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在成分制备中的应用

2018-01-17罗怀雪卢少芬陈馥如黄志琼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分离法分离机血站

罗怀雪 卢少芬 陈馥如 黄志琼

广东省肇庆市中心血站,广东肇庆 526040

成分科是血站的重要科室之一[1],其日常工作以全血成分制备为主。就目前而言,大多数血站在进行成分制备过程中还多数采取手工分离法[2],这种操作方法过于落后,分离操作时间长、分离工作项目内容较多[3],同时由于人工操作容易出现不同程度误差,对分离成功率造成较大影响[4]。在进行成分制备过程中需要将制备相关指标数据详细准确记录,同时要秉承实时分离、实时记录原则[5]。近年来,越来越多血站逐渐将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应用于成分制备中,分离制备成功率更高。本文就此展开讨论研究。

1 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在成分制备中的应用方法

本实验共选取全血7208袋,所有全血均来源于2015年1~12月血站收集的,本实验所有全血在进行成分制备操作过程中均采取全自动血液分离机方法。

在全血成分制备中应用手工分离法。操作人员先将需要操作全血的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并录入到电脑中,将其作为成分制备参考基础数据信息。完成上述操作后操作人员将电脑中录入的条形码数据信息调出,将其与实验研究的成分制备前原始条形码进行对比分析,在这一操作过程中秉承逐一核对原则,保证成分制备前与制备后条形码数据均完全一致。随即操作人员参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确定具体成分制备操作流程,保证每一操作均按照规程严格操作;同时操作人员需要将红细胞和血浆予以分离操作,这一操作主要应用方法以压浆板方式最适宜,另外操作人员还可以应用虹吸方法。完成上述操作后,操作人员需要将红细胞保存液添加其中,随即操作人员还需要通过人工热合血液。最后,操作人员需要进行电脑信息分离操作,将电脑分离相关信息与实际分离相关信息进行对比确认,最终入库即可。

在全血分离制备中应用全自动血液分离机。本实验所应用的全自动血液分离机是由深圳市爱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机器型号为Sepamatic SL(Ⅲ)。该分离机属于当前最先进的分离机,每个机器共有两个机位,分别位于机器的左侧和右侧,操作人员在进行全血成分制备过程中可以同时安装两台管理仪器,通常一台仪器能够分离全血两袋,也就是说应用Sepamatic SL(Ⅲ)分离机可以同一时间分离四袋,全血成分制备分离工作效率更高。在进行全血成分制备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将全血的原始数据信息进行整理收集,将其均录入到电脑中,在成分制备分离操作中将每一操作步骤均贯穿起来,其中先进行滤白处理、随即进行热合处理、第三项步骤为装备配平,最后成分制备为离心操作。操作人员将离心处理后的血液装入到仪器管路中,用扫描仪扫描操作员编号,产品码,分离机编号,献血码,完成上述操作后操作人员仅需要点按分离机“开始”键便进入血液分离状态。机器可以自行运作将外移去白细胞红细胞到称重的位置,并检查是否添加保养液,自动热合,对原始条形码和分离条形码相互比较,最终确保完全一致后自动分离处理。分离结束后,操作人员应用全自动血液分离机进行全血成分制备处理过程中能够实现边制备的同时边在电脑系统中录入相关分离指标数据,完成操作分离成功后将数据信息整理并保存、上传并共享。

本实验7208袋全血均应用全自动血液分离机进行成分制备处理,其中有7袋全血分离失败,这7袋全血需要再应用手工分离法进行重新成分制备分离处理。对7208袋全血应用全自动血液分离机进行成分制备,观察成分制备分离的成功率及失败率,对其中分离失败原因进行讨论研究。

2 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在成分制备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手工分离法是全血成分制备的传统方法。操作人员在进行全血成分制备过程中主要将血浆分离去,同时还要将全血中的去白细胞红细胞分离出去。操作人员需要将成分分离各指标数据均准确有效录入到电脑中,完成上述操作后需要对分离操作流程进行核对分析,确保全血分离前的信息与分离后的信息完全一致,同时以参考全血袋条形码为准。操作人员采取手工分离法应用于全血成分制备过程中,只能从肉眼对其分离出的血清成分进行判定,并没有相关仪器进行操作,只能通过操作人员的肉眼观察及操作经验将血浆层予以分离出;在成分制备操作后操作人员还要将血浆袋导管和与之相对应的另外一项去白细胞红细胞袋均分离出,上述操作操作人员只能通过手工热合分离法;最后在进行成分制备产品重量确定并没有相关机器能够予以测量,操作人员仅能够应用常规电子秤,该操作难以保证制备产品重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本实验选取的7208袋全血均应用全自动血液分离机进行成分制备。实验结果显示7208袋全血中分离成功共7201袋,其所占比例为99.90%;另外剩余7袋全血分离失败,其所占比例为0.10%。对其中分离失败原因进行讨论分析,应用全自动血液分离机进行成分制备过程中共有7袋全血分离失败,其中一袋分离失败是由于血袋导管渗漏造成的、有二袋全血分离失败是由于卡钳管路按安装不到位冲红造成的、另外二袋全血分离失败是由于挤压装置不能复位造成,最后二袋全血分离失败是由于红细胞保存液添加失败造成的。

