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生物课堂中“责任担当”素养的培养
2018-01-17钱建伟
钱建伟
摘 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也必将以此为目标。本文以“责任担当”为切入口,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尝试从生物科学史教学、生物实验教学、STS教育中渗透“社会责任”素养的培育,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社会责任;科学史;生物实验;STS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13-2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责任感是社会成员对社会和他人应该负责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然而,如今学生却存在较为明显的悖离现象:娇横放纵,不敬师长;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公德、纪律意识低下等。追寻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在教育中过分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提升,“立德树人”并未落到实处。通过班会课的正常开展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但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则可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
二、关于“责任担当”素养的内涵
1.什么是“责任担当”素养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包括“责任担当”素养在内的六大学生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素养内容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与国际理解三个基本要点[1]。
2.生物学科中的“社会责任”素养
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长三角地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长调研报告》指出:社会责任和实践创新是相对重要,同时又相对缺失的两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在高中生物课堂中,以“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为起点,贯穿以“国家认同”与“国际理解”素养的渗透,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责任担当”素养的策略
1.在生物科学史中渗透“责任担当”素养培养
生物科学史是生物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揭示了生物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较高的科学教育价值。生物科学史中蕴含了科学家在科学研究历程中,经历与前人结论不同时的怀疑与思考,在实验实施过程中遇到挫折时百折不烧的精神,包涵了极其丰富的精神养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表现出的善于思考、坚持不懈、勇于质疑、责任担当等精神品质,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良好素材。
(1)适当补充与拓展生物科学史 创设熏陶情境
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节教学为例:通过对科学史材料的分析,拉马克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他不顾世俗的反对和抨击,勇于坚守自己的观点。在教学时可补充如下材料:1821年,由于长期在显微镜下观察低等生物,77岁的拉马克双目失明。当时他正在撰写11卷本的《无脊椎动物志》,已完成前9卷。在强大的毅力支撑下,他通过口述完成了后两卷。1829年,拉马克去世,家庭的贫困使得他只能被混葬在贫民公墓里。简单的陈述与讨论后,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会有深刻的感悟与感动。
(2)有机调整与整合生物科学史 形成科学态度
如在学习“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一节时,插入此部分相关的科学史:20世纪90年代由国际合作组织(美、英、日、中、德、法)参与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作图,中国科学家虽然只分配到1%的工作任务,但是他们积极合作,不懈努力,提前一年完成了工作。这是一项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了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可适当补充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简要科学史:潜心6年,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终于出培育水稻新品种,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还可以回顾胰岛素合成的科学史:在当时及其简陋的情况下,从1958年确定课题,到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可以说,正是团队意识、互助精神,以及对国家的热爱及荣誉感,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前行。
2.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责任担当”素养培养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课程的特点,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以探究为特点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1)实验设计理念的更新
限于课时安排与各学校实验条件的的差异,某些需要较长时间准备的实验很难得到正常开展,如植物的组织培养、微生物的培养等。但仅仅通过书本知识的讲授,又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一种打击。笔者的解决之道在于,一方面,可以利用电子设备设计、完成模拟性实验。如利用多媒体、互联网,在微机教室引导学生进行虚拟实验。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化腐朽为神奇是一种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可以鼓励老师(学生)设计低成本、低消耗、低(无)污染的教学实验。在实验设计中,筛选替换有毒有害材料为绿色材料,降低能耗,降低成本会使学生树立健康、环保理念,这是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画滤液细线时用毛细吸管容易划伤手,而且易弯曲,划破滤纸等,实际操作可改用牙签代替,或用盖玻片的一侧蘸取滤液,然后在滤纸条的铅笔线上轻轻按一下,重复几次,效果较好[3]。
(2)实验安全教育的规范
生物实验室安全既是指实验者的安全也包括实验生物、实验仪器和实验场所的安全[4]。根据实验流程,生物实验安全教育包含三部分内容:实验前的安全预防措施及提醒;实验中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实验后的废弃物处理、实验室清理及实验者自身清洗[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