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各学段创造力评价方案探究

2018-01-16孔祥飞罗森史庭宇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段基础教育创造力

孔祥飞+罗森+史庭宇

【摘 要】本文论述创造力的界定、传统创造力评价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合理科学的创造力评价指标、方法及实施原则,并结合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针对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提出相应的创造力评价方案。

【关键词】基础教育 学段 创造力 评价方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B-0006-03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不仅仅是钱学森个人的追问,而且也是当代国人对中国教育的诘问。毋庸置疑,如何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日后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创造力)。

一、创造力的界定及其评价改革

(一)创造力的界定

我国关于创造力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是从 20 世纪 40 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开展的创造教育的实验开始的。关于创造力的内涵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界定。美国学者卢伯特指出“创造力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产生新的且适当的产品的能力”。斯滕伯格构建了创造力三侧面模型,并认为“创造力就是能产生某种新价值、新产品的思维能力”。阿玛布丽认为“创造力是几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几种因素分别是工作动机、领域技能和相关创造力技能。”安姆贝尔把创造力描述为任务动机、专业相关技能(领域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创造力相关加工这三者的汇合。罗兹曾收集数十篇有关创造力定义的文献,认为创造力涉及四个“P”,即“创造的人”(product)、“创造的過程”(process)、“创造的产品”(production)以及“创造的环境”(place)。泰勒等人与罗兹的观点基本一致。基于以上的文献要义,本文认为创造力是创造者依据特定的目标和要求,整合已有的一些信息和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放思维和想象,产生出某种新的、独一无二的、有用的产品的能力。

(二)传统创造力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即已受到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钱学森先生认为,我国学校没有按照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模式去办学,目前有关创造力研究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为主。心理学方面多采用实验和实证调查研究,集中探讨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心理学基础。教育学方面,以文献和理论研究为主,欠缺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多为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实践感悟、理论思考和教育建议。此外,我国目前的教育评价观和教育评价实践也有很多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地方。传统教育评价追求通过技术手段控制的倾向,使臣服和被臣服的控制关系影响越来越严重,使得学生不知不觉中走进束缚其创造力发展的架轭。由于这种“应试式”评价,人的潜能只是部分而非充分被挖掘、低层次而非高水平发挥。因此提出合理科学的创造力评价方案、构建关于我国各学段创造力评价的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二、创造力评价指标、方法及实施原则

(一)创造力的评价指标

创造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基于如下具体指标维度来进行,包括知识含量、爱好范围、思维想象力、个人研究能力、反思创新能力、能动探究能力、开放思维和收敛思维、灵感、自信、坚毅与耐力以及内在驱动力。以上 12 个维度是依据现有理论,基于对前人研究的梳理总结而得出,涵盖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以及基础知识等数个方面。其中创造性思维还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开放思维及收敛思维等;创造性人格涵盖了自信、坚毅和冒险精神;而基础知识往往被看作是创造力产生的基石,是评估学生创造力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二)创造力的评价方法

目前,比较主流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有发散思维测量、创造性人格测评、创造性产品评价等。

1.发散思维测量是对创造过程的评价。其主要来源于吉尔福特的儿童创造力测验中认为的“创造力的表现在于发散思维”的观点。其评价的指标一般为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随后托兰斯于 1996 年编制出“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以游戏的形式对词汇创造思维、图画创造思维及声音的思维进行测验,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创造性人格测评。其主要从人的兴趣、态度和人格等方面来测评,通常是以自陈式量表来判定你是哪一类人。例如“威廉斯创造性个性倾向量表”含有好奇心、想象力、冒险性、挑战性四个分量表;“发现才能团体问卷”可以用来测试中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喜好,以及其灵活性、独特性、坚韧性等有利于发挥创造力的习性;此外还有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你是哪一类人”。

3.创造性产品评价。即从创造性成果的角度进行的测评。关于创造性产品的测评工具,应用最广泛的是同感评估技术(CAT),其主要是对人的语言、艺术、表演等相关创造性作品的测量。

此外,对于创造力的评价方法还有主观评定法、创造力实验法、档案袋评价法等。

(三)创造力评价实施的原则

1.测评工具的选择。在使用专门的评估工具来评估学生的创造力时,首先需要了解评估工具的理论出发点,评估工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评估工具适用的学生年龄和阶段等。选取恰当的评估工具是科学有效地进行创造力测量的先决条件。