3 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在成分制备中的应用总结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逐渐将全血自动血液分离机应用于全血成分制备中,该机器能够完全全自动操作[6]。目前,全血成分制备中手工分离法逐渐被搁浅、取代[7],其中无论是虹吸方法还是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压浆板均被取缔,全自动血液分离机被应用其中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成分制备分离失误率,提高分离产品质量[8]。

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在进行成分制备过程中坚持自动处理,在分离过程中能够通过光感识别对分离前和分离后条形码数据信息进行扫描识别[9];同时通过数字化能够将各个制备操作流程贯穿在一起进行分离处理[10];全自动血液分离机的另外一个优势是在进行成分制备、血液分离后能够将各个分离指标数据信息自动录入到电脑中,将其予以保存并上传平台、共享。相比于传统手工分离法,将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应用其中,该机器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成分制备、分离处理的工作效率[11],能够在同一时间同时分离四袋全血,同时该机器操作过程中仅需要操作人员选取合适按钮进行点按即可,机器能够自行运作,这能够有效缩短制备、分离时间[12];另外将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应用于成分制备、分离处理中还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操作失误率,提高分离成功率。传统的手工分离方法操作人员在分离操作主要依赖其自身操作经验和操作专业能力[13],分离处理中操作人员只能够通过肉眼进行观察,没有相关仪器能够辅助操作,这难以保证操作分离成功率,容易导致血液产品质量出现偏差[14],最终影响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将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应用于成分制备、分离处理中能够有效弥补手工分离法存在的漏洞,全自动血液分离机能够将各个分离操作步骤贯穿起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分离成功率。本实验7208袋全血成分制备中有7袋全血分离失败,其失败原因分别为血袋导管渗漏、卡钳管路按安装不到位冲红、挤压装置不能复位、红细胞保存液添加失败;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导管热合口严密,同时操作人员还要格外注意血浆转移袋导管夹口情况,保证其处于完全贴合密封状态,该操作能够从根本上控制血袋导管渗漏情况的发生。操作人员在进行血液分离处理过程中也要对其予以观察,要保证其完全贴合、密封,没有任何渗漏情况;同时操作人员还要将导管安装到位,将卡钳管路正确摆放安装,避免出现冲红情况;操作人员还要注意观察复合挤压装置向前挤压母袋血液情况,最后,操作人员要密切观察、控制保存液的添加情况,通常保存液添加完需要点按机器的“完成”操作,在点按之前操作人员需要将血液保存液袋取出观看测量[15],以此保证添加完整。为了保证血液分离操作的有效性,操作人员要总结一些注意事项:首先,血液分离操作的职业危险性较高,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血液渗漏及喷射等情况,对操作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发现如果在行血液分离操作过程中血袋导管出现渗漏情况或者出现导管热合口不严密情况,其会导致血袋内压力升高,长时间高压状态下容易导致血袋内血浆喷射。一旦喷射到操作人员脸上、身上等容易对其造成伤害,就此在血液分离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行,要佩戴齐全医用专用防护,其中包括衣帽、手套及口罩等。其次,操作人员每次完成血液制备后,要及时准确记录相关指标数据,将其予以整理上传,保证每次血液制备相关信息能够长久保存同时还能随时方便调取。最后,操作人员要根据规定对血液分离机定期进行保养及维护等,保证机器可以正常运行并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总之,在全血成分制备中应用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分离成功率更高,应用价值更明显。

[1] 程素华.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在成分制备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12):77-78.

[2] 张雪松,谭菲,王惟,等.自动法和手工法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比较[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4):113-116.

[3] 李建华,王倩,肖鲲等.全自动血液分离机制备产品的质量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6):541-543.

[4] 陈盛旺,罗庆宗,古全英,等.采后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质量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6):708-709.

[5] 庄华,曹伟 春,何正琴.现代化血液成分制备应用的探讨 [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31):55.

[6] 王飞,王良华,卢舜华,等.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全血工作效率的评估 [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1):1180-1181.

[7] 黄彦,符雪丽,李诗敏,等.全血于22℃保存24h分离制备悬浮红细胞及浓缩血小板的质量评价[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6,39(4):314-318.

[8] 冯光,郝岱峰,褚万立,等.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临床制作与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6,11(5):334-339.

[9] 刘川桥.全自动成分分离机制备浓缩血小板保存时间探讨 [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4):384-385.

[10] 单晓丽,宋毅,白雪莲,等.血液成分制备环节血浆报废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2):104-105.

[11] 潘凌子,孟庆丽,范亚欣,等.全国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5):482-485.

[12] 严晓芸,范恩勇.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110-112.

[13] 宋毅.血站管理信息系统对血液成分制备过程数据的控制和利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10):1197-1199.

[14] 方敏,周群刚,史蓉蓉,等.即采即滤型白细胞滤器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3):273-274.

[15] 田仁红.血液成分制备中职业危害危险因素的处理及防护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6):143.

猜你喜欢

分离法分离机血站
专利名称:造纸固废洗料系统
碟式分离机传动结构发展
用三种血细胞分离机为献血者采集血小板时其血小板中白细胞混入量的对比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参数巧妙分离,讨论逐步突破
探析初中数学几何例题的讲解方法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乳制品行业分离机的维修与保养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