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社会化偏差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1-15卢红坚

职业·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职生中职教育社会化

卢红坚

摘 要:中职生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也处于自身社会化的关键阶段,本文分析了当代中职生社会化的特点,中职生社会化偏差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中职教育促进中职生社会化发展的积极对策。

关键词:社会化 中职生 中职教育

当代中职生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也处于自身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如何使中职生更好实现自身的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仅是中职生面临的重要人生课题,也是中职教育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会化与学校教育

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化是指个体如何从最初的自然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个体的过程。个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接受社会影响,把社会的规范、要求和标准逐渐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真正意义的社会人。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也传承了社会文化,使人类文化得以世代相传。

学校是社会专门进行社会化的机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即按照社会的要求来塑造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育的“教化”功能,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它代表主流文化的要求。

二、中职生社会化和社会化的偏差问题

中职生处于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中职生社会化是指中职生接受教育和社会文化影响,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在分析中职生社会化问题时,人们首先要肯定当代中职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职生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偏差问题。

1.社会化五大欠缺

一是自卑。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缺乏社会公信力,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偏见,不少中职生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意味着今后从事“蓝领工作”,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前途,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还有些中职生认为自己成绩不好,是中考失败者,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二是人際交往能力较弱。中职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条件较差,参与外界活动较少,缺乏团队合作的机会,还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成绩不理想,与别人合作的机会少,因此对正常的社会交往心存疑虑,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因而不愿与别人交往,导致性格内向、自私、嫉妒、孤僻,以致人际关系紧张,无法与别人合作。

三是缺乏纪律性。中职生纪律欠缺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他们有的上课不听课、睡觉、聊天、玩手机、不完成作业,甚至故意扰乱课堂、顶撞老师;有的在集体活动中无视纪律;有的在宿舍里故意违反作息时间;还有些人抽烟喝酒,粗口话连篇;有的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动辄为小事大打出手。

中职生大多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失败者,纪律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和思想品行;二是没有学习目标,对自己缺乏要求和控制;三是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四是青春期逆反心理作祟,容易与老师和学校要求产生对立情绪。

四是缺乏责任心。中职生缺乏责任心的表现有:在学业上对自己没有目标,没有要求,每天混日子;对父母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和感恩;对学校和集体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浪费水电,不爱护公物,不爱护环境,很少关心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在实习的企业工作不尽责,工作被动,对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稍不如意就不打招呼离职。

五是厌学。调查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职生存在严重的厌学问题,从小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缺乏成功体验,缺乏成就感,导致他们在上职校后延续对学习消极抵触的情绪和态度,学习没有目标,敷衍了事,不认真听课,不交作业,无所谓成绩好坏,严重的甚至逃课和辍学,还有的中职生在中考中失败后丧失学习的信心,也产生厌学心理。

2.过度社会化

一是价值观念趋向异化,思想行为急功近利。受到转型期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日趋开放的文化影响,不少中职生的价值观趋向功利化,价值目标庸俗化。片面强调社会行为体验,忽视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身上的社会习气大大超越了年龄阶段的行为标准;追求享受,讲究“及时行乐”; 拜金主义思想泛滥;缺少青年学生应有的理想主义精神,不认同主流价值观。

二是个性的过分张扬。每一个青年学生都渴望被他人和社会认可,都希望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但一些中职生片面追求个性的张扬,有些通过吸烟、酗酒、泡吧的叛逆行为给自己“贴标签”,以这种不良方式向社会证明自己的成熟;有些过度“追潮”,处处追求打扮标新立异;有些过度自我中心,不顾集体纪律和他人感受,我行我素。

三是感情过度社会化。由于缺乏奋斗的目标和方向,精神空虚,有些中职生疯狂参与各种追星活动,寻找刺激和感情寄托,有些沉湎于各种网游、网聊,在虚拟的世界里宣泄感情寻找慰藉;还有的中职生不加辨别地把异性之间的吸引发展成早恋,恋爱心理的不成熟和行为冲动的过激矛盾集中在他们身上,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

三、中职生社会化偏差的成因分析

1.家庭的社会化功能逐渐下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家庭在个体的社会化发展中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对个体心理健康成长以及性格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社会化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施教者。然而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家庭的社会化功能明显下降,中职生家庭这种功能的弱化更为突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中职生大多来自农村、来自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父母和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父母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缺乏有效的引导;二是有统计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中职生的家庭是单亲家庭,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较少,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不够;三是在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中,中职生的父母面临的生活工作压力更大,终日忙于生计,忽视孩子的管教,比如“留守儿童”问题。

