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8-01-15胡涌琼陈光明
胡涌琼 陈光明
摘要 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养殖行业的未来发展和国家食品安全。为了揭示当前养殖污染现状,深刻剖析污染形成及发展的原因,本文以益阳市赫山区畜禽养殖污染为例,首先介绍了养殖污染对赫山区自然环境及人居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规划布局、部门管理、意识形态等角度分析了赫山区养殖行业在污染防治及治理上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有生产布局不合理、种养脱节、治理部门职责不清、粪污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等,以期为今后的污染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分析;湖南益阳;赫山区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186-02
20世纪50年代以来,稳定的政治格局促进了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世界人口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畜禽饲养量激增。以我国为例,近10年来大型牲畜饲养量始终保持在1.2亿头左右,肉类产量则保持在0.8亿t左右。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带来的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应对畜禽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日本、荷兰、比利时、美国等人口密集或畜禽业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后相继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发展较晚,对农村环境污染采取防控手须的历史并不长,199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农村环境正式纳入工作议程;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1年12月28日颁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首次将农村环境作为专项列出;2009年,中央财政拨款10亿元人民币用于推动和鼓励农村污染防治[1-2]。在此之后,畜禽养殖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尤为严重,各级行政机构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力度逐年加强[3-4]。本文以益阳市赫山区为例揭示当前畜禽养殖污染现状的同时分析原因,以期为农业面源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提供思路。
1 养殖环境现状
赫山区地处湘中偏北,资江南岸,是益阳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区辖18个乡镇街道,总人口85.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59万人,是一个以粮猪业为主体结构的农业区。近年来,赫山区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出现了一大批畜禽规模养殖户,其中生猪生产已连续8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区奖励。据调查统计,目前赫山区存栏生猪57万头,存笼家禽792万羽,存栏牛1.2万头,存栏羊3万只。全区存栏50头以上的养猪户2 131户,饲养生猪42.62万头;存栏300头以上的养殖户(场)226户,饲养生猪11.6万头;养牛、羊专业户182户,养禽专业户3 454户。2014年,全区畜牧业产值达22.42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45.1%。
在畜牧业为全区农民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规模化养殖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5]。据测定,猪、牛、羊、家禽的日排泄粪污分别约为6.50、40.00、2.50、0.15 kg,由此推算,全区畜禽年均粪尿量近200万t。对于粪污的后期治理问题,当前全区仅有3家规模养猪场配备有干湿分离机。虽然90%的规模养殖场建有沼气池、化粪池等设施,但处理能力与其粪污生成量难以匹配,依然残留大量的粪污及冲洗混合物直接排入自然环境。据测定,规模化猪场排出的污水,CODCr(化学需氧量)高达1 200 mg/L,BOD5(5 d生化需氧量)达9 600 mg/L,而国家环保标准CODCr为110 mg/L、BOD5为60 mg/L,规模化猪场的这2项指标分别是国家标准的10倍和160倍。目前全区40条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兰溪哑河和志溪河污染最严重,已呈富营养化,水生植物大量繁殖,难觅鱼类踪迹,局部污染情况见图1。
当前,畜禽粪污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以新市渡镇的生猪养殖为例,全镇人口2.2万人,有生猪养殖户680户,常年存栏3.8万头,年出栏10.5万头,日均出栏生猪将近300头。该镇养民山、新凤、砖桥、跳石等村到处可见粪尿横流,对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地下水被严重污染,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只能通过异地购买、限量供应的方式解决。除此之外,粪污的无限制排放使周边农田受到污染,养殖户与农户之间纠纷不断。臭气熏天的粪污不仅影响猪场自身的正常运营,对周边环境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养殖污染产生原因
畜禽养殖行业的污染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在发展初期,国家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城市建設和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上,没有对农业养殖带来的面源污染给予过多重视。反思赫山区养殖污染的成因会发现,它是多方面不协调发展带来的必然后果,涉及到了政策、产业结构、规划布局、部门管理、农村意识形态等方面。
2.1 生产布局不合理,部分地区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由于发展初期缺乏规划,部分养殖场建在居民饮用水源地、河流两岸等不宜发展养殖业的区域,如会龙山街道诚远种猪场,就是建在自来水公司取水口上方。由于水体净化能力有限,粪污的长期排放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地下饮用水源,导致河水富营养化,打乱了当地生态平衡。另外,由于单位面积土地消纳有机肥的能力有限,加之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含有大量短时间难以消纳的有机物,这些养殖密度较高的地区粪便及其他废弃物排放量较大,导致环境负荷较高,污染较重。
2.2 部门职责不清,专职人员短缺
