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我们的中学母语教育
2018-01-17苏培
摘 要:母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母语教育不管是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基本技能教育还是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育思想四个基本点,其中有一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点”。所以本文旨在从高考现代文阅读为基点,就我国的中学母语教育进行回顾与反思。
关键词:母语教育 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母语是一个人的本民族语言,一般而言是指一个人的第一语言。母语,如果作为第一语言来说,它的运用能力对一个人今后的學习过程至关重要,因为人们的思考多是以母语为基础的;因此母语在教育更进一步的过程中有核心的地位。如果母语掌握欠佳,学习别的语言也会有困难。所以母语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中国,人们谈到的母语教育,语文这门学科当仁不让的担起了重大责任,而高考则是评判母语教育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现代文阅读作为高考试卷中的基本题型,在一定程度上能较为客观的考察一个人的母语掌握与运用能力。
一、从高考的现代文阅读管窥我国母语教育
文学是人学,是语言的艺术,它集中体现了母语(汉语)诗性魅力,对人性有时更要从审美角度评判,而不是以单一的价值判断为准绳。[1]许多学者对母语教学和语文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如陈永琳、王雪松的《从一道高考语文试题看母语危机及对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肖中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研究与反思》、郑笠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改革研究》、罗先友的《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四个基本点》、刘铁芳的《重申语文教育的立人使命》、刘正伟的《现代性: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等。但是前人的文章多是就母语教育或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某一方面进行阐述,而非探讨两者关系,即使是两者的结合,其衔接点也非着力于从现代文阅读中发掘和反思母语教育。纵观我们的中学母语教育,现代文阅读除了让学生们掌握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也作为基本技能进行考察。而在多种形式的考查中,高考是比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山东作为一个高考大省,其语文高考试题在命题风格、命题特点、分值设置上与全国卷以及其他省份的高考卷就有很大不同,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对比了2012—2017这六年的山东语文高考卷。下面我们以全国卷为例,把全国卷和山东卷在总分、分值设置、考查形式这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比对,阐述山东卷的独特性并阐明分析山东卷的必要性,从中回顾与反思我国的中学的母语教育,并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二、简析2012—2017高考语文山东卷题型
山东卷把现代文阅读作为一个整体部分考查,总分为18分,共四个小题(一般是19、20、21、22题),其分值设置是四分、四分、四分、六分,考查的形式均为问答形式的题型;而全国卷把现代文阅读设置为二选一的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般是11或12题),总分为25分,共四个小题(一般是(1)、(2)、(3)、(4)),其分值设置是五分、六分、六分、八分,考查的形式是第一个题为选择,其他为问答。我们可以看到在考查现代文阅读时,全国卷的权重要大于山东卷;同时,在2012—2017年的山东卷中,只有2012年、2013年设置了二选一的题型,不排除借鉴全国卷的命题特点的可能性,而从2014年开始,山东卷的现代文阅读直接变成了一篇文章,缩小了考生的选择余地。
从表1来看,在2012—2017年中文学类小说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的题材来源。这是有其道理的,小说既来源于生活,又是艺术化了的生活,因而小说语言也是艺术化的语言。通过小说阅读,可以潜移默化的提升、巩固母语教育。有一位知名教育家曾说过:语言不是教出来,而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提升的。所以通过小说阅读来进行语文技能考查不仅是母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现代文阅读与母语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从上面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写作技巧这类题目占21.88%,这里面包括文章写作方式、语言特点、题目的作用等等,而概括总结类和开放类的题目同时均占18.75%,但是从分值上说,开放类题目要比概括类题目占得权重大。下面我们来简单分析下山东卷现代文阅读题型设置。
山东高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一共有四个小题,这四个小题均为问答形式。从2012—2017年的试卷来看,题型包含以下几种。
(一)关于开篇的作用
这样的题型多出现在第一小题,一般来说这样的题目具有较强的导入作用。如2017年山东高考卷《七岔犄角的公鹿》19题: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提问方式明确直白,有利于让考生从正面着手回答。以该种题型对考生进行考查,有利于学生了解“开门见山”这样的表达方式,而这种中国式的语言表达通过考试这样的形式考查,在无形之中促进了母语教育的升华。
(二)概括总结
结合全文的概括类题型,如2015年高考试卷《四堡雕版》第21题: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衰落的原因。2014年《浣花草堂》第21题: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这样的题型一般是要根据全文来作答,答案需要考生分点去总结概括,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但是逻辑性强,不易失分。
