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阴湿区蚕豆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控

2018-01-16杜建新杜立和

蔬菜 2018年3期
关键词:褐斑病病株豆荚

杜建新,杜立和

(1.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镇农业服务中心,甘肃 渭源 748201;2.甘肃省渭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渭源 748200)

甘肃省渭源县地处西秦岭末端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海拔1 930~3 941 m,年平均气温5.7 ℃,无霜期135 d,年平均降水550 mm,属典型的高寒阴湿生态农业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凉爽湿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于蚕豆的生长发育,所产蚕豆籽粒白净,植物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尤其生产的鲜食蚕豆作为时令蔬菜,因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绿色安全、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已成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由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蚕豆褐斑病发生呈上升趋势,成为高寒阴湿区蚕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虽然不及赤斑病和轮纹病普遍,但其为害程度却远远超过这两种病害。由于种植农户重视不够,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一般病株率12%~25%,发病严重时病株率70%以上,植株出现大量死亡,对产量和品质形成严重影响。为此,笔者于2014—2016年对蚕豆褐斑病进行了调查,初步掌握了该病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1 为害症状

病原菌对蚕豆叶片、茎秆及豆荚和种子均可侵染为害,但主要为害叶片、茎秆、豆荚。叶片发病初期出现赤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中央为淡灰色,边缘呈深褐或赤色,病斑直径2~6 mm,表面有黑色的小粒点,呈轮状排列;在干燥条件下病斑中央的颜色呈白色,潮湿条件下呈灰色或灰白色,湿度大时病部破裂穿孔或枯死;病斑一般单生,但病害严重时往往几个连在一起,形成面积大小不同的斑块。茎部发病时病斑为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较叶片上的斑块大,中央灰色,边缘赤色,通常深陷入寄主组织内,被害茎常枯死折断。豆荚上的病斑呈圆形或卵圆形,深褐色,边缘黑色,病斑通常凹陷,严重时豆荚枯萎,豆粒瘦小不成熟。病菌还可穿过荚皮侵害豆粒,致使豆粒表面形成褐色或黑色污斑。

2 病原菌及侵染

蚕豆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作物为蚕豆。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生长适温20~26 ℃。初侵染源为病株残体上的病原菌和种子带菌。种子播种出苗后,随着气温回升,隐藏在病株残体和种子上的病原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侵染距地面较近的叶片;7月上旬花期结束,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雨的增加,通过风雨再次向上部及周围叶片侵染、传播蔓延。

3 主要发病因子

3.1 耕作措施

播种未经消毒的种子、偏施氮肥而不重视磷钾肥、播种密度过大及在土壤湿度大的地块种植易导致病害的加重发生。

3.2 地势

易积水、田间湿度大、地势地洼的地块,光照通透性差,易导致病害发生。

3.3 气象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据调查,温暖多雨、潮湿的气候利于病原菌侵染,可以形成严重的侵染。2016年7月8—13日、21—25日连续的降雨天气,造成渭源县蚕豆种植区褐斑病严重发生,发病严重的田块减产40%以上。

4 防控措施

4.1 农业防治措施

4.1.1 选用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荚形大、籽粒大、商品性好的高产抗病(耐病)品种,可选用临蚕系列和青海系列品种(如临蚕6号、7号、8号、9号、10号,青海11号、12号等品种)。选用荚长10~12 cm,荚宽2.5 cm,每荚含豆粒3~4粒的无病豆荚,单独脱粒留种。

4.1.2 播前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精选的种子在日光下暴晒1~2 d,后用45~50 ℃温水浸种10 min,进行种子消毒,或用种子质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拌种。

4.1.3 科学合理轮作

前茬以小麦茬为好,忌连作或与豆科作物轮作,可与小麦、油菜、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在病害常发区以2~3年轮作周期为宜。

4.1.4 平衡施肥

种植蚕豆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在施足优质农家肥的同时,667 m2施纯磷化肥8~10 kg、纯氮化肥3~4 kg,氮磷比1∶2以上,忌偏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营养剂,促使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4.1.5 适时精细播种

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控制病害流行。等行距播种(行距20 cm,株距20~25 cm);宽窄行播种时采用种3空1(宽行60 cm、窄行20 cm,株距18 cm)或种2空1(宽行36 cm、窄行18 cm,株距16 cm)种植模式,一般667 m2苗数控制在1.3万~1.6万株。

4.1.6 清洁田园

蚕豆收获后清除田间遗留的植株残体,并及时深耕整地,以减少病源。

4.2 化学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667 m2用杀菌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根据病情,每10 d左右喷1~2次,连喷2~3次。要注意在早期及时施药,否则防效不佳。

[1]陈海明,王玉华,徐福祥.绿色食品(A)定西青豆生产技术规程[J].定西科技,2004(3):5-6.

[2]漆文选.高寒山区菜用春蚕豆标准化栽培及采摘与初加工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8,54(4):202-203.

[3]漆文选.高寒二阴区蚕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5):274-275.

猜你喜欢

褐斑病病株豆荚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豆荚螟的无公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