2.测评者的选择。对创造力的评价可能因为不同的测评者而产生差异性的结果,为提高测评的可靠性程度,保证其信度和效度,应对测评者有严格的要求或专业的指导及培训。

3.测评工具的综合化。多种多样的测评工具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主要测评的方向,为了使对创造力的测评更加全面,完整反映学生的创造性水平,就要采用多元多维多种测评工具,综合进行评价。

4.客观理解评价结果。测评工具都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其测评结果仅仅可作为对创造力评价的某些参考。需要我们能够客观理解评价的结果,这也是进行创造力评价的基本原则。endprint

三、各阶段创造力评价方案的选择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提出创造力评价方案,具体则表现为把实验法与文献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梳理创造力研究的发展历史,总结归纳已有的代表性的创造力评价工具或方法。其次结合一系列综合实验活动,从创造力评价指标出发,力图发现适用于各阶段学生创造力评价的方法,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的创造力评价提供理念与实践上的启示。

(一)学前阶段创造力评价

3-6 岁的幼儿,正处于人生中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时期,杜德克等人研究后提出:只有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幼儿的创造力才会被激发出来。对幼儿创造力的评价,一般是通过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价值性三个维度来进行的。由于幼儿的特殊阶段性,笔者认为对幼儿创造力评价应基于针对幼儿开展的实验活动及课程,对幼儿的创造性活动从时间、地点、主体、领域、主题、环境及操作材料、教师指导语、活动效果等进行观察、记录及总结,将教师或观察者的评价视为创造力评价的指标,并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的结果。(详见表 1,下同)

(二)小学阶段创造力评价

小学阶段是个体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开始,小学生的创造力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创造力,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可能与其对个体创造性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质两个方面存在相关性,但又考虑小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个体人格以及创造性人格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从创造性思维角度宜采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词汇测验”来考查小学生的创造力。

(三)初中阶段创造力评价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从童年期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创造力与学前、小学儿童相比,有其明显的优势。第一,创造力更多地带有现实性的特点。不再像学前、小学儿童那样带有主观的幻想色彩;第二,初中生的创造力带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能够自主地提出新问题,并进一步采取行动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初中生的创造力更为成熟,其创造力在深度上、科学性上远超过小学、学前段的学生。因此,可选取“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对其创造性思维进行评价,可采用“威廉斯创造性个性倾向量表”对其创造力个性方面进行简单评价,从而更好地把握初中生在创造力思维与个性方面的独特性。

(四)高中阶段创造力评价

高中阶段创造型人才分类繁多,如技能类、文学类、艺术类等,不同类型的创造型人才拥有差异性的创造潜能。最主要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产生更多创造性产品。因此,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创造力评价的方法必须是多元化的,不能简单地运用单一形式的定量或定性评价,而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创造力评价方案或者采取综合性多样化的创造力评价体系。因此,结合前文所述,与初中生类似,在对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评价,可选取“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在创造力个性方面的评价,可采用“威廉斯创造性个性倾向量表”以及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加之,在创造性产品方面的评价,可运用同感评估技术;在其他方面亦可结合创造力实验法、档案袋评价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论述,表明创造力在各学段教育中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各学段必修课程必须得到各方重视,这是对我们民族和国家一代新人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甚至是未來生存状况的高度关注。而对于学生创造力的评价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学习一种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的形成性、促进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1]Amabile T M.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M].Springer New York,1983

[2]董 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俞国良,曾盼盼.中小学生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J].山东教育科研,2001(3)

[4]李 平.中小学生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J].教育文汇,2002(8)

[5]李志鸿,周云祥.国外对学生创造力的评价技术[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0)

[6]赵书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11(9)

[7]李 莉.创造力的研究述评[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8]严孟帅.学生创造力培养及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3 年度 B 类重点课题“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验与研究——以柳州市北弓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学校为例”(2013B082),项目主持人:孔祥飞。

【作者简介】孔祥飞(1970— )男,云南石屏人,柳州市北弓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学校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罗 森(1971— )男,广西柳州人,柳州市北弓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学校书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史庭宇(1972— ),男,湖南郴州人,柳州市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文学及职业教育。

(责编 罗汝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段基础教育创造力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