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论语》思想提升中职听障学生人文素养
2018-01-16杨文静
【摘 要】本文论述以《论语》思想提升中职听障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要通过博爱之心和民本思想,唤起中职听障学生对主流社会的认同感;培养好学勤俭和果敢勇毅,激发中职听障学生的品格养成;调控情绪和修养身心,提高中职听障学生的情商;关心时局和安民拯世,培养中职听障学生的领导意识和能力,由此提升中职听障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其社会适应力。
【关键词】《论语》 中职听障学生 人文素养 社会适应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B-0134-03
中职听障学生在思维方式、文化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与常人有异。由于听力的限制,他们学习语言更多地依赖视觉渠道,认识事物多停留在表象,缺乏对事物内涵、因果关系等深层次的探究。他们看待事物情绪化,心理波动大,情绪缺乏恒定性,敏感多疑,容易受暗示,有依赖性,自主意识不强;与正常人的交往较少,一些礼仪风俗也知之甚少;服务社会、关心国家的意识淡薄。有的听障学生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学习不刻苦。中职听障学生要真正实现与社会人群的融合,只有提高社会适应力,具有和社会人群平均水平相当的意识形态、话语语境,才能顺利地常人沟通、交往。部分中职听障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缺乏同理心、同情心,这给中职听障学生的学习和管理带来了隐患,也是他们以后顺利融入社会的阻力。
《论语》作为思想著作、国学经典,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论语》不仅是教育著作,也是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综合指南。中职听障学生学习《论语》主要是在学习初中语文课文《〈论语〉十则》中进行的,其实《论语》中有更多的关于情绪调整、品德修养、社会治理的内容,对他们稳固心智、涵养性情、塑造良好品德、发展领导才能,从而提高人文素养有着积极意义。本文试探索通过学习《论语》提高中职听障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博爱之心和民本思想:唤起中职听障学生对主流社会的认同感
平常的生活中,由于交流的不便,正常人往往规避和听障生交往,从而造成后者有一种被冷落忽视的感觉。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孔子对人际关系的积极建构的态度包容听障学生,使他们感到被重视、获得被接纳感。《论语·乡党 》说:“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棚失火,他先问人,不问马。在马比人贵的奴隶社会,能有这种意识难能可贵。这可以看出孔子的“人本主义”思想。肯定人的价值,珍惜人的生命,这对听障生也是一种生命教育。
对普通学子,孔子“有教无类”。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享有教育带来的生命质量提升的权利。“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怜恤弱势群体。“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对残疾人也充满尊重。“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孔子对盲人悉心引导。可见孔子宅心仁厚,关爱弱势群体。
《论语》中表明人本、平等、尊重、慈悲等思想观念自然会感召听障学生,“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学生的心扉打开了,就对《论语》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特殊学生培养的目标是融入社会,让中职听障学生结识《论语》,体验到正常人对他们的友好态度,有助于他们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树立融入社会的积极态度。
二、好学勤俭和果敢勇毅:激发中职听障学生的品格养成
对于学习,孔子认为理想的状态应该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一以贯之”,反面论证则是“六言六弊”,这对于中职听障学生尤为重要。中职听障学生需要参加全国聋人单考单招考试,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过硬的专业课技能都需要理解、记忆,长时间的静坐是学好的保证。而听障学生好动,让中职一年级的学生自习坐一节课不乱动都很难。“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则教导学生要克服浮躁。听障生普遍有“六言”中的“直、勇、刚”的特点,需要“礼度”的约束。
孔子门徒众多,他最推崇的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而怀居,不足以為士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中职听障学生处于青春期,难免有虚荣、攀比意识,应该让他们领悟到关注学习、不比吃穿,这不论是对德育还是学习都是件好事。
中职听障学生的意志力有待提高。有的听障生思想脆弱,同学对他的无意冷落、老师对他的些微批评都会引发情绪的大变化。孔子认为,作为读书人,要道德高尚,追求真理,胸怀大志,坚忍不拔,个性淡泊,严于律己。在意志力上,脱离人性的自然需求,而是倡导形而上的道德主义。“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仁”,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舍弃,体现了对理想的忠诚和坚定。学习此类语录,中职听障学生会获得对完成学习目标的启发。
毕业后,部分听障生进入社会,会面临着谋生立业成家的挑战,有的学生平时受到家长、老师的呵护,到了社会上由于知识水平所限,工作不是很好找,自己不愿从事脏累的工作,又希望能获得丰厚的收入,此时,听障生就容易误入聋人非法团伙。对于这个问题,《论语》中说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通过详细讲解,听障生树立了是非观念,在面临诱惑时就有了判断力,从而把精力集中到融入社会正当职业中去。
三、调控情绪和修养身心:提高中职听障学生的情商
