个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一是给每一组学生三种蔷薇科药用植物——玫瑰、月季、薔薇,让其在规定时间内观察比较每种药用植物的外形特征,然后由教师指导并监控每一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二是根据各自描述情况,结合《高等植物图鉴》和《江苏植物志》分辨三种药用植物。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兴趣浓厚,经过认真观察比较并结合专业书籍仔细比对,顺利高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较传统讲授法效率显著提高。在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描述的植物形态与《高等植物图鉴》和《江苏植物志》的描述用语进行对比时,大多数学生感到“专业书籍更严谨,用语更规范”。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将自己的实践经验逐步提炼的过程,应善于将生活大白话转变为科学严谨的术语来描述药用植物特征”,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技术突破环节
为了进一步区别玫瑰、月季和蔷薇三种植物的异同点,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观看在线视频和习题测试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技术突破。通过观看自拍视频《玫瑰、月季与蔷薇》,再次加强学生的理解,再利用《花开放》视频来展示三种药用植物入药部位的不同,达到让学生对花开的各种状态有具体深刻感悟的目的(详见表2)。通过实施本环节,不但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辨认三种植物的典型特征,而且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学习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得力帮手。
(四)情感共鸣环节
教师选取与玫瑰、月季、蔷薇三种药用植物相关的三句古诗:游枝蜂绕易,碍刺鸟衔妨(唐·司空曙);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南朝梁·柳恽);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宋·杨万里)。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然后分析每首诗所描述的药用植物是哪种?诗人抓住了该植物的哪种主要特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探讨,很快就得出了答案:第一首描述玫瑰,以有刺为特征;第二首描述蔷薇,以藤本为特征;第三首描述月季,以月季花期长为特征。通过本环节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温习了优美的古诗词。
四、“四步法”教学模式应用的反思
(一)重视学情分析,有的放矢施教
本专业五年制高职生源为初中毕业生,入学分数不高,个人学习习惯和求知欲普遍不好,观察力、思考力薄弱,生活知识较为欠缺。而药用植物学属专业平台课的上游课程,学生在开课前仅学习了中医学基础和中药方剂学等课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基础情况设计“四步法”的任务和内容,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细化教学设计,充分准备资源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四步法”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认真备课,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充分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并融合地方药用植物及文化特色,科学严谨地进行教学设计,然后依据教学设计编写自主学习任务书。如以清代李汝珍名著《镜花缘》为引,让学生在校园中找寻玫瑰、蔷薇、月季三位“花仙子”,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人文素质。再按照教学设计撰写教案,拍摄图片和视频,并进行实物采集等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准备,以保证课堂有序开展,使目标达成率高。
(三)明确教学任务,进行分工合作
前期准备妥当后,教师要明确整个教学过程的铺陈,在“蔷薇科药用植物识别”课中,以任务驱动式为主,循序渐进地设计两大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加以指导和归纳总结。
(四)观察描述结合,眼手鼻口联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联动各种感官(如眼看、手摸、鼻闻、口尝)参与到识别药用植物中来,体会通过自己组织加工语言描述植物形态而达成目标任务的喜悦和自豪。
(五)理论实践相容,文化情感并重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先实践——识别药用植物,后理论——总结特点和规律,理论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穿插诗、词、歌、赋等形式来陶冶学生情操,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