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护理干预预防胺碘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的护理效果

2018-01-15周桂桃龚昭惠谈惠群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静脉炎胺碘酮护理干预

周桂桃+龚昭惠+谈惠群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预防胺碘酮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我院的54例心律失常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静脉泵入,采用康惠尔透明贴对患者行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77.78%,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40.74%,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0.37%,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胺碘酮致心率失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胺碘酮;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2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种重要疾病,可導致患者突发性猝死,也可持续累及心脏,导致患者心力衰竭[1]。胺碘酮是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特点为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但胺碘酮为强刺激性药物,用药过程中会导致患者发热、疼痛等症状,因此通过护理干预减少患者身体疼痛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护理干预预防胺碘酮致心率失常患者静脉炎护理效果,作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54例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律失常诊断标准,男性30例,女性2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7例,年龄在21~76岁,平均年龄为(56.42±7.18)岁,其中心房颤动22例,心动过速19例,心房扑动5例,期前收缩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胺碘酮静脉输液治疗。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并给于患者康惠尔透明贴对患者行辅助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可能会产生担心、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在用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述主要治疗的药物知识,用药原理、方法,及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充分心理建设,消除患者焦虑的不良情绪。并告知患者如何缓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例如适当运动,活动四肢,可有效预防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肿胀现象,防止静脉输液时药液因穿刺部位肿胀向外流出,降低静脉炎发生几率,穿刺部位血管管径越小,静脉炎发生几率越大。人体下肢由于静脉瓣多,血液循环较慢,胺碘酮在人体血管中停留时间越长越易发生静脉炎,人体上肢静脉血管管径较为明显,便于穿刺,临床多选与患者上肢部位进行静脉输液,可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几率,采取静脉留置针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同时开放一条静脉注入胺碘酮药液,在注入过程中应注意不能同时注入强刺激药物。护理人员还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静脉穿刺部位变化,若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身体发生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临床治疗医师并按医嘱采取相应措施。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根据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分为轻微反应Ⅰ级、中度反应Ⅱ级、重度反应Ⅲ级,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5.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炎发生率。经过治疗后,对照组静脉炎患者Ⅰ级6例,Ⅱ级11例,Ⅲ级4例,静脉炎发生率77.78%,观察组静脉炎患者Ⅰ级4例,Ⅱ级5例,Ⅲ级2例,静脉炎发生率40.74%,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可知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满意15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满意6例,一般满意13例,不满意8例,满意率为70.37%,对比两组患者满意率可知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心率失常是一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将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人体血液在正常情况下PH值为7.4,而胺碘酮溶液PH值偏酸性,胺碘酮的酸性成分在注入人体过程中会严重干扰患者血管内膜机能,造成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引发患者发生静脉炎[2]。因此临床对于胺碘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多采用护理干预方式预防患者静脉炎发生。

在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药物知识、用药方法及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缓解方法,鼓励患者适量运用,活动肢体,防止出现穿刺部位肿胀,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降低静脉炎发生几率。并给于患者康惠尔透明贴行辅助治疗,康惠尔透明贴有良好自溶作用,其主要成分为CMC颗粒,可起到清除坏死组织、排除有毒物质的作用,对因胺碘酮导致的发热、红肿等症状有缓解消肿的作用,可大幅减低静脉炎发生几率[3]。有研究显示,采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因注射胺碘酮溶液导致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40.74%,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发生率77.78%,(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几率。

综上所诉,对因胺碘酮致心律失常静脉炎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缓解患者身体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史英萍. 心律失常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4):206-207.

李爱军.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国病案, 2016, 17(3):84-86.

王新梅, 史园园. 综合干预对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作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9):241-243.endprint

猜你喜欢

静脉炎胺碘酮护理干预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消化内科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