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技工院校德育教学探析
2018-01-16邹超生
邹超生
【摘 要】本文针对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技工院校德育教学现状,提出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职业发展特点,加强顶层设计,整合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更好地发挥德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技工院校 职业精神 德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B-002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产生了旺盛的需求,同时对技能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精神的培养是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但是,目前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职业发展特点,加强顶层设计,整合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更好地发挥德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技工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对事物的是非曲直分辨力不强;大多数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责任感;少部分学生心理自卑,性格偏执,缺乏敢拼敢干的精神。
二是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偏离。多数学生对于所学专业需具备的职业精神不了解,导致职业信念不坚定,职业理想不明确。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技术技能,就能获得良好的职业前景,从而忽视职业精神的培养。
三是学校不重视职业精神提升。现阶段,技工院校较少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创建良好的环境,对职业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部分技工院校虽然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职业精神教学内容,但是教育内容没有结合学生职业发展实际,过于片面,与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符。
二、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技工院校德育教学现状
职业精神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成效。目前,技工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德育课程教学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德育课程教学“边缘化”。当前,大多数技工院校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导致德育课被“边缘化”,德育课程在大多数技工院校成为“人人都能上的课”。教学带有明显应付倾向,仅让学生掌握“是什么”的问题,没有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的职业精神无法得到提升,德育课程教学在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德育课程设置过多、内容繁杂。技工院校所使用的德育课程教材属统编教材,课程数量多,知识体系相对滞后,没有结合學生实际突出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与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实际需求不相符。课程教学内容没有与第二课堂做好衔接,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三是教学手段和方法过于呆板。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都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一味地“填鸭式”灌输,“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没有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四是师资力量缺乏。在技工院校中普遍存在专业课教师较多而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的德育课教师较少的情况,德育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师资水平整体不高,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
三、培养职业精神的德育教学改进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德育课程教学需要学校,特别是学校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进行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和部署德育课程教学,形成系统化的德育教学模式和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狠抓德育课堂教学质量,完善德育教学评价,抓好与第二课堂、日常教育管理的衔接,充分发挥德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育人功能。例如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加强德育工作顶层设计,以礼仪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职业指导课等三门课为载体,通过主抓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教育等三条线,建立了德育工作“三线三课”德育模式,将德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每一个岗位,实现德育的“全渗透”和“全覆盖”。
(二)推进德育课程化,强化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教学内容改革。在德育大纲的指导下,以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为中心,整合教学内容和资源,结合学校的德育课程教学实际,开发和建立符合学生特点的科学、系统和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实现德育课程化,是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郑州信息技术学校以培养岗位职业素养为核心开发系列职业素养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实行以培养岗位职业素养为目的的职业素养课程,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另外,抓好德育课程与第二课堂的衔接,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德育课程体系中,增强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德育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科学性。
(三)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如下:
第一,改变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在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课堂问题设定、学生自学、案例分析、合作探讨、举行辩论会等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积极体验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建成科学、系统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学生在合作探讨、案例剖析、分析答辩等体验式的课堂中主动参与、乐于学习,教师乐于开展教学和研究,教学改革效果较好。endprint
第二,加强实践性教学手段的运用。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自我体验尤为重要。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灵活且方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让学生设计实践方案,开展一些调查和实验,完成相应的调查总结和实验报告;也可以成立问题探索小组,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汇报会、辩论会等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加强与周边社区、企业、军队和福利机构的合作,建立校外德育课教学实训基地,通过访问参观、实践体验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体验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
第三,完善德育课程教学手段。在德育课程教学中,要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向多元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充分运用新媒体信息资源,将传统的书本变为由声像和图文构成的动态教材,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领会职业精神的内涵,将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能力提升。德育课教师是德育课程教學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技工院校要加强德育课教学团队的培养,提高德育课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进一步推进德育课程化建设,从而提高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质量。
第一,提升德育课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要组织开展德育课教师现代化教学技能培训,提高德育课教师制作和使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进行教学的能力。以举办德育课讲课比赛、德育课教学设计比赛、第二课堂活动设计比赛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德育课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
第二,加强德育名师的培养。德育名师是一所学校德育工作的招牌,他们的工作研究和实践成果是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一所学校应培养2-3名德育名师,以名师为中心,组建专业素质过硬和富有活力的德育课教学团队,形成浓厚的德育工作研究氛围,推动学校的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更能促进年轻德育课教师的进步和成长,使学校德育课程化建设更具有延续性和系统性。
第三,提高德育课教师的实践能力。技工院校的德育教师进入企业一线实习锻炼的机会较少,要安排德育课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提高职业意识,更好地以学生为主体确定科学、系统的职业精神培养课程教学计划。
总之,技工院校要在工作中不断寻找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不足,深化德育课程教学改革,使技工院校的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实现职业理想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潘红霞.从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谈德育教学改革[J].质量探索,2016(1)
[2]庄志彬.德育课教学视野下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途径研究”(GXZZJG2015B037)。
(责编 刘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