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课大数据对班级教学的SPSS分析报告

2018-01-16曹美阳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统计分析

摘 要: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大数据已经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深度融合,如何利用新技术实现教学的个性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值得思考。本文就极课大数据对班级教学的影响做一个SPSS分析报告。

关键词:极课大数据;SPSS;统计分析

作者简介:曹美阳,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中学。(浙江 杭州 214112)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1-0023-03

调研背景:为了切实提升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我校数学组率先引入“极课大数据”系统软件。然而新技术是否有效可行,需进一步考查。我校在高一年级选取四个班级进行对比实验,分别选取期初、期中、期末成绩,并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极课大数据”对班级教学的作用。

调研时间:2018年6月

调查对象:高一年级1班和5班(实验班)、3班和7班(普通班)

极课大数据对班级教学效果分析报告:

在研究极课大数据对班级教学的影响时,为了排除教师个人因素和使用时间在实验结果中的影响,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各选取两位老师的两个班级进行对比分析,即甲老师的两个A班(A1用,A2不用)和乙老师的两个B班(B1用,B2不用),对比数据分别是四个班的期初成绩、两A班期中成绩以及两B班期末成绩。下面利用SPSS软件对各项测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一、A班成绩对比分析

A1、A2两班为实验班,由甲老师任教,表1至表4分别是两班期初和期中成绩SPSS统计数据结果,分析如下:

1. 由表1可以看出,两班期初成绩平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差平均值非常接近。其次分析表2,两总体方差的F检验观测值是0.161,概率为0.689,可认为A1和A2班期初成绩方差无显著性差异,所以再看第一行,t检验统计量概率为0.952,大于0.05,可认为两班期初成绩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2. 经过半个学期实验,对A1和A2两班期中成绩进行分析,如表3、表4的SPSS统计数据显示。首先分析表3,平均分A1班高出A2班3.2分,两班均值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可能由系统或抽样误差造成,需进一步检验推断。表4是对两班期中成绩独立样本的检验结果。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的F值为0.648,概率为0.423,可认为两班整体方差无显著性差别,在此条件下,分析第一行数据。t检验概率为0.041,可认为两班期中成绩平均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B班成績对比分析

同样分析两B班成绩,B1和B2由乙老师任教,分别选取两个班的期初和期末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1. 由表5可看出两班期初成绩均分无显著性差异;再看表6,F检测P值为0.847,可认为两班期初成绩方差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概率P值为0.949,表示两个班级均值无明显差异。

2. 表7、表8是对两B班期末成绩的分析。从表7可看出两班期末成绩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需进一步检验。表8中F检测概率值P为0.710,说明两样本方差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的概率P值为0.027,表明两班期末成绩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两组实验可以看出,期初成绩不论是均值还是方差都无明显差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各班级均分都发生了变化。两A班经过半学期,A1班均分62.14,A2班均分58.92,相差3.22分;两B班实验周期是一学期,期末成绩B1班均分51.88,B2班均分47.10,相差4.78。

三、教学策略建议

通过整体调查分析,可以肯定“极课大数据”对班级整体学业的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使用效果与实验时长具有正向相关性,这对我们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指导意义。

1. “极课”可在全校各年级、各学科铺开。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在校老师信息技术的培训,还要加大对极课的宣传力度,鼓励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使新技术的使用趋于规范化、常态化。

2. 用好新技术,教师需要一定的载体,才可能将从大数据提取到的信息转化落地。从一个教学全景来看,大数据转化有三个载体: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根据大数据提取信息,依据自身教学风格和学情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规划下一步行动的“蓝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生成的教育大数据进行识别提取,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转化为新的教育大数据;最后基于课堂教学的大数据进行反思,通过前后对比,分析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效果,不断反思,将改进后的措施带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3. 教师要有大数据转化的理性判断。使用信息化手段对课堂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是教育与技术结合来推动自身改革和创新的进步表现。以极课大数据为代表的量化测评方式只是众多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尽管这种方法以其精准性、直观性等优势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因教学过程涉及教学技术、师生心理、教育价值等多方面因素,教师依然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价值和作用,使两者有机结合,共同提升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1] 杨现民,田雪松.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9-30.

[2] 潘静虹.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个案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3] 崔颖贺.家校互动教育平台中数据仓库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 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张 婕

猜你喜欢

统计分析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SPSS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