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集约化养禽业的生物安全体系

2018-01-16周臣冯亚玲

家禽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养禽禽舍家禽

周臣,冯亚玲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在我国养禽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妨碍其发展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是养殖户对禽病的防控,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后续产品安全性的要求。为促进我国养禽业更加健康安全发展,控制现有疫情和避免新疫情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在现有集约化养殖生产体系上建立更加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养禽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就是排除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威胁,保护动物生产生长安全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本文现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和疾病的防控三大方面谈如何构建集约化养禽业的生物安全体系。

1 环境的控制

环境几乎是绝大多数禽类发病的主要因素,因为禽类所在环境也是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的栖息场所,控制好环境是消灭传染病的传染源和切断其传播途径的重要途径之一。

1.1 场址的选择 场址的合理选择和规划建设能最大限度减少周围社会自然环境(风向、水流以及其他传播途径和污染源)对养殖场带来的影响,安全防疫不仅是养殖场隔绝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屏障,也是畜牧生产必须的考虑和规范的问题,因此养殖场的地点选择以及其畜舍布局规划能最大限度减少其与周围环境的双向影响。

为达到防疫效果以及外界环境对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要求养殖场离主干道的距离在300m以上。按照养殖场建设标准,要求距离国道、省际公路500m;距离省道、区际公路300m;一般道路100m。对于有围墙的其他养殖场至少50m以上。距离居民区1000m以上。同时,为减少周围环境对养殖场的影响,使养殖场免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应选择避开工厂、居民区污水排出口,更不能建立在易产生环境污染物的下风处,相邻养殖场要有一定的生物安全距离。

1.2 禽舍的布局 为避免交叉污染,禽舍之间的布局以及整个功能分区都十分关键。一般养殖场通常分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其禽舍的布置形式、禽舍朝向、相互之间的间距以及污道与净道的划分都要结合防疫以及其他重要指标,如禽舍规模、生产工艺要求、未建禽场时的地形和地势、经济性和规范性以及为以后的发展要求,进行规划。

养禽场外部和粪便堆积场(池)周围最好用围墙或者绿化带将其包围。禽舍周围不要有灌木和树林,以防止野生鸟类驻留携带野毒的侵入。与此之外,禽舍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堆粪池远离周围生活区,以最大限度驱散臭味、减轻噪音和减低蚊虫的干扰。

1.3 人为环境调控 场区本身在防疫要求的布置下,能起到很大的防疫效果和作用,但仅此是远远达不到防疫的要求,因此需要在人为管理控制禽舍环境避免其遭受长期或短期应激致病,保证鸡的正常生产和生长。

1.3.1 禽舍的温度 家禽适宜温度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雏鸡的绒毛较成年鸡稀疏和短,因此其体温较低,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对冷应激反应大,如果保温不当则极易受冷,使机体甲状腺等器官机能降低甚至衰竭并导致死亡。环境温度过低也易导致一些继发性疾病发生。

禽舍温度变化和保持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禽舍温度降低,一是热源温度少,可在保证每天正常光照强度和时间下,合理利用明热源和暗热源,保持舍内温度恒定,更要完善防寒设施;其次,有些养殖场的围墙或门板多小孔,密封不好,贼风极易使机体遭受微生物病原体的侵袭,因此要把控好贼风的发生;最后要提高养殖工人的责任心,随时监测外界温度的变化以及保温设施的运行情况。在保育阶段做好保温工作,既能提高鸡体免疫力,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更能提高其蛋、肉的生产率。

1.3.2 禽舍的湿度 家禽对环境的干湿度有良好的觉察适应能力,但极端的干燥和潮湿环境也是激发某些疾病的应激因素。禽舍湿度过大主要由于来自于空气中水分、家禽的呼吸以及家禽本身排泄物、饮水器中的水和洒在地板的饮水的蒸发导致。

禽舍内的相对湿度的保持在40%~72%内为宜,当相对湿度达到90%时及以上时,禽舍内垫料和地板十分潮湿,由于鸡的活动导致地面及羽毛脏乱,禽舍内充满氨气等恶臭味。这样的状况极易导致各种霉菌的迅速生长,家禽的免疫能力下降,使家禽患上曲霉菌病和球虫病等;相反,当禽舍过于干燥时,家禽皮肤干燥,禽舍内尘土、毛屑飞扬,易致呼吸道疾病和啄癖。

