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论新闻观

2018-01-16谢金文

今传媒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媒介

摘要:可从三个维度把握新闻观:新闻及其传播、新闻媒介、新闻事业与产业。其中第一个维度是狭义上的新闻观,第二、三个维度是广义上的新闻观。新闻观涉及这三方面的是什么和应怎样。新闻是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有反应、告知、宣传、监督等作用。应真实、全面、客观、新闻价值大、社会效益好。新闻媒介、事业和产业应与社会的价值观相一致,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目标。为此,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心、帮助、引导人;反映真实、揭示真相、坚持真理、监督权力。党的新闻媒介、新闻事业还应保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闻观,可称为“科学的新闻观”,是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相关成果。

关键词:新闻;传播;媒介;新闻观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122( 2018)09-0006-04

一、何谓新闻观

所谓“观”,是指对事物的根本看法,不同于一般的观念、观点。新闻观就是对新闻及相关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关于新闻及其传播、媒介、事业、产业是什么和应怎样。例如有的人认为新闻就是新的听闻和见闻,应有闻必录;有的人认为新闻就是一种报道,应根据宣传需要用事实说话;有的人认为新闻是一种信息,应客观、中立地提供。

可从三个维度来把握新闻观。一为新闻及其传播,二为新闻媒介,三为新闻事业和产业。三个维度密切关联,构成完整立体的新闻观,也可据以构成新闻学的基本框架[1]。

其中第一个维度包含新闻的内涵、特点和作用等。这方面的根本看法堪称狭义上的新闻观。

第二个维度——新闻媒介,处于新闻传播七大环节——信息源、传者、内容、媒介、受传者、效果、反馈——的中心,承前而启后,且与其它各环节密切相关,又与社会直接相连——直接产生社会影响和受到社会的直接影响控制。该维度涉及新闻媒介的性质、特点和作用,社会责任及其实现等问题。第三个维度涉及新闻事业和产业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影响因素和管理控制。

如果说,上述第一个维度是原点和基础,那么第二个维度堪称主体,第三个维度堪称重点,这三个维度之总和,便构成广义上的新闻观。目前我们在广义上和狭义上的新闻观方面都仍有不少模糊乃至偏误,限于篇幅,下面仅择要提出本人的看法。

二、新闻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现在我们一般是从广义上谈论新闻观[2]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而对狭义上的新闻观,对新闻及其传播是什么和应怎样的根本看法,我们还较少新的探讨,亟需关注。

(一)新闻的内涵

1943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总编辑的陆定一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该定义沿用至今。一般认为,陆氏定义强调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报道要真,又强调报道要新,是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是马克思主义的。

然而这只应是陆定一所处时代、或者说印刷媒体时代关于狭义上的新闻报道作品的操作性定义,不应是电子媒体时代、尤其是当今新媒体时代关于新闻的学术性定义。

第一,许多新闻不是“新近发生”的。考古发现的事,或许多光年之前的天体活动,是“过去发生”的,只是新近发现的。卡廷森林惨案发生于1940年春天,但在1990年被披露时仍是大新闻。广播电视直播的重大事件,是“正在发生”的。1980年6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简称CNN创办,向有线电视网和卫星电视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新闻节目,在新闻的及时性和突发事件报道方面有明显优势,被许多其他国家的电视机构效仿。这时的电视正成为受众最多、影响最广泛的新闻媒体,CNN的创举也被认为改写了新闻的定义,使新闻成为正在发生的、而不只是新近发生的。现在人们又在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实时发出有关图文和视频。

此外重大活动预告,自然灾害预报,政府决策预判等预告性或预测性新闻,是关于还没发生、“将要发生”的事实。

在陆定一提出新闻定义的时代,报道中不是“新近发生”的事很少,作为操作性定义可以忽略不计。而现在已很多,并越来越多,作为学术性定义更不能熟视无睹了。

第二,“新近发生的事实”不一定能成为新闻,即使被报道了。我刚才喝了口水,绝对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但哪个媒体报道了也不是新闻,至多只是琐闻。许多新闻形式的软广告也是如此。总之,新闻还必须是传播对象需要的信息。作为操作性定义,可将此作为不言而喻,但作为学术性定义,则要尽可能严密。

