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述评

2018-01-15吕岚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述评护士

吕岚

【摘要】护士主观幸福感是衡量护士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影响到护士日常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其自身发展和生活质量。护士作为一个高压力、高风险的职业,其总体主观幸福感并不高。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增多,他们多从内、外两方面来探讨影响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人格特质和自我效能等。本文对我国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现在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护士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护士;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述评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1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整体或一般生活的满足和快乐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护士主观幸福感一般指护士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得到的一种精神满足,是衡量护士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影响到护士日常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其自身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实中,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护士承受着来自内外的巨大影响,总体幸福感并不高,而且国内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在55.1%~59.1%[2]。因此,关注护士主观幸福感显得尤为重要。高湘伟等[3]研究指出,护理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式。安鳳荣等[4]也提出,护理管理者应设法控制工作压力源,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同时根据不同学历、不同护龄、不同岗位、不同性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减压措施,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关注日益增多。本文综述了我国护士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展望,以此为未来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我国研究者对护士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多从内、外两方面来进行探讨。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等;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人格特质、自我效能等。

1.1 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影响因素

1.1.1 经济收入。Bradburn (1969)[5]提出,高收入者有较多的正性情感,而低收入者则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这与当前的一些研究结论一致,即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李玲[6]等研究发现,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在一定限度内相关联,护士收入越高,个人成就感与工作满意度越高,被上级、社会更为认可,护士的主观幸福感随之增加。但她还指出,当经济条件达到一定水平时,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就会减弱,其原因在于高收入意味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荷,同时,复杂的管理事务和人际关系也会让高薪收入的护士感到身心疲惫,导致其主观幸福感维度降低。当然,经济收入的影响是相对的,它更多地依赖于社会比较,向上比较会降低主观幸福感,向下比较则提高主观幸福感。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经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护士的主观幸福感。

1.1.2 婚姻状况。Campbell等[7]的研究表明,婚姻因素有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谢倩[8]等通过研究发现,已婚的军队护士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比较好,60%的护士觉得自己生活的很幸福。而肖宁宁[9]等通过研究发现,已婚的合同制护士主观幸福感低于未婚护士。这可能是因为地方合同制护士的工作和收入不及军队护士稳定,婚后所需承担的责任和需履行的义务随之增加,护士面临处理好家庭、生育子女、赡养双方父母和做好本职工作关系的问题中,巨大的负面情感使合同制已婚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降低。但总体而言,已婚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未婚护士。

1.1.3 工作压力。李玲[10]等研究发现,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主观幸福感较低,工作压力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显著负相关。她还指出,考虑到护士对本职业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已经适应或已有心理准备,量与时间是构成工作压力的首要原因,却不足以影响护士的主观幸福感。但护理工作较低的社会地位、深造晋升机会少、倒班较多、分工不明确、工作中的担惊受怕(如出现差错、护理纠纷等)、护士工作的不被认可,成为临床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严重影响护士主观幸福感、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

1.1.4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与个体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或者客观的影响[11]。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会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可以增加正性情感,抑制负性情感的出现,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12]。戴慧群等[13]研究发现,医院护士的总体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及其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医院领导对护士的关注以及家人、朋友对护士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都提高了护士主观幸福感的水平。谢倩[4]等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主观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性;而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婚姻状况的影响力度较大,军队已婚护士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明显高于未婚护士。未婚者的主要社会支持来自父母,其次是朋友[14]。护士从护校学习到工作一直离家,而且现在的护士多为独生子女,个性独立,不善交流,远离家人学习生活的她们得到的社会支持和主观支持相对较少。因此,她们的主观幸福感也随之较低。

1.4 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内部影响因素

1.2.1 人格特质。人格被认为是预测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Diener[1]认为外部因素与个体的幸福感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而内部因素——人格是主观幸福感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李玲[15]等研究发现,A 型、中间偏A 型与极端中间型的护士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和压力总分均高于B 型和中间偏B 型,而极端中间型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得分最高。该研究表明A型人格的护士获得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B型的高。这主要是由于B 型人格的护士内敛,被动,求胜心不强,她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而A型人格的护士好胜心强,整日忙碌充实,在工作上可有建树,主观感受幸福程度较高,但她们的人际关系紧张,而且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低,对工作压力的敏感度较高; 而中间型的人介于二者之间,更容易体验到幸福。endprint