1.3.3 禽舍光照及通风 光照不当的表现主要为光照时间过长,光照时间无规律以及光照强度过高等。不适当光照使种禽和蛋禽的产量达不到预定的指标,易导致禽群疲劳、抗病力降低、诱发啄癖等。因此应该根据家禽的种类、品种、品系、日龄、生产性能、用途等确定合适的合照。

家禽的群体数量大,饲养密度高,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时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和水分,如果粪便和垫料潮湿、发酵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家禽腹泻或水槽漏水等均可导致禽舍内空气污浊、氨气过浓、氧气不足等情况出现,这些均是刺激疾病发生的有害因素。所以不管哪一种样式的禽舍,都要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既要做好通风透气,又要保证舍内温度适宜,使舍内氨气浓度在0.0020%以下,二氧化碳在0.15%以下,一般以人进入禽舍后无气闷、头昏、心悸和眼鼻无灼烧感为宜。因此禽舍做好通风换气措施十分重要。

1.3.4 禽舍环境卫生和消毒 注意禽舍的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对禽群体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禽群体的日龄渐大,污染会逐渐严重,所以平日应注意做好消毒工作。保持适宜的通风换气,减少进禽批次,每日清扫禽舍的走道和工作间,定期对料槽、水槽进行清洗,有条件也可对禽舍每日进行清粪。

在做好禽群体治疗疫病的同时也要经常对禽舍环境进行带禽消毒,例如在禽群发生急性传染病时,一方面对禽群接种疫苗或投喂药物;另一方面对禽舍喷雾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扩散。

2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最为关键的一点,它包括了饲养人员的良好素质和责任心以及规范的操作规章和管理制度以及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2.1 养禽舍的净化 为解决禽场中病原微生物这一难题,就必须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彻底净化。一方面要从种鸡群下入手,逐年建立健康种群,防止疫病经种苗或者其他一切可能的渠道进入禽舍内;另一方面,对场舍,尤其是禽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使禽舍和禽场尽量没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事实也证明这是预防禽病比较彻底有效的措施。一般流程是清空禽舍,将禽舍里面所有器具进行浸泡清洗消毒、打扫禽舍和禽场的蜘蛛网灰尘和其他一些脏乱物,最后用清水冲洗、对一些损坏场地和器具进行修补和更换,安装器具后再进行消毒,最后再进行通风干燥。这一过程复杂繁琐,需要有耐心一步一步进行。

2.2 建立健康种群 如果禽舍先前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病史,种苗又来自SPF种禽群,就会减少传染病发生的危险,该法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目前,国内外一些种鸡公司已经建立无某些特定病原微生物种群体。对于无特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不同种禽公司要求有所不同,订购禽苗应查询并索取有关资料,了解种禽群的健康状况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免疫接种。另外,同时对禽群进行抗病育种,对建立健康种群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2.3 规范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只有严格地执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才能使预防疾病的措施得到切实落实,减少和杜绝疫病的发生。因此,在养禽场内对进场人员和车辆物品的消毒;对种蛋、孵化机和出雏机的清洁消毒;禽舍的清洁消毒程序和卫生标准;疫苗和药物的采购、保管与使用;免疫程序和免疫接种操作规程;对各种家禽的饲养管理规程等均应有详尽的要求,规定一经制定公布,就要严格执行和经常检查,有奖有罚,这是养禽场尤其是大型养禽场绝对不能忽视的工作。

2.4 充足营养和饮水保证 饲料是养禽的基础,在养禽生产中,其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左右。高质量的饲料具有较高的营养水平、良好的可消化性和适口性,具有保健和抗病作用且不含过敏反应的抗营养因子。如今饲料的选择都利用电脑配方的全价饲料来饲养家禽,因此有人误认为今后无需再担心营养缺乏性禽病。但事实上,近年来家禽的营养缺乏症仍时常发生,其中原因十分复杂,例如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而使混合全价饲料中某些重要营养成分含量严重不足,某种饲料原料的实际营养成分的含量远低于计算含量;也有可能饲料的加工储藏程序不正确会对已有营养物质产生拮抗作用;也有可能由于家禽患病或使用某些治疗药物后对某些营养成分需要的异常增加而实际并没有相应补充等。所以在饲养管理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家禽对各种营养物质成分的需要,防止家禽营养缺乏症的发生。

