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8-01-15张丹
张丹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14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组、营养组、综合组, 各47例。胰岛素组行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营养组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综合组采取运动、营养与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三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及围生期并发症、剖宫产情况。结果 综合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均优于营养组、胰岛素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
血糖及空腹血糖与营养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羊水过多2例、产后出血3例、妊娠高血压3例, 胰岛素组羊水过多10例、产后出血10例、妊娠高血压11例, 营养组羊水过多12例、产后出血11例、妊娠高血压13例, 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剖宫产10例, 胰岛素组剖宫产19例, 营养组剖宫产21例, 综合组剖宫产例数少于胰岛素组与营养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6.38%低于胰岛素组的46.81%与营养组的51.06%,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治疗, 可较好改善其妊娠结局, 并能最大程度降低母婴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综合治疗;妊娠结局;影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83
妊娠期糖尿病即为妊娠期女性首次发生的糖耐量异常或葡糖糖不耐受。有报道指出,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有程度差异性危害, 尤其对新生儿、胎儿影响较大。为切实保障母婴健康, 最大程度规避不良妊娠结局, 本次研究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取综合治疗,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4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均与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组织于2010年所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1], 在妊娠24~26周, 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检查空腹及服糖后1、2 h的血糖, 正常值依次为<5.1、<10.0、<8.5 mmol/L。
其中, 若血糖值出现异常或空腹血糖≥5.1 mmol/L达2次, 即可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排除内分泌疾病、慢性肝病、高血压等疾病者。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组、营养组、综合组, 各47例。综合组初产妇25例, 经产妇22例, 年龄21~37岁, 平均年龄(26.81±3.40)岁;胰岛素组初产妇
24例, 经产妇23例, 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26.77±3.08)岁;
营养组初产妇22例, 经产妇25例, 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26.76±2.75)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胰岛素组 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初次时依据孕妇孕前体重, 以0.5 U/kg将胰岛素1 d用量计算, 对于既往已有胰岛素使用经历者, 则将使用量控制在原剂量的80%。依照药物说明书用药, 完成注射后针头不可着急拔出, 需停待6 s, 拔针头时需按住推键, 确保注射量准确。在整個治疗期间, 需对患者血糖进行密切观察与测定, 控制血糖, 于三餐前、空腹时将其控制在3.3~5.3 mmol/L, 夜间、三餐后2 h将其控制在4.2~6.7 mmol/L。如果血糖值较正常值增加1 mmol/L, 需增加1 U胰岛素用量, 若血糖降低1 mmol/L, 则减少1 U。通常胰岛素增加剂量控制在<6 U为宜。
1. 2. 2 营养组 控制患者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 即1800~
2300 kcal, 依据患者孕周数、血糖水平, 配置食物营养占比, 即食物中糖类占55%~60%, 蛋白质15%~20%, 脂肪20%~25%。少食多餐, 6餐/d, 其中, 在早餐及早、午、晚点时, 分别配置10%热量, 而在午、晚餐时, 分别配置30%热量。
1. 2. 3 综合组 综合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即叮嘱患者每日餐后运动, 时间为30 min, 运动时, 维持心率, 使其小于120次/min, 不得剧烈、过猛运动, 如果患者伴有先兆流产征象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则取消运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三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情况, 另比较三组围生期并发症及剖宫产情况, 并观察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对比 综合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均优于营养组、胰岛素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与营养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围生期并发症、剖宫产情况对比 综合组羊水过多2例、产后出血3例、妊娠高血压3例, 胰岛素组羊水过多10例、产后出血10例、妊娠高血压11例, 营养组羊水过多12例、产后出血11例、妊娠高血压13例, 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剖宫产10例, 胰岛素组剖宫产19例, 营养组剖宫产21例, 综合组剖宫产例数少于胰岛素组与营养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
2. 3 三组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情况对比 综合组早产儿1例, 巨大儿1例, 新生儿低血糖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38%;胰岛素组早产儿7例, 巨大儿6例, 新生儿低血糖9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6.81%;营养组早产儿9例, 巨大儿9例, 新生儿低血糖6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1.06%。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胰岛素组与营养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能使毛细血管基底膜增生、增厚, 使毛细血管的管腔异常性变窄, 最终诱发妊娠高血压[2-5]。若处于高糖环境下, 胎儿会呈现高渗性利尿, 增加胎儿排尿, 增多羊水, 受此影响, 羊膜腔压力会增大, 最终造成胎膜早破, 引发早产。营养治疗即为基础治疗, 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 依据孕妇实况, 实施饮食控制与调整, 可帮助孕妇构建合理的饮食结构, 有助于血糖控制。营养治疗不仅能规避餐后饥饿性酮症、高血糖等情况, 还能为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提供保障[6-10]。运动治疗能加速葡萄糖吸收, 使其更多的进至脂肪组织及肌肉中, 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 增强其敏感性, 加速糖代谢, 最终降低血糖。而在药物、营养、运动综合治疗的情况下, 综合实现各治疗方法的优势互补, 提升总体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可知:综合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均优于营养组、胰岛素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与营养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羊水过多2例、产后出血3例、妊娠高血压3例, 胰岛素组羊水过多10例、产后出血10例、妊娠高血压11例, 营养组羊水过多12例、产后出血11例、妊娠高血压13例, 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剖宫产10例, 胰岛素组剖宫产19例, 营养组剖宫产21例, 综合组剖宫产例数少于胰岛素组与营养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6.38%低于胰岛素组的46.81%与营养组的51.06%,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以综合治疗手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 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还能降低母婴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杨云云. 刍议多囊卵巢综合征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9):89-90.
[2] 呂志辉, 周巧莲, 杨卓加.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中国综合临床, 2015, 31(7):653-655.
[3] 李琦, 马彦彦. 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6):3009-3011.
[4] 陈彩芳, 叶艳贞, 黄小琼. 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 现代医院, 2014, 14(3):31-34.
[5] 鲍筠, 于桂云. 综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河北医药, 2014(24):3715-3717.
[6] 邹丹, 金丰梅. 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 临床护理杂志, 2013(3):12-14.
[7] 董丽敏, 印娟.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河北医药, 2015(19):3006-3009.
[8] 张立华.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的作用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1):188-189.
[9] 霍翠萍.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孕妇妊娠期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影响分析. 医药卫生(全文版, ) 2017(1):00119.
[10] 王玉杰.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5(12):170.
[收稿日期:2017-10-26]endprint