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坎坷之路
2018-01-16赵滢
赵滢
摘要:随着数字出版快速发展推进的出版业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传统出版业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整个出版传媒行业进入融合发展的新业态阶段。传统出版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在新兴技术与新科技快速进入出版传媒行业的变革期利用自身优势,提升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数字出版;出版融合发展;多元开发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122( 2018) 09 - 0083 - 03
在互联网经济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今天,出版业转型升级日趋深入,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数字出版成为目前出版行业增长最快的板块。如今无论是刚开始接触还是已经与数字出版有过碰撞融合的出版企业,都对数字出版有了不同以往的认知。各家出版企业纷纷在各自的领域挖掘所长,搭乘数字出版的快车[1]。
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出版新业务、新形态、新模式的出现,大型国际出版商已经开始向服务商迈进,与专业机构的战略合作,拓展了其数字出版的业务领域,成为信息解决方案的开发者,并且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而国内尤其是中小出版企业在传媒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下,虽然也已开始了自己的数字出版探索之路,但是大部分中小出版企业数字化出版之路却走得坎坷曲折[2]。
一、中小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发展情况
1.基础数字化改造不全面
首先,传统中小出版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仍然是纸质图书所带来的利润,所以在决定产品线投入的战略方向上,对数字出版的倾斜较少。而且很多中小出版企业对于数字出版的方向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大多持观望态度,并没有深入研发数字出版产品的意向[3]。多数进入实施阶段的项目,也只是简单选出一个产品进行数字化。其次,由于中小出版企业经营规模不大,限制了其在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导致数字出版基础化的改造不全面,很多战略规划无法实现,也就阻碍了数字出版在中小企业的发展。
2.依靠扶持基金带动,项目实施应用不佳
国家对数字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其中通过对具体项目的资金扶持使很多出版企业顺利的踏上了数字出版的历程。这也成为大多中小出版企業借船出海,降低在数字出版领域试水风险的首选方案。
出版企业通过调配自有资源和人员,由于缺乏对技术发展的深入认识,并缺乏对自身在数字出版运营模式的思考和规划,在确立具体项目时往往过于理想化,有时也会因迎合国家基金所扶持的方向而偏离实际资源的数字化发展方向,使得具体项目完成而没有实际推进企业的数字出版工作。
另外,在数字出版项目实施阶段,由于专业出版人员对数字化技术了解不足,而专业数字化开发人员又对具体出版业务不熟悉,在相互沟通中不对称,也使项目需求调研不完善,导致所实施的数字出版项目开发内容与技术脱节的现象不断发生。这样的结果大多只能实现基本的项目需求,无法开发出细节完备的实际产品。结项后的具体项目也无法全部体现设计立项时所要实现的全部功能。从而影响了项目的实用性。
3.产品形式单一,缺乏体系
中小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的具体产品方面,大多选择从尝试制作并销售现有纸质书的电子版着手。这种电子书在内容形式上没有深度的开发,缺少独创性,远远不能满足网络化时代人们多元的阅读需求。然而,形式多样,内容更为丰富的电子书,从设计到制作绝不是单纯的纸质图书的电子化,需要人员和经费的支持才能实现。
传统中小出版企业一般多为具有自身专业特征的出版企业,在各自领域中积累了大量的内容资源。一些出版企业选择对内容资源整合建立专业知识库的数字出版形式。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碎片化、标记、整理工作。不仅如此,原有的纸质书资源,还达不到建立一个知识资源库的储备量。这就需要去寻找新的内容填充,无形需要增加更多的资金投入。
4.具体部门处境不佳
大多中小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具体实施者是以独立部门或者专题小组等形式存在。具体的人员也多来自于原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和编辑室的组合。数字出版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基础化工作,投入资金较大。而从事数字出版的部门往往成立时间短,人员不齐备,尤其是开始要从事大量的基础数字化改造工作,不能短期内带来产品盈利,所以在企业中处境不佳,在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中的影响并不大。
二、造成中小企业数字出版困境的原因分析
根据中小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寻找原因,可归纳为对数字出版的认识问题、资金问题、资源储备、人员配备四个方面。
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需要出版企业自上而下,从管理者到具体实施人员都进行充分的准备。其中企业管理者对数字出版的认识会直接影响企业数字出版发展的具体方向。目前,中小出版企业受到企业自身基础的限制和约束,其管理者对新兴事物的尝试举棋不定,信心不足,尤其是在数字出版所带来的盈利现状没有参照的情况下。管理者们往往在观望,等待清晰的运营模式出现。也因此造成中小企业的数字出版探索进度缓慢,而延误了发展的机遇。