畜禽业生产涉及畜牧、环保、工商、国土等多个部门,但部门的管理行为主要体现在养殖场建场手续的审批上,投产后在粪污治理上没有明确分工,缺乏治污共识和手段。在粪污治理上,各部门的责、权、利也不尽合理。畜牧部门治污动力强,但限于权限和资金,粪污治理力度不足。其他部门则治污动力不足,为防止出现污染,甚至主张一关了之,缺乏对当地生产结构构成的清晰认知。工作人员方面,大部分乡镇治理办是以动物防疫站工作人员为主,而全区14个动物防疫站仅有43个实际上岗人员,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已有文献指出,当前农村水环境基层管理人员基本空缺。我国环保系统的最基层是县一级环保机构,少数乡镇设置有环保办公室、环保助理、环保员等环保机构和专职岗位,县级环保部门包括部分乡镇的专职环保人员还不到农村总人口的0.01%[2]。可以看出,污染治理专职人员的严重短缺已经制约了污染治理行动的力度和广度。
2.3 资金来源单一且投入不足
养殖业是微利行业,规模养殖产生粪污量大,治理难度大、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政府对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投资较少。养殖场为节约开支,存在不建设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或建好的设施为节约成本不经常运行等现象。为了鼓励养殖者新建沼气池、贮肥池,购置干湿分离机等,需要政府提供适当补助。另外,农村养殖污染控制经济手段中的“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等激励性政策的实施也需要大量资金,而上述资金的来源均依靠国家拨款,资金来源单一,后劲不足。加之环境治理短时间难以见效,因而乡镇一级的行政机构大都缺乏资金投入。目前,赫山区在污染治理方面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来筹措资金,建立包含沼气池、处理厂等设施的粪污治理体系。
2.4 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
对于环境问题的治理,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只有人们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然而,当前大部分养殖户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污染治理的主体意识不强,对粪污及病死畜禽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没有充分认知。养殖户在遇到突发疫病、大量家禽死亡的情况时往往选择就地掩埋。而未经处理的粪污及病死畜禽均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任其胡乱排放、处理,不仅污染环境,也有传播疾病的危险。
2.5 政策不尽合理
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国家和各省相继出台了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村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实行“以奖促治”,对达到生态建设示范区标准的村庄实行“以奖代补”[6]。然而,一味地采取政府补贴和奖励措施无法有效规范养殖户的养殖行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为了领用国家补贴,集中申报补贴项目的现象,可项目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2.6 粪污资源化利用程度极低
目前,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肥料化技术、饲料化技术及能源化技术[7]。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和有机质,采用高温堆肥等技术可以快速达到腐殖化、矿质化。另外,试验表明,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鲜猪粪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5%~4.1%,鸡粪为11.2%~15.0%,而在畜禽粪便中有17种氨基酸,其质量分数达到8.27%。在经过高温烘干之后可以制成干粉状饲料添加剂,提高有机物利用率。沼气则是能源化利用的最成功范例,通过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供给日常生活,而沼液和沼渣则可以用于农田施肥[8]。虽然存在诸多的粪污资源化利用途径,但由于实施起来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养殖户缺乏动力。因此,当前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还是当地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不具备资源化利用所需的工厂、设备和资源化产物的销售途径等。
2.7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突出存在的因素外,种养脱节、治污技术落后、沼气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当地养殖污染问题的综合整治。
3 结语
当前,赫山区已经逐步开展了养殖污染的治理行动,划分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并基本完成了禁养区的关停和拆除工作。另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和有机肥厂的建设也得以顺利推进。后续准备逐步落实限养区和适养区的治理改造工作,通过宣传教育、经济鼓励的方式充分调动养殖户的改造积极性,并做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的争资引资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养殖污染看似简单,但实则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养殖体量大、涉及人员多、治理要求高并且关乎养殖户生计。因此,需要不间断、全方位、长时间、人性化地治理方能见效。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在多部门协调工作和全方位配合的基础上,分重点、有次序地逐步解决上述问题。
4 参考文献
[1] 黄勤楼,黄秀声,陈钟佃,等.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20-21.
[2] 王国庆,黎文倩.农村生活和散养畜禽污水污染控制政策手段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5):38-41.
[3] 高学双,祁石刚.宿迁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6):211-212.
[4] 胡心亮,夏品华,胡继伟,等.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6):211-215.
[5] 吴根义,廖新俤,贺德春,等.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現状及对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7):1261-1264.
[6] 包旭,宋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大庆市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5):184-186.
[7] 李俊营,詹凯,刘伟,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管理法律法规及标准现状与思考[J].家畜生态学报,2017,38(12):78-82.
[8] 王晓航,陈颖,孙大昭.哈尔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4):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