2.义务教育过于功利化

爱因斯坦认为:“由于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作为传统和教育的家庭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依靠学校。”据统计,我国目前青少年60%~80%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已成为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九年义务教育在提升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目标被异化,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生的社会化培养问题上,过于“功利性”:在施教内容上过于重视学生知识的灌输、智力的培养,对立德树人重视不够,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人际交往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在培养对象上过于偏重少数成绩优秀学生,忽视成绩差的学生;在评价上存在片面追求以学习成绩为主的导向。中职生大多数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这种功利化的教育取向严重影响他们社会化。endprint

3.同伴群体的影响

中职生正处于 “心理断乳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渐增强,比起父母老师,这一阶段的中职生更乐于与同辈伙伴交流,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个阶段中,同辈群体对孩子社会化的影响开始超越家庭影响,占据主要地位。比起家庭和老师“权威输出”形式的影响,同辈群体对中职生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同化”的过程,更无法替代。在“同化”的过程中,当同伴群体的价值取向是正取向,即与社会化的要求一致时,中职生的社会化就得以顺利进行,反之就会造成偏差。正所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而由于家庭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原因,大多数的中职生积淀了许多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同伴群体价值观累加的负取向更为突出,同伴群体对中职生社会化健康发展不利。

4.网络和媒体的影响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和媒体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同时也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影响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开放的网络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素材以及快捷方便的学习方式,满足了个体学习多样的需要,也满足了人们社交的多样性需要,从而对个体的社会化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但是在开放而自由的网络世界里,鱼龙混杂,各种不同文化和不同意识形态在这里碰撞,同时也充斥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容,中职生的是非分辨能力较差,很容易被误导。

四、发挥中职教育在中职生的社会化过程中作用的建议

1.发挥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社會学普遍认为,德育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的内容涵盖了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德育过程的主要规律是:从他律到自律,强调个体的内化,强调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强调个体的差异等与社会化的要求高度一致。因此,促进中职生的社会化必须坚持把德育放在中职教育的首位。中职学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讲话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要求,要认真探索德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立德树人,突出以诚信、爱岗、敬业为重点的职业精神教育,在实现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目标的同时,促进中职生的社会化发展。

2.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职业教育是专门化更强的教育,它具有突出技术可操作性以及职业的规定性,在现实的工作情境,人们基于科技引领社会进步的现代观念,强化了职业教育中面向职业的一面,夸大专业技术在职业岗位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作用,而忽略了其本质。当前职业院校存在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忽略综合从业能力的培养倾向,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因此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是人的一种“异化”,它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化的规律相违背。

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家阿德勒认为,学校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普通教育,也不是专门的职业教育,它致力于三个目标:为学生自我发展做准备;为学生将来履行在民主社会中的公民责任做准备;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职业人”,因此职业学校要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企业文化机融入专业技能教育中。专业技能往往表现为外在的动作操作,但它们并非独立存在,在职业环境中无一例外都需要态度的支撑,这种态度涵盖的更多的是人文的内涵。曾经有学者提出“和谐职业人”的概念,即培养综合职业技术能力与职业人文素质和谐统一的人,这是对于“成才”和“成人”的最好诠释,也是中职教育使命所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能丰富中职生的知识,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中职生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要传承和弘扬社会健康主流文化,为职校生的社会化提供优良沃土。职业学校要发挥图书馆、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校刊等阵地作用,宣传优秀文化,要有机融入企业优秀文化,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

4.发挥社会实践作用

社会实践打破单一、平面、封闭的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走上社会的路径。教学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等既是学生与社会的衔接平台,也是锤炼学生独立性、责任感、优良品质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这些专业实践活动学会融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中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身价值,转化社会角色成为“职业人”。因此学校不仅要通过“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渠道积极为学生的实训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还要积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帮助他们适应职场的生活,促进他们社会角色的积极转变。

5.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偏差,这些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并非德育的范畴,而是心理的范畴,因此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了解当代中职生的心理,要尊重和理解他们;要根据中职生的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指导。

参考文献:

[1]张廉.校园文化在推进中职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J].广东教育,2014(5).

[2]张吉生,任晓霞.论中职生的社会教育[J].安阳工学院报,2017(16).

[3]张振刚.关于中职学生社会化目标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河南农业,2011(7).

(作者单位: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生中职教育社会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