孔子非常重视自我修养,“修己”“以敬”“以安人”“以安百姓”。《论语》中调控情绪可以从调整自身内部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两个层级进行。对个人自身内部关系,孔子认为要具备一些品德: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每天还要自省,检视自己是否达到这些标准。书中多次讲到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绪以达到合乎礼仪,谨慎、稳重、谦虚、正直、不迁怒、不贰过,对别人“周急不继富”。“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限制自然的欲望而把礼仪法度作为生活的首要标准,这就是修养。心中有了恒定遵守的法度,做人做事就有了坐标,知道取舍的底线,就可以笃定,从而向外界呈现一个自洽的状态,给别人留下“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形象。中职听障学生之所以情绪化严重,部分原因也在于他们内心的道德标准尚未完善,对生活事件缺乏判断力,疑惑迷茫,建立恒定的道德准则是他们内心保持稳定情绪的基础。在培养情趣方面,孔子倡导“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廓清了健康、庸俗的生活情趣,有助于中职听障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抛弃消极情绪。endprint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倡导换位思考、礼让宽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要对别人有同情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应讲信用。自己想让别人帮自己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先成就别人而后实现自己的目标,先人后己。平等待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表明了孔子的通达务实的生活态度。对不好的人或事,“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批评昼寝的宰予和“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的原壤。交友方面,《论语》中多次推崇“君子”,“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并总结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学习孔子的宽容、诚信、周到、豁达、正直、自护,对提高中职听障学生的情商是必要的。
四、关心时局和安民拯世:培养中职听障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组织能力
中职听障学生平时在学校住宿,接触外界的时政信息不太多。即使他们回到家里,能看到的电视机的手语节目依然很少,只有有字幕的节目才方便他们观看。上网,他们更多关注娱乐休闲视频。但是,听障人之间的亲和度比较高,而且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10 年的数据,我国聋人有 2054 万人,数量仅次于肢体残疾,占全体残疾人的 24.15%,因此聋人团体自治很有必要,这就需要听障生具有领导能力。《论语》中有许多治政安民的政治智慧,主要体现在社会治理和任用干部等方面。
在社会治理方面,从治理态度上,孔子生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乱世,礼坏乐崩,弱肉强食,孔子不赞成消极抗世、洁身自保的隐者,而是积极入世,流离颠沛于各国,“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极力推销自己的拯世理念,培养学生从政。知其不可而为之,百折不回。中职听障学生有的在中职一年级时在老师的鼓励下担任班干部或竞选进入学生会,可是时间一长,矛盾出现,有的人就灰心丧气,打退堂鼓。通过学习《论语》,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的从政品质。
在治理方法上,孔子认为治理者首先要做出榜样:“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先之劳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有效的。治理者应“为政以德”,“恭,宽,信,敏,惠”,爱慕周礼,试图维持礼教。“礼之用,和为贵”,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中,认为“不战”是最大的“仁”。孔子是和平主义者。即使需要战斗,也主张先教化而后可使民战。倡导协调人际关系,以道德和礼教培养廉耻心为本,之后可以再用政法和刑罚为表,来规束人们的做法。“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信任很重要。“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要体谅被管理者的实际处境。应稳重廉洁,“无欲速,无见小利”。从政应该“尊五美,屏四恶”,描绘出理想的和糟糕的政治图景。中职听障学生干部也应该注意率先垂范、以德感人、以理服人、树立威望、体恤同学、公正廉洁,以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良好的治理方法需要人才去推行实施。“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在任用干部方面,孔子主要通过察人来体现的。孔子有自己的标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听其言而观其行”,从心理动机、做事方法、最终目的、言行等方面考察。对于群众意见也要积极采纳,“众恶之”“众好之”,“必察焉”。从正面和侧面等全面考虑。倡导真诚,以“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为耻。“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慧、仁心、勇敢是干部的必要素质。“举直错诸枉”,“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要正直。对于官位,“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应追求的是使自己立足的本领。治理政事应该“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要勤勉。总之,一个合格的干部应具备真诚、聪明、宽厚、勇毅、(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35页)正直、能干、勤勉等特点。因此,学习《论语》中积极的从政态度、管理原则和方法、选用干部的技巧等,对培养聋生的组织管理才能大有裨益。
总之,中职听障学生“由于严重的生理缺陷,聋生表现为认知发展水平严重滞后”,虽然他们已经是中职学生,但思维状态和心理水平相当于普通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汲取《论语》中的精神营养,有助他们深刻了解社会人群,提升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性人格,改善人际环境,从而增强社会适应力,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汪飞雪,吴 静.听觉障碍学生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2]田 林.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成才之路,2010(18)
[3]孙桂华,刘秋芳.烟台启喑[M].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4]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0年末全国残疾人总数及各类、不同残疾等级人数[EB/OL].(2012-06-26)[2017-02-03].http://www.cdpf.org.cn/sjzx/cjrgk/201206/t20120626_387581.shtml
[5]郝振君.团体心理辅导在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5(10)
【作者简介】杨文静(1982— ),女,硕士,山东省济宁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听障中职语文教学。
(责编 刘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