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应对高职学生自我认知偏差对其能力培养的影响
2018-01-15毕重钰
毕重钰
摘 要: 现在高职院校在校生中存在自我认知模糊,自我定位不清,对自身前途缺乏明确目标的情况。急需调查高职学生自我认知的思想状况现状,分析当前学生在基于自我认知情况下影响思想状况的因素,通过对高职学生自我认知的重新定位,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合理提升自我认知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自我认知 思想教育 能力培养
时间跨入了2018年,时代发展,技术进步,使人们的身边涌现出了知识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创新经济业态。互联网与新技术的融合推动着整个社会大踏步地前进,面对即将到来或者已经开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准备得充分吗?新经济的进步发展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踏实肯干、不断进取的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恰恰是这样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从业者。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1341所,招生358.78万人,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1048.6万人,他们将是保持我国经济建设扎实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可是,在现实的高职院校在校生中,存在自我认知模糊,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也不清楚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人在课堂可是并没有用心听讲,终日混日子的现象。必须调查高职学生自我认知的思想状况现状,分析出当前学生在基于自我认知情况下影响思想状况的因素,通过对高职学生自我认知的重新定位,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合理提升自我认知的有效对策。
一、高职学生自我认知的现状
正确的自我认知是人格成熟的标志之一。一个连自己的优缺点都不了解人,如何能够了解他人,又怎能与团队成员良好合作,如何踏入社会进入职场。这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当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对于自我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应用外语学院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在校生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其中向大一学生发放200份,向大二学生发放200份,向大三学生发放100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472份,回收率为94.4%。按照年级对在校生问卷进行了统计,并填制了数据统计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自身缺乏足够的了解,自我认知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盲目自信和缺乏恒心
一些高职学生自我认知偏差之一是盲目自信。一进入大学就奔波于各种活动之中,对自己的各种预期都很高,反而忽视了对专业学习的重视。反之,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持久的自我操控能力,眼高手低,最终一事无成。这些是导致盲目自信和缺乏恒心的主要因素。
2.自卑和失落感并存
与盲目自信相矛盾的另一个认知偏差是自卑和失落感并存。一方面一些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佳,辜负了家人的期望而怀有强烈的自卑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因素的原因,在就业求职方面有些企业对高职学生存在偏见,甚至有些学生家长并不认可高职教育,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引起高职学生自卑与失落心态的根本性因素。
3.缺乏责任意识
高职学生成长于互联网发展繁荣下的新型生活方式时代。这个时代提供迅捷、便利、分享的交流平台,也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创造了给人迷幻、满足的逃避乐园。这种心态一个突出表现是稍稍遇到一些困难与不如意,都能成为从新再来的理由,缺乏责任意识。
4.自身利益高于一切
高职学生自我认知偏差之一包括自私自利。高职学生在自我认知形成过程中由于独生子女被家庭溺爱等因素,直接导致以自我为中心,所有人为我服务都是应该的心态;反之,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一丝损失时,就是世界末日,就是不可饶恕的,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以上这些心态的产生,或多或少都与高职学生对自我的洞察、理解不充分有关,更无法进一步反思和提升,说明了拥有自我认知能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对自身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能力,通过对自身的观察,对自己的想法、愿望、行为及人格特征进行判断和评价,也是每个人学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家长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自身,使学生强化自我调节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成为满足时代社会需求的一员。
二、儒家文化对自我认知的启示
如何幫助高职学生认识自我,掌握通过客观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提升自我的方式。早在2500年以前,我国儒家文化思想在自我认知方面就有了深刻的探讨。在儒家思想中对自我的定义有如下方面:
1.生命的自我:它是生理的本来、本体,是身体的自我。
2.认识上的自我: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所认知到的自我。
3.情感上的自我意识: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
4.道德意识上的自我:比如说“德行”上,儒家所提倡的道德、德行的自我。
儒家文化中如何认识定位自我和面对自我呢?论语的《先进》、《雍也》篇中总结出孔子认
为人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可以通过自我学习而长进,通过自我的规范而达到一个君子的完美品格。这种认知奠定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础。
在儒家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孔子在论语里提出了面对自我的方式就是通过分析、思考、反思理解自己的生命,提高自己的生命。这种非常积极地提升自己,客观地观察自己的姿态,不将就、不沉迷于现状,非常具有主体意识,带动人对于高尚的向往,以及对于生命的热爱。这成为以后几千年来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受儒学影响下人们追求自我形象的标准。
