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内涵及特征研究
2018-01-17蒋树开
蒋树开
摘 要: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是对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因此,中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不仅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对此,本文以中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为主题,结合课题的研究阐述了中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特征。
关键词:中学课堂;师生对话;人性;民主;尊重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62-2
相比传统的教学,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显然更适合于培养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因为它更人性、更科学,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师生对话是一种充满着人文精神的新型教学方式,它从根本上尊重了人,将学生真真切切地摆在了首要的地位上。对此,本文以中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为主题,结合课题的研究阐述了中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内涵及特征。
我国的传统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识记轻运用、重讲授轻交流,再加之学生自身认识的偏差,直接造成了学生认读和理解能力低下、曲解频繁、断章取义、辞不达意、想象干涸……各种难堪的局面。若再不加以纠正,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我国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提出“以人为本,能力为重”的教育宗旨,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本文立足“师生对话”这一符合时代潮流而又人性、科学的教育原则,积极探索中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内涵及特征,力求为后续行动策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比传统的教学,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显然更适合于培养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因为它更人性、更科学,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我国的孔子就曾廣泛地运用“愤”、“徘”来启发学生学习,西方哲学大家苏格拉底也曾在辩论中大量运用“产婆术”来引发青年质疑、思考。即便在当今,“对话教学”依然炙手可热。“师生对话”教学真正地关注了“人”,尊重了“人”,它视教育的对象为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一切从人的本性出发,而不是将之当成知识的容器;其次,师生对话教学蕴含了民主、平等、理解、交流、共生等先进教育理念;再次,师生对话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有利于推动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最关键的是师生对话有利于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质量,长远来看它还有利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
一、中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内涵
师生对话是对话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对当今的中学课堂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研究者们的热切关注。研究者们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对话教学,并取得了众多的成果。时至今日,也未就“对话教学”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综合研究者们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种观点是认为对话教学是一种以对话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楚亚林、肖水源等就曾明确指出,对话教学是师生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从而获取知识、分享经验、促进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新式的教学方式,从本质上讲还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个性情感、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摸清其学习状态、了解其真实需求,从而拿出合理的对策激发其兴趣、发展其思维、提升其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对话教学是一种灌注着“沟通”精神的新式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中秉持“对话”理念,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沟通、探讨,相互借鉴,从而促进彼此发展。
以上的两种观点都有其独到之处,前者从技术层面来解释“对话教学”,为中学课堂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后者从人性的角度来论释教学,给中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然而它们并不矛盾,仅是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而已。因此,可以说“师生对话”是一种蕴含着对话精神的新型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师生对话”是师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以言语为中介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创生新的知识和理解、促进共同成长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师生对话内涵的解读中不难发现,“师生对话”无疑是一种充满着人心光辉、蕴含着时代精神且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它的出现将为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实践指导。
二、中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特征
师生对话是一种充满着人文精神的新型教学方式,它从根本上尊重了人,将学生真真切切地摆在了首要的地位上。这种形式的教学,有着其独具个性的特征。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是民主的、平等的
民主与平等是中学课堂有效对话教学中的第一法则。现代意义上的对话并不局限于语言的层面,它更多的指向师生间精神的交流与共鸣。因而,只有遵循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对话教学,不论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认知的角度,或者从情感的角度,师生间都是平等的、民主的。
首先,师生都是有着自身尊严和独立权利的个人;其次,教师较学生而言,他只不过是个知识的先知者,并不见得比学生高贵;再次,师生都有着独立的人格,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表达,他们并无依附关系。当今自媒体等技术迅速发展,学生的民主、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增强,教师的权威已倍受挑战。故而,对话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摆正心态,重新审视自我、重新研究学生,以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或多或少表现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动与学生交流,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力争与学生一起成长。如此,才可能有效地培养民主、和谐的对话教育氛围,关照每个生命个体综合素养建构。
2.中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是合作的、发展的
合作与发展是对话教学的基本条件。没有互动就没有交流,没有合作就难以取得成效。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会通过有益、敞开的对话来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从而取对方所长丰卜自己所短;也会通过友好的合作来共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合作,师生的才干都得到了积极的发挥,师生的见识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真真验证了“教学是合作的艺术”之真理。endprint
为此,在师生对话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多多与学生开展合作。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分析条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利用有利条件提出合理的假设。然后鼓励独自进行钻研,或鼓励他们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从新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而尝试解决并得出结论。最后老师再进行归纳总结,选出有代表性的問题供大家讨论、交流,品评优劣,从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改正自身的缺点。这样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意性,从而让其充分地感受到合作、互动的积极意义,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也可以大大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力地发展学生的情感和智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进行对话教学,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精神。在初高中阶段几个重点学校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即使改变一种小小的形式,学生都会很乐意参与,并大大提高积极性。在教学游戏过程中教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发表观点,教师应该抓住机会认真理解和倾听学生,并作出恰到好处的“引”和“导”,这样变换形式的倾听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中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是共生的、共创的
传统教学观蔑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知识的接受学习。对话教学则不然,它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动态生成和创新。对话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其中一方的变化必然引起另一方也发生变化。教师与学生在相互影响中共同生成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交流彼此的经验、分享彼此的知识和情感,借鉴对方的优点,从而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进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向学生学习其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不足的过程;学生向教师请教的过程,也不断地发扬着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对话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主动性得到发展,其独有的个性得到表现。他们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创新和超越。如此,学生不仅可以大量地学习、更新知识,还提高了学习、研究的能力。这种背景下,老师必须努力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创设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正是这样,师生在良性的互动与交流中促进了知识的创造和更新,促进了彼此的成长与进步,并向积极方向动态生成了师生的知识结构和生活情感。
4.中学课堂师生有效对话是尊重的、人文的
传统教学一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甚至将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严重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师生对话式教学则不同,它强调师生间相互尊重、理解、信赖。认为尊重和理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平等地交流、对话;只有理解才能互相包容,和谐相处。具体说来,它们要求教师抛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差异,无条件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教学中,则要求教师积极支持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踊跃发言。当学生提出别样的观点时,哪怕有些天马行空的味道,也要学会理解,懂得包容。要求教师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能一味地批评、惩罚,而需以包容的心去谅解、去倾听,跟学生进行坦诚地交流,并适时提出改正意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时,要多肯定、鼓励,多提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学会深入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真正需要的领路人。
我们在要求老师尊重理解学生的同时,也要求学生懂得尊重老师的人格尊严、爱惜老师的教学成果。老师也是常人,老师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作为学生,不应过多指责,尤其不能在背后进行议论和诽谤,而要用心去谅解,坦诚地跟老师交心,合理提出自己的想法。
所以说,师生对话的人文性,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关注,加上对话的内容和形式趋于或者接近师生生活世界,师生间一旦形成了互尊、互信、互相理解的良好氛围,便于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何克杭.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14(07).
[2]谭文丽.对话的艺术[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3]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保罗·弗莱雷.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董小英.再登巴比伦塔一巴赫金与对话理论.北京:三联书店,19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