1.2.2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16]。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压力源与职业紧张的重要调节变量[17],而且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主观幸福感就越高[18]。李玲等[19]研究发现,高自我效能的护士在主观幸福感感受和生活满意度方面高于低自我效能的护士。这说明幸福的主观感受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护士对自己生活的掌控程度和面对困难的信心和能力,自我效能越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2 问题和展望

综观上述影响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因素,笔者对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2.1 拓展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范围,增加研究对象。目前我国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往往局限在某个较发达城市的一个或多个水平较高医院、军队医院或者较发达城市的社区医院,对一般水平的医院和基层医院较少关注。基层医院中的护士在国内护士群体中不占少数,她们在护理领域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研究基层医院中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十分必要。这样能更好地了解我国护士群体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和影响模型,为护理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改进提供现实依据。

2.2 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理方法,进行多方面研究。我国对护士主观幸福感测评的量表多采用自陈量表法,研究的量表也比较单一,没有充分考虑护士主观幸福感跨情景和跨时间的可变性,并且我国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采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鲜少看到。因此,这些研究不能深层次地解释护士主观幸福感和各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无法完全了解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笔者认为,研究人员应采用跨时间的纵向研究设计,综合使用深度访谈法、投射法、微笑率测量法,进行多元分析,来深入认识和把握护士主观幸福感的情况。

2.3 结合我国实际,增加对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性研究。目前,我国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停留在描述和解释阶段,虽然相关研究提出了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建议,但实际效果不得而知。因此,对导致护士主观幸福感水平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人为的干预,将研究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对理论研究成果的升华,也是管理人员切实关心护士主观幸福感的表现。增加对相应影响因素的干预研究,是探索管理护士新模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进行干预研究的同时,也能及时预防和矫正护士的生理心理问题,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所以,笔者认为,增加影响因素的干预研究是未来研究护士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发展趋势。

3 结论

为了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和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可以考虑从提高护士经济收入及自我效能、减轻其工作压感和职业倦怠感、改善其社会支持系统及等角度出发,多以鼓励、赞扬等正面促进的方式帮助护士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护理研究者和管理者应联合起来,不断将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切实稳定并壮大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 1984, 95(3):542-575.

陈春菊. 护士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J]. 现代护理, 2009, 28(6):97-99.

高湘伟, 许凤琴, 朱爱侠等. 护士人格特征与学历、年龄的相关性[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3):419.

安凤荣, 王志英, 王智民.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11):816-818.

Bradburn. N. (1969). The Structure ofPsychological Well-being. Chicago: Aldine.

李 玲, 沈 勤. 医院护士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5):109-110.

Campbell, A., Converse.P. e..& Rodgers. W. l. (1976). 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Perceptions. Evaluations and satisfaction.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謝倩, 刘建芬. 军队护士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 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2):526.

肖宁宁, 周博, 赵玲玲. 合同制护士职业主观幸福感调查分析[J].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2009, 16(24):24-25.

李 玲, 沈 勤. 不同类型医院护士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1(16):1285-1287.

傅湘华, 吴振华.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 (8):373.

刘敏岚, 张建勇. 中年人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3):125-126.

戴慧群, 刘建平, 陈建香. 护士幸福感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14):24-25.

徐 习. 社会支持与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10):56-57.

李 玲, 沈 勤. 护士工作压力、A型行为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4(23):255-258.

Bandura. 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 1986 :6.

Werbel JD, Johnson DJ. The use ofPerson 2 group fit for employment selection: A missing link inPerson-environment fit[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2001 ,40 (3) :2272240.

孔德生, 王昕, 张微. 贫困大学生自尊、自我控制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 , 16 (1) :60-61.

李 玲, 沈翠珍, 沈 勤. 护士工作压力、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08, 7(22):1887-188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述评护士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