三、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的对策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成长”。每个人的自我认知过程恰恰是成长的过程,教会学生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也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使学生从不断成长中认知,通过广泛地认知走向成熟。作为学生教育成长主要阵地的家庭、学校、社会,在学生自我认知成长的不同时期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下面从家庭、社会层面探讨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提升自身能力的对策。
1.针对盲目自信与缺乏恒心的对策
从家庭层面家长要杜绝无论孩子做好做坏都一味夸奖的方式。做好了得到认可是必要的,可是没有做到和中途放弃就是问题了。家长应该帮孩子分析没能完成的原因,扩展思路找到可以完成的方式方法,鼓励孩子再次尝试挑战,哪怕仍旧没有成功,也不要气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要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完成的。在学校层面上教师要帮助盲目自信的学生分析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达到目标要求,鼓励学生在大一就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对于缺乏恒心的学生,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团队的力量,通过与同学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或调查报告,让他体会到坚持不懈地完成后,所获得的满足感和自信心,以及从团队成员那里获得的信赖感。
2.针对自卑、失落感的对策
从家庭层面上家长坚决不要做“虎妈、狼爸”,摒弃“棍棒之下出孝子”鄙俗观念。对于孩子的不足、缺点,要有耐心地指出来,慢慢地帮助改正。不要动不动就与旁人的孩子比较,伤害自己孩子的自尊心。童年时期留下的阴影对于孩子也许要用漫长的一生才能走出来。孩子是我们的唯一,家长要珍惜孩子带给我们的为人父母的机会。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能否蜕变成一副绚丽的画作,不是逼出来、打出来、骂出来的。在学校层面上,由于高职学生来自于祖国各个地区,对于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加关注,帮助他们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在班级中弘扬正能量,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给他们插上希望的翅膀。
3.针对缺乏责任感的对策
在家庭层面上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家长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請自己先做到。如果你出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插队加塞的话,那么请不要忘了你身边有一双孩子的眼睛在注视着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唯贤惟德,能服于人”。在学校层面上,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应该注意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比如出勤、时间观念等方面,教师必须以身作则。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心意思就是“每个人要恪尽职守”,对自己和他人都要负责。同样,教师职责是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待问题学生要实事求是,态度上要以诚相待,用心将责任规范意识传递给每一名学生。
4.针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对策
在家庭层面上,家长一定不要溺爱孩子。国家已经开放了二孩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家庭抚育两个孩子。请家长记住你家的“小皇帝、小公主”总有一天要离开你的照料,要独立面对人生。有谁会像你一样的那么宠爱他。与其让孩子以后面对他人受苦受气,不如家长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品性。而且,过度溺爱还容易造成孩子盲从和依赖的性格。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学校,越俎代庖代为选择和决策,都是不明智的,会形成对环境的依赖性格。反之,由于对他人过于依赖,反而会对未知的不确定因素更加恐慌和焦虑,容易形成盲目从众的心理。拥有独立的人格与掌握思考分析的方法是家庭、学校从小就要培养锻炼的,希望引起多方面的重视。
古希腊德尔菲城的阿波罗神庙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不能离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就像2500年前孔子讲的那样“人的内心自然存在的“仁”爱之心,通过“义”要求,通过“礼”规范达到,形成完美的君子品格。在今天看来,对我们研究探索人类自我认知的方法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对于家长、学校、社会来说,培养有健全人格的、有独立自主意识的、能够胜任社会具体工作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人是最关键的。完美不是重要的,完成也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目标再崇高也不要紧,认清自己之后,分步实现,每实现一个目标,自我认知就进化一层。
参考文献:
[1]董羽.浅析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文存阅刊,2018(10):42-44.
[2]李金霞.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认知现状及培育对策探究[J].中国商论,2018(13):184-185.
[3]常馨元,张姝婷.高职院校艺术社团中自我认知价值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3):92-93.
[4]吴波.我们这样长大成人:青年人的自我认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唐健.民族地区大学生身份认同及自我认知实证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商务职业学院2016年度院级科研项目“基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思想状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TCC2016Y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