第三,不是“报道”也可以有新闻。许多评论、报告、公告(如疫情通報)中也有新闻。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是新闻,不是报道。生活中还有许多口头新闻。如果说,这里的“新闻”是狭义上的,仅指新闻媒介上的报道,那么上述第一、第二点问题仍然存在。

窃以为:新闻是一种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即真实的、新鲜的、传播对象需要的信息。广义上的新闻,是指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包括口头、书信、文件、微信或大众传媒等各种媒介中的,演讲、新闻发布会、新闻公报、时事评论、报道作品等各种形式中的,经过或未经公开传播的。“汶川地震了!”“拉登死了!”这样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发出时,不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短信的还是视频的,不论是通过手机、互联网还是广播电视,都是新闻。

新闻是事实性信息,否则是文艺作品、理论文章、心灵鸡汤等等。不过在定义中也可不提“事实性”。因为这里的“信息”指的是狭义上的信息;这里的“真实”已与事实相关联,即使是说观点真实、情感真实,一般也是事实判断,即把有某种观点、情感作为一种事实,而不是认识判断或价值判断,不是论其对错、好坏之类。

狭义上的新闻,是指大众媒介上以新闻样式存在的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包括标题新闻、一句话新闻、图片新闻及其它各种报道,简而言之就是报道作品,如我们常说的头版头条新闻、新闻写作、新闻奖等。它们是广义新闻的一部分,但其传播对象不是很少、个别人,而是广大受众,因而其定义应该是:真实、新鲜、受众需要的信息。

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对大众媒介中报道的新闻更关注,而在新媒体时代,尤其是在社交媒介大行其道的当今,大众媒介以外的、报道以外的新闻传播十分方便,其数量和影响与日俱增,犹如大众媒介以前的时代。这也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需要我们及时更新新闻的概念,及时重视广义上的新闻,更好地搜集、发现、制作、研究、利用那些零散片段的新闻,长期存在、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新闻,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中的新闻,聊天、演讲、评论等媒体报道以外的新闻。

(二)新闻的特点

新闻的特点首先是有新闻价值,即真实、新鲜、传播对象(或受众)需要。狭义上的新闻还有如下特点:

一是时效性。仅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越及时效果越大。

因而新闻报道要迅速及时,越快越好。既不同于宣传要讲究时机、选择适当的时候进行传播,也不同于文学可以隽永,值得反复修改提炼,“十年磨一剑”。有些新闻被延迟报道,只是考虑到社会影响、宣传效果等其他因素,与考虑到保密的需要而不予报道一样,并非出于新闻传播的本性。

因而新闻报道、新闻媒介的制作和更新周期较短,并尽可能快速地送达受众。

二是公开性。非公开的新闻如内部参考、情况简报中的,不属于狭义上的新闻。公开不仅能冲破阻挠封锁,迅速广泛地传播,还能产生特别的效果,如公诸于众后产生公论,如对被揭露者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当然公开也会扩大负面影响。

三是主客观统一。好的新闻报道应客观反映事实,但仍会带有主观性。材料的选择,内容的加工制作,包括角度、主次等安排,词语、编辑手段等使用,都不免带有主观的影响。深度报道还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些特点影响了、在许多方面决定了新闻的作用。

(三)新闻的作用

新闻主要有如下作用:

1.反映及相应作用。从新闻的本源(事实)来看,新闻有反映作用。可反映事实、反映环境、反映世界,反映问题、反映舆论、反映民情民意。通过反映,可起到沟通作用,嘹望社会作用,舆论监督作用,实现公民的知晓权、监督权,也是实现参与权、表达权的基础——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无法参与。可见新闻是民主政治、民主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通过反映,还可起到记录活的历史的作用。

2.告知和宣传作用。从传者来看,新闻有告知作用,让人及时了解真相实情。进而有宣传作用,用事实来树立形象、证明观点、推翻“雄辩”,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态度和行为,如影响舆论。要防范为了宣传而夸大或缩小、歪曲或颠倒、编造或隐匿事实,进行片面报道,损害反映作用,丧失媒体的公信力。

