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教学路径探究
2018-01-16彭晖
摘 要:文章围绕高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分析“走班制”对高中教学的重要影响,展开全方位的分析,探索如何贯彻落实“走班制”教学,提出了三点“走班制”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走班制;策略
作者简介:彭晖,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中学教师。(山东 临沂 276000)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1-0105-02
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再适用于新时代教学课堂,高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新高考对学生的考查更为全面,教学内容也有适当调整,学校必须根据教改的具体要求,深入贯彻因材施教理念。“走班制”对高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通过“走班制”获得更具针对性的学业指导,最终使成绩得到提高。
一、新高考对普通高中的价值指向
1. 新高考的价值旨趣:促进素质教育。新高考要求学校推动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将其作为提高全体高中生基本素质的根本目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广泛推进,高中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明确: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性为基础,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在教学中发挥“走班制”教学优势,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實际需求,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了能够在教学中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
2. 新高考的考试内容:聚焦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使人们对教育产生了全新认识:教育不仅仅是浅层意义上对知识的传播,更是要促进人的全面成长。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在实践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往往只停留在表层,过于抽象的谈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忽略了对人素质全面发展的确切路线。在此情况下,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利于描绘出素质教育的具体框架,同时也明确了新高考改革内容。以教学为例,新高考主要考查学生的抽象建模、逻辑推理等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3. 新高考的突破路径:践行选学选考。新高考不但完善了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以及录取方式,更明确增加了学生选择权,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更利于个人发展的考试科目。高考改革突破了传统高考应试教育的束缚,明确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在这一体制下,选学选考不仅表现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时间、科目等方面,更体现在招生模式、考试类别方面,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优势与发展方向充分考虑,慎重决策。
二、高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走班制”对教学的影响
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高中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由于高中课业难度系数较高,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导致很多学生学业挑战度提高,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主动性。另外,由于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学习常处于被动,不但学习能力无法提高,而且容易形成思维障碍。第二,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由于很多教师并没有正确认识教改的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丧失了学习主动权,仅仅是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的机械模仿。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目标。
在高中教学中实施分层次“走班制”,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学生在“一刀切”教学模式中浪费时间,充分利用“走班制”可以让层次较高的学生完成难度系数较高的任务,而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则需要进一步巩固知识基础。在传统高中教学中,由于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导致教学只能够满足大部分中等学生的需求,从而忽略了学习能力较强或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因此,实行“走班制”教学不仅能够弥补这一缺陷,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能力得到相应学业指导。不仅如此,教师通过“走班制”还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教学的具体路径
1. 学生分层。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分层,以便不同难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考虑,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基础知识等方面,实现对学生群体的科学分层,这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因此,教师必须要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动态,便于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2. 目标分层。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既不能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否则容易磨灭学生的学习信心,但也不能低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 施教分层。根据学生层次以及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利用施教分层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施教分层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此外,教师也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式考核,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指导中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便于学生自我调整。
四、普通高中“走班制”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流动上课,加剧班级管理困境。“走班制”地逐步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课程选择自主权。但流动上课来去匆匆,不仅为行政班级组织班级活动带来很多阻碍,甚至使得例行的班级活动被迫取消。久而久之,必定会导致学生逐渐漠视行政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与此同时,“走班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班级处于离散状态,加剧了教学班的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出勤管理以及作业查收两方面。
2. 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出现班级管理缺位。一方面,由于“走班制”的任课教师多元化,虽然有利于学生更加自主的选择课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教育监管环节带来了不便,导致学生家长与任课教师间沟通不畅;另一方面,“走班制”的推行也会导致课后辅导开展受阻,来自不同行政班学生的学习进度、难度等都有较大不同,课后辅导活动难以顺利开展,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的班级管理缺位现象,是“走班制”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
3.“分层教学”理念浮于表面。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些学校在推行“走班制”过程中,“走班制”概念被异化转变成“快慢班”。“快慢班”更会加剧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容易加剧两极分化。这样不仅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的体现。所以学校在推行“走班制”的过程中,务必要讲究科学合理的分班方式,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满足分层教学的要求。
五、改进“走班制”管理建议
1. 加大制度宣传力度。因材施教是实施“走班制”的核心理念,学校必须要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加大制度宣传力度。因此,学校务必要对家长进行详细的解释,拓宽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交流渠道,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力求达到共识。学校要加大对“走班制”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与家长理解该制度的推行重点在于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 加强制度建设,做到教管合一。首先,要实行动态班级管理,加强行政班主任与教学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其次,要加强师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最后,教师要实现教育目标多元化,突破传统教学班级界限,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集体观念。因此,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做到教管合一,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注重分层教学课程群的开发。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是推行“走班制”的前提与基础,各高中要逐步完善传统课程体系,对原有教学课程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创新。不仅如此,课程资源的建设还必须富有多样性与丰富性。学校与教师要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密切关注分层教学课程群的开发。
在高中教学中实施”走班制”,不仅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的成绩普遍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走班制”的优势,通过对学生群体、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考评方式的分层,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成绩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邱瑶.学科分层走班教学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18):32-35.
[2] 徐惠,黄帧.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学校“選课走班”的实践探索[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2):71-73.
[3] 程宏,王晓峰.新课程背景下“走班制”走进中学课堂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161-163.
责任编辑 陈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