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足的内科治疗

2018-01-15孙军萍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内科治疗

孙军萍

【摘要】目的:针对临床内科糖尿病足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过70岁的患者有14例(占35%),是糖尿病足的高发群体,有15例患者的病程在10~15年之间(占37.5%)。糖尿病足的一个主要诱因就是起疱,有19例患者为神经缺血性溃疡(占47.5%),21例患者足溃疡部位在足趾(占52.5%)。该研究中的糖尿病足患者有9例处于Wagner4级(占22.5%);有26例糖尿病足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占65%)、27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占67.5%)、有2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62.5%)、22例患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占55%)。经临床治疗后,有8例患者伤口创面逐渐愈合,25例患者发生好转,6例患者需要截肢,1例患者死亡。糖尿病足的分级越高,越难以获得良好的疗效。结论: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都是高龄且具有较长糖尿病病程的患者,一般伴随很多并发症,糖尿病足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疗效,治愈好转率与其Wanger分级存在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糖尿病足;内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1

1 前言

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四大血管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因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变性质,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也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该文收集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有关资料,其中有2例患者为1型糖尿病,38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有19例男患者,21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22~85岁,平均年龄(62.9±6.1)岁。患者病程在6个月~35年,平均病程(9.5±3.1)年。

2.2 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糖尿病足的定义,采用Wagner分级对糖尿病足的溃疡进行分级。存在产生足溃疡危险因素,没有发生溃疡的为0级,患者病足表面发生溃疡,但尚未感染的为1级,溃疡程度较深,并合并软组织炎,没有发生脓肿或骨感染的为2级,感染程度较深,同时伴随脓肿及骨组织病变的为3级,足部发生局限性坏疽的为4级,全足发生坏疽的为5级。

2.3 观察及评价指标。患者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溃疡创面能够愈合,其上产生痂皮或疤痕的患者为治愈,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少溃疡创面及分泌物,大部分坏死组织脱落,产生新生肉芽组织的患者为好转,没有改善临床症状,溃疡创面变化不明显,没有新生肉芽组织,加重病情并引起患足截肢甚至死亡的患者为未愈。

2.4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主要是对患者血糖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控制,使循环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方面产生明显改善。局部处理是针对足部皮肤局部溃疡患者,及时采取清创、将坏死组织去除等方法进行处理,全部切除丧失生機的皮下及脂肪组织等,使肌腱得到最大程度保留,以免患肢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患者合并发生骨髓炎,应将形成碎骨、骨质外露患者的坏死碎骨片逐步清除。合并窦道患者应将其切开并进行引流,足趾坏死患者可实施截趾术。患足经处理后应定期进行清创、换药,并与覆盖溃疡表面的新型辅料相配合,不只是能够将渗液吸收,还能使创面环境保持湿润,感染可能性明显降低,为肉芽生长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清创处理完成后,针对存在较大面积的肉芽组织患者,可采取皮瓣覆盖方法,以利于组织愈合,将患者病程明显缩短。

2.5 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采用构成比和率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3 结果

超过70岁的患者有14例(占35%),是糖尿病足的高发群体,有15例患者的病程在10~15年之间(占37.5%)。糖尿病足的一个主要诱因就是起疱,有19例患者为神经缺血性溃疡(占47.5%),21例患者足溃疡部位在足趾(占52.5%)。该研究中的糖尿病足患者有9例处于Wagner4级(占22.5%);有26例糖尿病足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占65%)、27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占67.5%)、有2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62.5%)、22例患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占55%)。经临床治疗后,有8例患者伤口创面逐渐愈合,25例患者发生好转,6例患者需要截肢,1例患者死亡。糖尿病足的分级越高,越难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4 讨论

据有关研究结果证实,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与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和病程之间存在比较紧密的联系,超过70岁及文化程度不高、收入水平低的患者是糖尿病足的高发群体。该研究中超过70岁的患者有14例(占35%),有15例患者的病程在10~15年之间(占37.5%),这与有关研究报道是一致的。所以,对糖尿病较长病程的老年患者等危险因素应提高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糖尿病患者中产生水疱、足部冻裂伤、足癣等因素都是引发糖尿病足的常见原因。糖尿病水疱病的发病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有关研究观点认为产生糖尿病水疱病与高龄、血糖控制不佳、较长病程及合并神经、血管并发症等因素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这也是糖尿病足患者的普遍特征表现。所以,应特别注意糖尿病水疱病患者,它通常是引发糖尿病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国内外研究已证实,神经及周围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病例中有19例患者为神经缺血性溃疡(占47.5%),21例患者足溃疡部位在足趾(占52.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明显说明神经病变是引发糖尿病足的最主要因素,周围血管病变也具有重要作用,两种因素也能单独或联合致病。所以,在对患者临床病变程度进行评估时应同时予以考虑。糖尿病足易产生于患者足部具有较大承受压力的部位,因此应重视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减压治疗。目前研究较广的全接触性支具就是一项较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对无感染神经性溃疡患者比较适合。此外,据国外研究报道,产生于足趾的足溃疡在临床中最常见。该研究中有21例患者足溃疡部位在足趾(占52.5%),也证实对患者足趾加强检查及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对患者血糖指标及各危险因素的控制,使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得到明显改善,并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措施等都是提高糖尿病足内科综合治疗效果的关键,对创面细胞性的负荷进行清除尤为重要,之后采用敷料、生长因子等积极创造较为适宜的湿性环境,能加速创面愈合。糖尿病足溃疡属于慢性伤口,采用清创方法主要是将其将急性伤口状态进行转化,扩创切开应选择脓腔最低点及张力最高处,引流应充分,分次向坏死组织逐步完全清除,采用的方法正确才能促进溃疡的良好愈合。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的溃疡都能得到显著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Wagner分级越低,越具有显著的效果[5]。积极倡导对糖尿病足的及时治疗,使其截肢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才能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龄及较长病程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症状较常见,很多患者都合并产生周围神经及血管病变,在糖尿病肾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等并发症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起疱作为引发糖尿病足的一个主要因素,患者足趾是具有承受较大压力的好发部位,根据Wagner分级标准对内科综合疗效进行观察,可发现级别越低也表现出良好的预后,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Wagner4至5级患者中为比较容易产生截肢的后果,因此,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早期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张进义.糖尿病水疱病的诊治[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01):115-116.

常宝成,潘从清,曾淑范,等.208例糖尿病足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21):88-89.endprint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内科治疗
不同浓度土黄连液湿敷对糖尿病足疗效的临床观察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及预防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