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大型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范式

2018-01-15胡杰杜训柏谢荣

文教资料 2018年30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范式人才培养

胡杰 杜训柏 谢荣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内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机制和保障体制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革,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大型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实现2025制造强国的重要领域,其行业属性与普通机械加工业、服务业等差异甚大,从事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所需考虑的元素具有特殊性,其校企合作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创新范式。本文以大型装备制造业的代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通过总结近年来人才培养的成果和经验,厘清针对大型装备制造业高职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为行业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成功范式。

关键词: 生产性实训 大型装备制造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范式

在世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尤其是大型装备制造业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更是面临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课题组通过剖析专业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的变化,结合大型装配制造业的工作特点,整合校企资源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学徒制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结合,探索大型装配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1.大型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特点

大型装备制造业属于典型的重工产业,实验室模拟装配制造实践的教学过程很难实现,培养符合企业目标需求和发展需要的职业人才难度较其他专业更大。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专业产品尺度巨大、工作环境和安全因素均十分复杂,完全在学校建设制造车间、流水线用于教学不切实际,将学生全部放于企业生产岗位又会给企业的安全保障带来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人才培养分为两段,前期在职业院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完成简单的识图、制图作业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后期去企业实习锻炼,接受企业的岗位培训,通过实习、实干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技能的积累。这种方式导致人才培养的知识模块和能力培养相脱节,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过于依赖企业实习,没有起到职业人才培养的真正作用,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完全依托学校,建设技术技能培养的实训基地不切实际,即使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也很难达到真实有效的岗位训练效果。

2.解决人才培养困境的策略分析

职业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为行业企业培养所需人才。其职业属性决定着高职院校必须和行业企业紧密合作。进入新世纪,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地位。2014年6月23日至2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依托企业、贴近需求,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路子,并且要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当前的教育制度大环境、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已经给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背景和公共平台,很多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合作项目等形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学校需要发挥自身的产学研优势,不仅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且协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解决运营中的困难,甚至提供技术服务和生产资源,为企业降本增效,逐步成为企业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石。这里,我们结合大型装备制造业专业特点,主要研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特殊专业领域的应用,以及基于产学研基础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3.大型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2012年我院根据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类专业的特点,与南京金陵船厂合作,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在此背景下,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于2015年开始,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方案,并从每届学生中选拔25名—30名学生,组建现代学徒制班级,通过校企多平台共育的方式开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校企双方在合作之初就开展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围绕企业高素质职业人才需求迫切的核心问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企业深入学校办学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到课程体系的搭建,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课程资源的建设,就将校企双方捆绑在一起。2012年,校企合作开展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2014年合作成立企业学院“金陵船舶学院”,整合“混编师资团队”,合作开发项目化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合作开发9门专业核心课程、3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合作编写项目化教材11本。

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均感受到合作的诚意和实质的成效。学校在合作过程中,办学模式发生较大的改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在行业内产生显著的社会示范效应。同时,企业不仅快速破解人才供给和员工素质提升难题,还在生产设计、工艺优化、精度建造等生产环节和学校开展全面合作,某型船舶下水调试合作项目、管系加工车间智能化改造项目及全过程精度建造优化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效。

4.现代学徒制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4.1現代学徒制对生产性实践教学的需求

传统的学徒制方式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要完成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整合校企资源,搭建生产性实践教学平台是必要条件。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属于大型重工装备制造类专业,专业产品尺度巨大、工作环境和安全因素均十分复杂,完全在学校建设制造车间,加工流水线用于教学不切实际,将学生全部放于企业生产岗位又会给企业的生产秩序和安全保障带来影响。

为了同步行业技术革新,以现代造船模式下岗位任务为主线,课题组采用生产过程导向岗位剖析的课程体系建构理论方法,组织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进行专业教学体系重构,对船舶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和分类。在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前统筹规划,重新布局,依托现有校企合作平台,搭建从生产设计到产品交货的全流程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为完成此类型专业的全过程学徒制教学提供条件和基础。

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船舶生产过程导向”是指人才培养遵循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的思路,结合现代造船企业以大型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为基本特征的总装造船模式,按照“生产准备—生产设计—组立生产—总装生产—船舶下水”的船舶建造流程,对船舶生产任务所包含的知识进行序列化梳理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工学结合的教学平台,以真实生产项目为载体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源于岗位工作任务,教学组织贴近真实的生产过程,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根据船舶类产品全过程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我们将六个学期划分为四个学习阶段,即模型仿真学习阶段、虚拟造船学习阶段、造船生产实训教学阶段和船舶建造企业实践阶段,从而形成“生产过程导向、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4.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做一体,按照生产过程合理组织教学,原先按照知识体系架要求的实验实训项目需要重新设计和布局,实践教学由原来的知识验证性需要和单项技能需要改为岗位实践综合需求。为此,我们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围绕生产过程开发项目化教学任务,重新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所谓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院校通过与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建立具有满足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生产性实训基地概念的认识应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入手。从内涵上看,生产性实训基地必然是生产功能与实训基地的结合,即“实训与生产合一”,强调实习的生产性。从外延看,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校实训基地功能的延伸。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实施实践教学、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地方,实训基地建设直接影响院校的质量和水平。

5.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极好地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技术资源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决定了更高的技术技能水平、更好的职业素养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在全新的生产性实训平台下,校企合作的师徒关系有机联系在一起。尤其针对大型装配制造业专业人才培养难度大,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的实践条件缺乏等难点问题,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为大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有效的解决路径。

参考文献:

[1]沈倩,林榕.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07):31-33.

[2]胡杰,谢荣,杜训柏.基于专业群的大型装备制造類专业实训平台研究与实践——以船舶制造技术专业群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185-186.

[3]胡杰,谢荣,杜训柏,廖华.CDIO模式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6(19):148-149.

[4]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

[5]刘旭慧.我国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课题项目:中国教育交通研究会课题项目(交教研1602-251)。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范式人才培养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