数字出版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中小数字出版企业因受其企业规模的限制和企业发展投入决策的影响,在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投入的资金并不足。目前支持中小出版企业进行数字出版的资金大多来自于申报各项出版基金项目所得的扶持资金。这些项目资金大多能够支持完成项目的基础开发,而后续的投入又超出了企业的承受力,无法全力保障。于是为了仍然能使项目结项,后续过程中的很多具体开发工作都不能完全以实用性为前提,造成项目对企业的实际应用性不强。
正是因为数字出版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而从传统出版企业到数字出版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应是整个企业产品体系的转型,需要大量的内容资源。这就要求传统出版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对企业内容资源进行全面分析、整合的基础上,制定数字出版产品体系的规划。这种规划不仅对新数字产品的研发有指导作用,也会促进新的传统出版物的多元研发。而往往中小出版企业积累的内容资源作为数字出版的基础资源是不充足且不够系统的。并且企业对数字出版发展的整体规划意识不足,使得企业产品线延伸受阻,限制了内容资源的储备。
對于数字出版产品的储备意识不足,在这过程中积累的素材和经验过少。对储备可以开展数字出版项目的意识不足,同时也不具备多元开发的技术,在根据原有数字出版产品开发衍生品方面也缺少经验。
无论是对原有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加工还是创作新的数字产品,除了资金以外,领导者和具体从业人员对数字出版从意识到知识的准备也并不充分。使得数字出版在企业中受重视程度不够,具体项目在落地操作过程中受到技术和认识方面的阻隔。
三、针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分析了当前中小出版企业发展不利的基本因素,怎样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想办法克服困难、寻找突破是研究的目的。
1.准确定位
企业中要自上而下的认识到数字出版时代到来的紧迫性。管理者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对原有资源进行整合,挖掘企业潜力。在寻找适合本企业的数字出版发展战略方向时,一定要树立信心打破缺乏经验的桎梏,在明确产品线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数字化方案。并且要有决心,不断摸索前进,积累资源,寻找新的数字出版的机遇,从而改变企业在夹缝中生存的现状。
2.以小见大
尝试选择体量小,与本企业优势出版板块结合紧密的数字出版项目进行投资。先以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小版块作为突破口,进行具体产品的开发,根据产品的市场反馈情况制定其衍生产品的开发或者方案设计。通过一个数字出版产品的成功开发,坚固信心,锻炼团队,探索数字出版规律。
3.依靠外力
基金项目的引入对处于数字出版产品开发初期的中小出版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有效的规避风险,完成企业的数字化基础建设。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研究资助政策,充分整合,制定合理的项目方案进行申报,获得资金扶持。通过项目提升企业的数字化发展进程,挖掘自身的优势增长点。
除来自于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基金外,争取与来自于技术企业和优势出版企业的合作也是中小出版企业扬长避短的有效方案。合作共赢是当今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经营模式。一些中小出版企业具备了一定的数字出版产品开发的基础,但却苦于没有合适的项目进行开发,正好可以和一些为数字出版企业服务过的的技术公司,以及有共同类型资源的出版企业进行合作,在技术、经验、资源等方面实现互补[4]。
4.加强储备
对于中小出版企业来说,数字出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在内容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有积极的储备。数字出版所需的内容资源需要在出版企业的日常工作中进行积累。在进行传统业务生产的同时,对每个选题的实现都存有多元发布的意识,从可行性的角度制定一定程度的数字化预案,实现内容资源的积累。中小出版企业面临的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短期现状。可以通过引进人才进行补充,但行之有效的是通过交流学习等各种方法,培养出对企业具有忠诚度的既懂数字化技术又熟悉专业出版流程的复合型人才[5]。
四、总结
尽管数字出版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小出版企业是困难重重的,但对数字出版的大潮流时代到来的认识是坚定的。只要鼓起信心,在充分了解市场环境、行业氛围的情况下,分析自身优劣势,寻找突破点,通过有效的储备以小见大,制定合适本企业的长期数字出版战略方案和短期具体项目实施方案,稳步发展。一定能在数字出版的领域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 曹联养.传统出版社内容集成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与切入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6 (4):44-47.
[2]吴珏琼,权恒.中小型专业出版社该如何“养”数字出版?[J].科技与出版,2016(6):99 -102.
[3]周伟,董夫才.当前中小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探讨[J].出版广角,2017(2):33 -35
[4] 刘海阳.基于多元化经营的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战略研究——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为例[J].出版广角,2016( 20):35 - 37.
[5] 曹联养.出版社数字出版团队构建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6(10):50 -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