3.了解和消遣作用。从受者来看,新闻有了解信息、获取咨询和知识作用,认识世界、让主观符合客观作用,软新闻还有消遣作用。

4.造就新闻媒介作用。从媒介来看,新闻有吸引注意力、提高媒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构建传播力和影响力作用,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包括带来广告投放的作用。新闻媒介的嘹望社会、设置公众议题、授予报道对象地位等作用,都主要是通过新闻实现的。

应在科学认识新闻本体的基础上,全面、充分地发挥新闻传播的积极作用。为此,应力求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新闻价值大、社会效益好。

三、新闻媒介、事业与产业

广义上的新闻媒介是指能传播新闻性信息的各种媒介,包括公开的和非公开的、大众媒介和非大众媒介,如招贴、邮件、微信等。狭义上的新闻媒介则仅指以新闻和时事评论(其中也有许多新闻性信息)为重要内容、连续传播的大众媒介,如新闻性报刊、广播电视、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收发终端、尤其是手机和平板电脑,把各种传播及其媒介融合在了一起。

可从三个维度来看新闻媒介的作用:一般(普遍性)功能带来信息、宣传、文化、娱乐等一般作用,具体(特殊性)功能带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具体作用、也即具体表现出来的作用,具体功能的发挥方式带来相应的社会沟通、整合、革新、控制和舆论作用。其中既有积极正面的作用,也有消极负面的作用[1]。

事业是指有较大规模、系统和影响的经常性活动,包括这些活动的主体和直接条件。新闻事业就是新闻传播事业,包括新闻机构和媒介、体制和管理、教育和研究等。

新闻产业与新闻事业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新闻业起初只是一种行业(trade),约等于报刊业,而现在则成了多个行业的集合体,成了一种产业(industry),包含了以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通讯社等,包含了各种新闻信息、新闻媒介等产品和服务,是新闻事业的主要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

科学地认识、利用新闻业的产业特点和规律,不仅能提高其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而且能提高新闻质量和新闻媒介的质量,有力推进新闻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新闻产业的发展,也有赖于新闻事业的体制、政策、管理等改进,新闻媒介的传播力、影响力提升。

新闻媒介、事业和产业应与社会的价值观相一致,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目标——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并落实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各项具体目标上[3]。为此,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心人、帮助人、引导人;应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理性客观,反映真实、揭示真相、坚持真理、监督权力。党的新闻媒介、新闻事业还应保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我们很少看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革命家对新闻本身的直接看法,他们的许多有关论述反映的是报刊思想、宣传思想、传播思想,例如关于报纸是革命武器、思想中心、理论阵地等看法。有的论述也涉及新闻,然主旨仍是宣传等,而非新闻,仍属于报刊观、宣传观、传播观。但既然报刊、宣传、传播与新闻有密切的关系,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影响着新闻传播,也可把有关的根本看法归为广义上的新闻观。

有的论著尽管有不少马克思主义名词、革命导师原话,穿了“马克思主义”红马甲,但仍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如教条主义、违背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神的,如“文革”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捞取政治资本、甚至搞阴谋诡计的。而有的尽管没提及马克思主义、没引用领袖语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如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名称为科学发展观。新闻观也是如此,机械的、教条的、脱离客观现实和历史环境的看法,即使搬用了马克思主义者的许多原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反之,我们有许多新闻思想、观点、论著,即使没贴马克思主义标签,也是很马克思主义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闻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因而科学的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可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称为“科学的新闻观”。反之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例如不符合新闻本体、要求、规律的认识和理论。

开放的,发展的,不断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与时俱进的才是科学的,才是符合唯物辩证法原理、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不能把文革中或之前的新闻观,或马克思主义者曾说过什么,都作为今日的马克思主义新聞观。反之,外国的新闻与传播理论中的有益成分,我们自己从新闻传播的新发展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思想观点,也可吸收进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乃至印证、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参考文献:

[1]谢金文.新闻学三维新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杨保军.论“新闻观”[J].国际新闻界,2017(3).

[3]谢金文.新闻媒介语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