充足和卫生的饮水对家禽的健康十分重要。产蛋鸡断水24h,第二天产蛋量可下降30%以上,死亡数增加;室温30℃以上时,只要几个小时的断水也可造成大批家禽的迅速死亡,所以在整个家禽饲养期,均需保证充足的饮水。在炎热的季节(尤其在中午到傍晚期间),家禽限饲时停电或供水系统发生故障时、家禽长途运输等情况下都容易使家禽缺水,应特别注意充足饮用水的供应。

3 疾病防控

在疾病防控时,常从疾病发展的三个基本环节入手,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且相互联系,并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协同作用下,造成疾病的发生、蔓延和流行。切断其中任意一个环节或者阻断他们之间的联系,疫病流行就能控制。而前面所列的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控制疾病则主要是在消灭和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两方面进行的防控。

3.1 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制度 免疫接种制度包括常规接种和紧急接种,在一般禽场由于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由于养禽场情况大都不一样,因此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①根据禽场的病史、当地主要流行疫病以及禽场疾病目前的发展的情况进行接种,应注意对于强毒性疫苗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使用;②根据毒株、菌株的血清型、亚型再选择相应的疫苗;③注意免疫时间,尤其是首免的时间,避免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影响;④注意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⑤选择疫苗注意不同出产国和厂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禽场的疫苗;⑥及时监测禽群体免疫抗体的水平。

同时,对于疫苗的稀释和其运输保管应该在低温条件下进行,这是确保免疫成功的基础条件,否则可能会失去相应的免疫效果。在疫苗稀释严格核对每瓶的标签,操作上严格遵循使用说明书,使用剂量也必须严格遵守规程并注意接种途径,监测免疫效果并对其出现失败进行原因分析以及制定规避程序。

3.2 实验室监测其种群抗体水平 抗体监测在禽病免疫效果评价及免疫程序完善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疫病流行地区,免疫预防是目前禽病控制的首要手段。由于许多大型养禽场和地方疾控防控中心都设有自己的实验室,都可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对于养殖场来说可以随时监测禽场的疫病动向,并对未进行免疫或者已经免疫的禽群进行评估,从而优化其免疫效果;对于防疫站来说,可以对本地区的禽流感等疾病风险评估,防止疾病扩散,帮助养禽场洞察风险并对他们提供建议或者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损失。对于没有实验室的养殖场,最好选择水平较高、相对固定的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建立本场主要疫病免疫抗体动态变化的标准曲线,使免疫工作更有效的有的放矢,对于更好地搞好本场的疫病防疫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是十分有意义的。重视对种禽群的健康监测,有利于改善种畜禽群体的健康状况,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免疫监测工作是建立科学免疫程序,消灭和控制禽病发生的必要手段。一个科学的免疫程序制定取决于许多条件,每一个条件的弃取都离不开免疫监测。

免疫的成败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疫苗的种类、质量、用量、保存、运输及稀释液的酸碱度等。又如饲料组合蛋白质含量、幼龄动物舍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密度过大等都可能影响免疫效果,所以在免疫时不能只看到是否免疫、何时免疫、免疫次数、间隔时间、疫苗种类,还要看实际效果。

3.3 家禽重大传染病的控制 在禽场突然爆发了重大传染病时,要及时发现并上报疫情,并组织兽医和动物卫生部门尽快查明传染源、切断相关产品(禽、禽蛋)的转移和运输,并通知临近单位做好预防工作。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然后迅速严密隔离患病动物,对污染的场所和环境进行紧急消毒,依法采取封锁、扑灭和紧急免疫等综合性措施。

猜你喜欢

养禽禽舍家禽
捉鸡记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虚拟仿真技术在养禽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基于神经网络PID 的禽舍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高职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玫瑰基地里种草养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