(三)表现手法、表达技巧
关于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在各类母语类考试中常见的一个题型。如2017年《七岔犄角的公鹿》第20题:本文第13~18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再如,2013年《活着》第20题: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该类题型要求考生着眼于细节描写,从关键的字、词来分析概括整句话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体会句子中的深层内涵,这样考生可以通过该类题型体会母语的独特魅力。endprint
(四)开放性题目
在山东高考试卷中,最后一题22题多为开放题的题目,分值为6分,与前面四个4分题相比在分数上显然占了较大比重。这类题一般都是让考生谈自己的认识、从中的启示、启发等等。例如2017年《七岔犄角的公鹿》第22题:本文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题目给出了一定的要求:结合全文,同時也给考生留有较大余地,一般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就可以,这样的题目能极大的活跃学生思维。再如2014年《浣花草堂》第22题:要全面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该类题目尽管需要基于文本作答,但相对而言还是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对于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在条条框框约束下的高考问答题活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其他题型
除了以上三种较为常见和固定的题目,下面我们来简单说一下其他题型。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技巧题占的比例为21.88%,如2012年《被时间决定的讲述》第19题:本文采用了上面叙述方式?有何好处?再如《古怪的重水》第21题: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简要分析?这样的题目对考生的母语掌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的理解文章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升华文本、提炼语言技巧,这对母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三、回顾和展望我们的母语教育
叶圣陶先生在1947年给《学习国文的新路》一书作序时,赞扬了书中《从全面生活学习》一文,称“这个题目揭示出了全书的宗旨”,因为学习国文不是为了博得“读书”的美名,也不是为了做个“能文之士”,而是“为了生活”。[2]母语(汉语)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础形式,母语教育的根本着眼点是立人。本文通过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来管窥我国的母语教育,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母语教育较为注重形式,注重通过考试的形式来进行考察。这与国外的母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国外的母语教育课堂环境较为自由、开放,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我国的母语教育则更强调让学生掌握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能力,注重语言的规范。如高考中的常见题目:开篇作用;结合全文赏析某段某句,说出其中的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概括总结某事某物的特征。这些题目都非常注重语文的规范,学生只要多做几套试卷便可掌握这几种题型。语文改革和语文规范相辅相成。语文具有演变和稳定两重属性。社会不断发展,语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如果社会发展了,语文却停滞不前,社会的发展就要受到阻碍,语文自身就要走向消亡;语文又要求稳定,一日三变、朝令夕改,这样的语文无法成为交际工具。在这两重属性中,发展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3]语文改革是大势所趋,通过高考语文试卷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母语教育在向国外借鉴,这点可以从占18.75%的开放类题型中可以看出来。尽管该类题型的基点还是给出的既定的文章,但是还是给了学生极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如2017年《七岔犄角的公鹿》;本文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这样的题目无论怎样说都是正确答案,关键是考生能不能为自己的观点从文章中找到落脚地。这样的题目是既定的考察模式和新型模式的结合,同时该类题的分值是四个题中的最高分,由此我们也看出我们的母语教育的新趋势—更加人性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非让学生仅仅成为考试的机器。
通过对2012—2017年语文高考山东卷中现代文阅读题的分析以及与全国卷的对照,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近几年山东高考现代阅读题的命题特点。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的母语教育。我们不仅要注重母语教育的规范化,同时也要注重改革。在规范下之下,从民族精神塑造、传承的高度给母语教育定位。
参考文献:
[1]陈永琳,王雪松.从一道高考语文试题看母语危机及对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07,(24):19—21.
[2]罗先友.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四个基本点[J].课程·教材·教法,2013,(8):66—72.
[3]苏培成,陈克守,桑哲,阚景忠,秦海岩,李彦苓.当代中国的语文改革和语文规范(1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
(苏培 山东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273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